千年大计 教育先行

2024-03-01 23:20李奕
学习与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廊坊京津冀协同

全面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京津冀三地形成合力,推动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更大成效,助力“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两翼”齐飞新格局更加明显,区域教育总体布局更加优化,有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京津冀教育领域落地生效。

教育协同指导思想更加清晰。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定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一盘棋”,从国家战略上考量,在发展大局下行事。强化责任担当,用力铆足教育协同发展“一股劲”,以更宽阔的大视野、更开放的大格局、更深度的大融合,全力以赴把中央决策部署化作实际行动。牢记服务人民,认真算好教育协同发展“一本账”,立足区域差异,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平台和项目合作,把发展落差的势能转化成协同发展的动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注重提质增效,用心织密教育协同发展“一张网”,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聚焦重点,精心协调三地资源,发挥教育中各类要素的聚合效能。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激活教育协同发展“一池水”,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沟通,搞好三地间协调,推动政策集成与创新,不断提升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水平。

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以首善标准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结合编制《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形成长期有战略蓝图、中期有五年规划、近期有行动计划、当年有工作要点的京津冀教育协同梯次推进政策体系。三地教育部门共同发布“十三五”“十四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项工作计划,制定京津冀教育对口帮扶项目。北京教育系统与天津、河北签订各类合作协议168个。市教委成立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推进教育领域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工作。建立三地对接、统筹协调、工作督促、工作通报、信息报送、调研工作“六项机制”,进一步加大统筹协同力度,形成更加紧密的教育协同发展新格局。

中心城区学生规模压减结构更加优化。落实“疏整促”专项行动,坚持控总量、限增量、优存量,在疏解提升上求突破,推动教育规模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以来,累计减少市属高校和普通中专招生计划3.5万人,其中减少京外招生计划1.1万人;累计压缩各类教育培训机构193个,减少培训人员6万余人次。推动中心城区高校向外疏解,重点推进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疏解项目,取得实质性成效。支持首都体育学院加挂“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牌子,促进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推动首都医科大学布局大兴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科大学。目前,共有16所高校向外疏解转移学生10.8万人。

高教园区建设更加有力有序。成立良乡、沙河高教园区建设发展理事会,统筹推动大学城建设。沙河高教园区8所高校以整建制“纵切”为原则,目前已有45个学院整建制搬迁至沙河校区,66个一级学科、49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入驻沙河高教园区,累计安排市级教育奖补资金近8亿元,支持30多个项目,主要用于创新创业和科研平台改造及设备购置、5G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良乡高教园区于2021年11月更名为良乡大学城,5所高校已入驻学生4万余人,迁入近百个一级学科、国家一流学科8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12个、50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园区有针对性地服务未来科学城、中关村南部创新城建设,促进校企融合、校地合作。

雄安新区教育实现联动发展。把支持雄安新区教育发展作为北京分内之事,做到雄安新区教育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以“建三援四”为重点,主动对接雄安新区并签署教育发展合作协议。全力推动北海幼儿园、史家小学、北京四中三所“交钥匙”援建学校开工建设,已于2023年9月正式开学。启动新一轮“援四”办学,安排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中关村三小、朝阳区实验小学和六一幼儿院对口帮扶雄安新区四所学校,每年提供1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援助办学。落实长效机制,建立“京冀疏解人员随迁子女转学工作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为疏解雄安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回京入学、转学方面,制定服务保障政策。

城市副中心教育品质明显提升。按照“三最一突出”的标准,编制实施副中心教育设施规划,规划学校246所,其中新增学校133所。在行政办公区周边规划建设14所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其中,北京学校小学部、黄城根小学、一幼海晟实验园已实现招生。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支持副中心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保障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统筹北京市63所优质学校一对一支持通州区学校。实施20个教师素质提升支持项目,统筹全市教师培训资源支持通州区教师培训,培训校长、园长400余人,培训教师8000余名。

廊坊北三县教育取得一体化发展。与廊坊市政府签订《关于北三县地区教育发展合作协议》,通州区持续推进与廊坊北三县教育协同发展,围绕教师跟岗培训、学校“手拉手”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与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在师生互访、科研交流、师资培训、申报项目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与大厂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合作開展跨省市“3+2”联合培养试点。挂牌成立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和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每年组织廊坊北三县近百名校(园)长、管理干部、骨干教师来京跟岗研修,有效提升廊坊北三县教育教学水平。

基础教育共享共建逐步形成。与津冀政府及教育部门签署基础教育合作协议13项。北京景山学校、八一学校、北京八中等北京优质学校在河北多地市建设分校。选定北京30余所中小学“手拉手”对接帮扶河北省23个教育贫困县。河北省千名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赴京挂职学习。北京市每年选派百名专家教师赴河北送教讲学,培训教师2000余人,受益学生万余人。开展“老校长下乡”,组织32位北京知名老校长到河北农村学校开展助教活动,授课300多课时,听课1.2万课时。京津冀13所学校成立美育联盟,长城沿线14所学校联合组建长城教育联盟,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定期联合开展冰雪运动、校园足球、青少年阅读、语言文化交流等活动。

职业教育融合共享迈上新台阶。对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升级,北京多个区级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与津冀政府部门、学校签署合作协议41个。成立商贸、外事服务、互联网+、信息安全等15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联盟),在教育教学合作交流、学生互访、联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建成“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共用共享平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区域性协作平台”“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共育平台”等职教合作平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逐步深化,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廊坊校区挂牌,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成立曹妃甸分校。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显著增强。推动京津冀高校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京津冀建筑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联盟”等16个联盟,在师资共享、联合培养、智库建设、产学研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以北京农学院与天津农学院、北京印刷学院与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为试点,稳步开展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支持北京高校面向津冀地区开展技术转移转化,北京工业大学等主动对接滨海新区、曹妃甸、石家庄、衡水等地的科技园和开发区开展合作。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支持,在河北张家口、秦皇岛等环京地区布局市属高校,强化区域高等教育联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推进教育协同发展,应立足区域差异,既弥补各自的短板,又发挥共同的优势,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平台和项目合作,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北京市教委将强化区域协同联动,努力拓展新领域、探索新赛道。基础教育方面,充分发挥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北京优质中小学采取教育集团、学校联盟、对口帮扶、开办分校等方式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提升教育帮扶精准度和实效性,让广大学生受惠受益。以组团式援助方式与廊坊北三县、保定、张家口等环京地区学校开展合作办学。职业教育方面,加强职教战略协作,争取国家支持研究论证在廊坊北三县(环京地区)建设京冀职教示范区;鼓励职业院校通过联合办学、校区建设等形式开展实质性合作,促进融合发展。高等教育方面,积极在廊坊北三县等环京重点地区布局北京市屬高校校区,深化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鼓励高校发挥学科互补优势,提高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产业需求。

(作者简介:李奕,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京津冀教育协同专题工作组2023年轮值组长 )

责任编辑 / 王晓方

猜你喜欢
廊坊京津冀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廊坊专场(二)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