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 吴羽涵 马仪亮
京津冀旅游合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由旅游主管部门推动,旨在消除游客和要素流动障碍。1985年,北京平谷的金海湖,天津的盘山、黄崖关、蓟县以及河北省的清东陵等景区成立“京东旅游区”,共同推进京津冀邻近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合作。1987年,三地旅游部门联合召开了“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讨会”,形成了协同发展的广泛共识。1996年,该研讨会转型为北方十省市旅游联谊会和“北方旅游交易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协同发展机制。2004年,国家发改委地区司主持召开京津冀区域合作战略研讨会,达成“京津冀无障碍旅游共识”,即《廊坊共识》。2007年,三地签订《京津冀旅游合作协议》,逐步实现了“无信息障碍、无交通障碍、无市场障碍、无服务障碍、无投资障碍”的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2001年至2013年,京津冀三地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实现年均10.52%、14.78%的增速。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汇报,明确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强调“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自那时起,国家战略成为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的主动力。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三地旅游部门先后召開7次旅游协同发展工作会议,密集出台了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协同发展政策,明确了协调机制、市场营销、管理服务和规划布局“四个一体化”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具体任务举措和阶段性重点工作。《京津冀旅游标准体系(2015—2017年)》规划了“一张图、一张网、一张卡”的协同发展基础架构。《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明确了资源整合、产品开发和优化服务体系的协同发展领域。《京津冀乡村旅游共建共享共识》推动建立京津冀乡村旅游联盟。《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行动计划 (2016—2018年)》从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加快建设旅游市场、着力建设旅游服务新网络、逐步完善旅游行业管理体系四个方面,明确提出三年内京津冀三地旅游协同发展的21项重点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宣传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广泛宣传京津冀特色旅游资源和产品,打造京津冀旅游圈的协同发展新目标。《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规划建设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京北生态 (冰雪)旅游圈、京西南生态旅游带等旅游区。《京津冀地区信用+旅游协同共建合作协议》推动信用+应用场景落地,建设“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监管联动、服务协同”四位一体的文旅市场信用监管体系。
在社会共识、政府主导和市场体系的合力推进下,京津冀完成了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京北生态(冰雪)旅游圈(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京西南生态旅游带的建设任务,构建了京津冀旅行社联盟、旅游景区联盟等协同发展载体。受益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初步构建了京津唐石同城化、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两小时休闲圈和三小时度假圏的旅游业协同发展新空间。建成了环球影城、首钢文化园、古北水镇、意风街、五大道、宁津园、阿那亚、山海山、白石山、白洋淀、广府古城等休闲度假项目,提升了首都旅游集团、天津旅游集团、河北旅游集团等市场主体的产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2014年至2019年,京津冀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2.86%和16.7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个百分点以上。区域内的客源流动,尤其是京津两地客源外溢让河北打出了“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旅游品牌,并取得了超乎预期的市场表现。随着区域内游客流动,资本、技术、创意和人才等要素流动也在同步加速。
以市场协同推动投资增长和产业创新
区别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市场为主导和自发成长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首个由中央政府主导并推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30多年来,旅游交流和产业合作始终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最活跃的领域。立足城市客源和乡村资源,依托山水休闲旅游协作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示范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高等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历史文化名城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区域内的客源流动和旅游消费有力促进了投资增长、项目建设和产业创新。
市场建设和消费升级。旅游业是游客到访为前提、需求升级推动供给创新、消费驱动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现代服务业。区域旅游的协同发展离不开中央的顶层设计、地方党委的高位推动和各级政府的统筹协调,也需要文化和旅游部门的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多年来,京津冀克服了区域内各市、区、县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不均衡,气候条件、自然景观等资源要素和客源市场不协调等问题,稳步推进市场建设和消费升级,重点发展都市休闲、乡村旅游和海滨度假,重点提升旅游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京津冀三地客流内循环占比55.32%,居于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等协同发展区域的首位。政策供给、人才储备、交通便利和智慧监管4个方面、23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显示,京津冀地区旅游治理指数达87.43,明显高于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
