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生活化教学意识

2024-03-01 02:35赵丽烟
小学科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强化小学科学

赵丽烟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面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等方面的挑战。为了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重要策略。本文探讨了实施该策略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旨在帮助教师强化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意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意识;强化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5    019-02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通过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下面将详细探讨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生活经验,感受科学存在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育中,利用生活经验来感受科学的存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将科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他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体会到科学的应用和意义。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对科学现象和规律的理解。

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且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入手,引导他们认识到身边存在着许多与科学相关的现象。例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等方式感受空气存在并了解它的特性。首先,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且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入手,引导他们认识到身边存在着与空气相关的现象。例如,在探究风力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或校园,在开阔地带进行观察。通过亲身体验风吹过脸庞、摇动树枝等情境,让他们感受到风是由空气流动产生的,并引导他们思考风的成因和特点。其次,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来引发他们对空气的兴趣。例如,在探索空气压力时,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首先,将一张纸放在桌面上,让学生试图用嘴吹走它;教师再将纸固定在桌面上,要求学生再次尝试吹走它。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会发现当纸被固定时很难吹走它,这是因为周围的空气压力使纸受到了阻力。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这个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空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自然现象是一个宝贵资源。例如,在探索天气变化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记录当地温度、湿度等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这样简单而有趣的实践,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提问和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探究声音传播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在山上喊得很大声,但听起来却不如在平地上的声音响亮?”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进行推理,并形成对声音传播原理的初步认识。

二、捕捉生活素材,增强科学意识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育中,捕捉生活素材来增强科学意识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收集与科学相关的资料和素材,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记录与科学相关的现象。例如,在探索物体沉浮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表现,并记录它们是否能够漂浮或沉没。这样的实践经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密度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身边有哪些物体会漂浮在水面上?又有哪些物体会沉没呢?

生A:我发现塑料玩具船会漂浮在水面上。

师:非常好!那么你认为为什么塑料玩具船会漂浮呢?

生B:因为塑料比水轻。

师:很好!确实,塑料是一种密度较小的材料,所以它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物体。

生C:我发现石头会沉没在水里。

师:非常棒!为什么石头会沉没呢?

生D:因为石头比水重。

师:你说得对!石头是一种密度较大的材料,所以它会沉入水中。那么除了塑料玩具船和石头之外,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探究呢?

生E:我想知道纸片、木块和铁钉在水中的表现。

师:非常好的问题!我们将进行一个实验来观察这些物体在水中的现象。首先,我们准备一个容器装满清澈的水,分别放入纸片、木块和铁钉。请你们注意观察并记录下所看到的现象。

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观察不同材质物体在水中的表现,并与自己日常经验相结合,开始意识到不同材质对于沉浮性质的影响。这样的实践经验能够帮助他们理解物体密度与沉浮之间的关系,并增强他们的科学意识。

在社区或周边环境中进行实地考察也是一种有效方式。例如,在研究水资源利用问题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河流、湖泊等水源地进行考察,并观察当地人民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其中,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除了观察和收集素材外,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例如,在探索食物链时,我们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搭建一条简单的食物链,并观察其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态平衡和相互依存的原理。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活科学课堂

通过构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可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探究和实践,并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真实或模拟情境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例如,在探索种子萌发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小农场”的情境。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不同类型的种子、土壤和容器,并将它们分配给每个小组。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种子会发芽,而有些则不会?”并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记录。接着,在这个情境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过程。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一定规律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将两颗相同类型的豆类种子分别放在湿润的纸巾上,然后将其中一颗种子放入一个密封袋中,另一颗则暴露在空气中。学生可以每天观察并记录两组种子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他们会发现,那些处于湿润环境且接触到空气的种子更容易发芽,而那些被密封起来无法接触到空气的种子则很难发芽。通过这个例子,他们不仅学习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种子需要湿润环境才能发芽?”“空气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影响?”并指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找到答案。通过这样积极参与调研和分享经验的过程,学生能够增强科学意识以及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四、解决生活问题,提高科学运用能力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科学运用能力。例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入手。例如,在研究热传递时,我们可以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夏天坐在铁凳子上会感觉很烫?”或者“为什么有些杯子外壁会变得很热?”。然后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和探究。首先,教师准备三个相同大小、不同材质(如金属、塑料、木头)制成的长方体块,并放置在室温下一段时间,使其实现平衡状态。然后,请学生触摸每个物体并记录它们表面温度变化的感受。通过实验,学生发现金属块表面温度最高,塑料块次之,木头最低。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解释热传递的原理。他们会发现金属是良好的导热材料,能够迅速将热量传递到手上;而塑料虽然也能传递热量,但比金属慢一些;木头则几乎没有明显的传热功能。通过这個例子,学生不仅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还理解了不同材质对于热传递速度的影响。

除了实验探究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例如,在探索节约用水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家庭或学校中存在的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并提出改进方案。他们可以从关闭水龙头、修复漏水处等方面入手,并计算每天、每月甚至每年所节约的水量。通过这样积极参与和应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组织生活实践,体验科学价值

组织生活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并培养他们对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例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相关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科学价值。

以《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为例,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首先,在班级内布置几个垃圾桶并贴上不同种类垃圾标志(如可回收、有害、湿垃圾等),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垃圾按照正确的分类投放。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如何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并通过互动讨论来加深他们对这一话题的理解。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实践经验,并从中获取有关科学原理和社会价值方面的启示。例如,在完成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和分享,让他们思考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感悟和建议。通过这样的反思过程,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并培养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此外,在探索污水处理问题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污水处理厂,并观察不同阶段的污水处理过程。通过亲身接触和参与其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环境保护和健康卫生方面的科学知识,并培养对清洁水资源的重视。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在新课标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利用生活经验、捕捉生活素材、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和组织实践等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培养批判思考和科学精神。因此,教师应积极运用这些策略来促进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未来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娜.把生活带入课堂[J].小学科学,2023(3):25-27.

[2]张开明.生活化教学使课堂更精彩[J].小学科学,2023(7):16-18.

[3]高文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解析[J].好日子,2022(22):100-102.

[4]王沁.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实践[J].下一代,2022(4):46-47.

[5]滕国斌.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J].华夏教师,2022(25):95-96

猜你喜欢
强化小学科学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工程项目预算控制的完善及相关问题阐述
强化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思考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纪检监察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