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百姓共享一体化发展健康“红利”

2024-03-01 23:20钟东波
学习与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院区红利医疗卫生

卫生健康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新时代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保障。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卫生健康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搭平台、建机制、求实效,持续推动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有序推进医疗卫生资源疏解,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

十年来,北京市建成运行了天坛医院、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朝阳医院东院区、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北大一院大兴院区等一批重大疏解项目,五环外平原新城医疗资源配置显著优化,按照增减挂钩原则,压缩老院区床位规模,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合理,卫生健康工作与首都“四个服务”功能建设更加匹配。

在服务全国政治中心功能建设方面,严格落实控制性规划和禁限目录要求,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大型医疗机构向外疏解,压缩核心区床位数量,引导京外患者就诊流向,让核心区静下来。在保障常住市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基础上,通过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提高保障中央党政军机关运行、政务活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据统计,核心区已累计疏解床位2600余张,占核心区三级医院床位的10%左右。2023年首都功能核心区三级医院总诊疗京外患者占比较2019年同期下降约6个百分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功能建设方面,持续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完成北京天坛医院整体迁建,恢复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历史风貌,助力中轴线申遗;拆除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新北楼,恢复“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景观,山水城相融的景观视廊得以重现,再现老北京历史记忆。市卫健委党委把“健康文化”建设作为首善之区的亮点,坚持大健康理念,深入挖掘中医文化遗产内涵,把“健康北京”打造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点。

在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方面,利用疏解项目腾退空间,推进国际医疗服务资源扩容和国际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国际医院项目建设,北京高博国际研究型医院开诊运行,积极引进高质量医疗机构充实国际医疗服务力量,将北京嘉会国际化医院、北京和睦家国际医院项目列为市级重点调度项目,扩大国际医疗服务试点医院范围。

在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依托医疗资源疏解,统筹利用中心城区三级医院疏解空间,除补齐基层卫生、急救站点等资源短板外,以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工作为抓手,重点提升公立医院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引领临床研究高质量发展。根据北京疑难重症病例众多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北京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医学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抢占医学科技制高点。

持续深化医疗卫生合作,推动形成两翼齐飞生动格局

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医疗卫生体系。已建成一批优质医疗项目,不断提高城市副中心医疗健康服务水平。持续发挥友谊医院、北大人民医院、东直门医院等优质资源通州院区作用,为副中心居民和干部职工提供优质高效、可及性良好的综合医疗服务保障。正在加快建设首儿所附属医院通州院区、市疾控中心迁建、急救中心迁建等重大工程项目,在副中心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和保障群众健康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医疗卫生支持。

全面支持雄安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雄安宣武医院是雄安新区第一家综合医院,已开诊运行,已派驻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90余人做好办医支持工作,为新区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保障。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已开工建设。持续推进“建一帮五”各项任务落实,组织宣武医院、妇产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健康监督所对口支持雄安新区,通过派驻专家及管理团队,开展重点专科建设,在多项专业领域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重大突破。会同津冀卫生健康委组织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与雄安三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已累计派出专家579人、运用新技术300余项,帮助新区建立雄安三县唯一的卒中治疗中心,助力容城县妇幼保健院婦产科和新生儿科成为雄安新区重点专科,雄安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突出“一核”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区域合作成效显著

全面推进京津冀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合作。北京儿童医院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已成为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的典范。在北京儿童医院帮助下,保定市儿童医院于2022年成功获批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被国家卫健委评为“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医院设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干细胞移植科,帮助该院获批2023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创建单位,有力提升当地儿科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实施托管以来,两地诊疗规范一致、救治水平同质化,医院来自全国各地的患儿占比已超过当地的80%。干细胞移植科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此外,天坛医院帮扶张家口第一医院筹建当地首家眩晕临床诊疗中心;积水潭医院协助张家口市第二医院组建奥运保障团队,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应急保障任务;北京中医医院帮助张家口市中医医院通过三甲医院等级评审。持续推进“京廊”“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工程建设,共建设重点专科47个、名中医室站30个。安排安贞医院、友谊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支持北三县,帮助河北燕达医院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促进燕郊地区患者就近就医。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项目为试点,开展跨省合作管理,在合作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跨省域医疗协同管理模式,为推动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作出有益尝试。

深入推动京津冀医联体稳步发展。北京优质医疗资源通过整体托管、合作建院、专科共建、科室合作等模式与河北医疗机构建设医联体,推动合作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同质化管理、标准化服务、一体化发展。京津医疗机构已与河北省11个设区市的40家医疗机构开展医联体建设,河北省设区市京津冀医联体已实现全覆盖。京津输入河北省医疗专家3043人,运用新技术、实施新项目532项,带动河北省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全面提升。

持续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挥京津医疗资源优势,帮助河北建设宣武医院河北醫院、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等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覆盖冀中南、冀西北、冀东北,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其中,宣武医院河北医院对标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成立区域医疗中心神经疾病会诊中心、神经疾病专科联盟等,完成技术平移43项,填补河北省技术空白22项;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癌公益项目落地保定市儿童医院。

全力推进医疗卫生要素和服务市场一体化。组织并协调推动跨行政区医疗要素资源流动,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和政策协同,提升同质化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京津冀医师区域注册工作,保障就医公平正义、缩小地区差距。实施京津冀医学伦理审查结果互认,共同制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互认政策,已实现50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685家医疗机构互认,覆盖了符合要求的二三级医疗机构、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及民营医疗机构;2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三省市503家医疗机构共享,有力提升了三地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签署京津冀职业健康协同发展合作、卫生健康人才交流与合作等协议,深化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互认共享,完善人才互通共享工作机制。建立了三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结果通报机制,有力保障食品安全。

注重协同联动优势互补,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协助推动环京医养康养协同。环京津397家养老机构全部开展医疗服务,环京津县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与养老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养中有医”实现全覆盖;19家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北京市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缓解了北京的养老压力。目前,在津冀养老机构异地养老的京籍老年人已近5000人。

纵深推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一方面,北京在科技研发上创新优势显著,但在生物医药生产制造环节存在空间布局不足;廊坊、沧州和保定在关键原材料和中间试剂生产方面,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承接力度,补齐产业链。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建设、远程会诊、定期派驻专家会诊带教等形式,提升河北医疗服务水平,为首钢京唐公司等北京驻冀企业送健康,解决好京籍职工的健康保障问题,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突发卫生应急处置联动。建立完善了京津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在应急会商、疫情信息互通共享、风险管控联动、诊疗经验共享及危重病例会诊方面建立了更加紧密的沟通机制。持续落实京津冀三地疫情协查通报机制工作要求,加强疫情信息沟通和信息横传,及时处理相关协查信息。

(作者简介: 钟东波,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专题工作组2023年轮值组长)

责任编辑 / 梁齐勇

猜你喜欢
院区红利医疗卫生
推进充分就业 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公立医院多院区发展的意义与相关问题探讨
院区再造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牌照红利之后的直销未来
多院区管控:院长新视野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义乌復元私立高档妇儿专科院区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