平台搭建和资源整合。近年来,三地成功举办了京津冀文化旅游发展论坛、京津冀文旅融合发展大会、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推进会、京津冀文旅产业和项目推介会、京津冀自驾游与房车露营大会等会议论坛,有效运行了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指导基层旅游部门和市场主体创建了一批市场化导向、专业化运作的协同发展新载体,如京津冀文旅一体化发展联盟、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文旅联盟、京津冀自驾联盟、京津冀旅行社联盟及景区联盟、京津冀旅游集散中心联盟、京津冀旅游营销联盟等。2023年4月,“乐游京津冀一码通”上线,该信息化平台入驻三地2500多家文旅企业,为京津冀文旅企业提供了一个资源整合、服务水平提升和区域内外合作交流拓展的共同空间。
机制创新和项目建设。2014年6月,国务院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随即三地分别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并就旅游协同发展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重点部署。2019年6月,三地旅游部门组建了京津冀文旅协同专题工作组,定期交流政策信息和市场数据,有效破解不利于“四个一体化”的堵点、难点和痛点问题。从实践效果来看,旅游线路推广、重点项目建设、市场信用跨区域监管、公共服务标准对接等重点工作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总里程接近1.1万公里,京津冀1.5小时旅游休闲圈基本形成。三地铁路部门先后开通了“衡水湖号”“邯郸号”“西柏坡号”“正定号”等旅游专列,全面覆盖避暑山庄等环京津重点景区,有力推动了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京北生态(冰雪)旅游圈、京西南生态旅游带、京南休闲购物旅游区、滨海休闲旅游区等京津冀旅游试点示范区建设。
为京津冀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注入动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赋予京津冀三地的重要政治任務。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加快建设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和旅游线、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京津冀文化产业群、北戴河国民旅游度假区和承德国家度假地,以满足区域内城乡居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观光、休闲和度假需求。
构建旅游统计和大数据分析体系,在自我定位和他者审视的双重视角下,科学谋划三地旅游发展目标和产业协同路径。旅游业经济属性强、市场化程度高,推进京津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不能简单罗列三地有多少自然和文化遗产、A级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而要系统把握旅游大市场,准确识别旅游新需求,这就需要共建共享旅游统计体系和大数据分析体系。话语千言,不如数据一组。只有对入出各市、区、县的旅游人次、旅游消费的规模、结构与偏好、出游距离和目的地游憩半径、总体和分区分景点停留时长、搜索、预订和热度指数等需求侧数据,对典型和相关产业的市场主体规模和分行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项目投资进展和产品迭代速度、服务水平、旅游价格、企业家信心等供给侧数据,包括静态和动态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才有可能科学制定三地协同旅游发展规划和产业促进政策,才有可能实现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完善合作平台和交流机制,有效解决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协同推进三地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广大游客对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中的公共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推动京津冀智慧旅游平台互联互通,加强旅游、交通、安全、政策的信息共享和决策共商。加大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完善旅游信用管理制度,协同推进三地旅游市场信用信息网站和信用监管平台建设。坚持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都市建设新理念,加大“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品牌推广和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强区域内城市客流的涓滴效应,形成现代旅游业发展合力。
引导错位发展,构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新格局。围绕“两点、一圈、多节点”,深入挖掘特色文旅资源,形成覆盖城乡、主体多样、特色鲜明的文旅产品体系。依托天津海滨国民度假区、承德避暑山庄、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白洋淀革命纪念地、黄骅海港等特色产业和区位优势,错位发展滨海、避暑、冰雪、红色、邮轮旅游等专项市场。利用京津两大中心城市集聚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结合都市、乡村、红色、研学等主题,推出周末可休闲、夏季可避暑、冬季可冰雪的多层次、全季旅游产品,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推动游客流动。
促进入境旅游,打造一站多点的新型国际旅游目的地。实行三地互通共享的入境政策,将72小时过境免签扩展至京津冀全区域。充分发挥长城文化带、张家口奥林匹克公园等知名IP的国际影响力,打造能代表中国形象的国家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广融入“你好,中国”的全球旅游推广计划,积极探索海外市场的联动推介新模式。大力推动京津冀地区之间和国际间的旅游合作与交流,通过国际赛事、国际会议等加强区域之间互联互通,形成区域旅游联动效应,重点推进入境游客在签证、移民、口岸、交通、互联网、支付、门票预约等重点场景和消费环节的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京津冀在全球旅游市场的知名度、竞争力和影响力。
(作者简介:戴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院长;吴羽涵,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调查所助理研究员;马仪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总统计师)
责任编辑 / 钟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