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风雅的种子

2024-02-29 08:42胡烟
青年文摘(彩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徵明唐寅雅集

胡烟

归去

当历史的翅膀震动,无数尘埃随之而起,震动、飘浮、飞舞,而后顺势缓缓落下,再也不会回到原点。

文徵明便是左顺门案的一粒尘埃。

明武宗由于沉溺酒色,过早地丢了性命,没有留下子嗣。正德十六年(1521),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即位,时年15岁,年号嘉靖。朱厚熜继承皇位是有条件的,按规矩,他必须先过继给明孝宗为子,以保持传承的正统。知道自己要过继给伯父当儿子,朱厚熜内心十分不悦,他要尊自己的亲生父母为先皇帝皇后。

此举遭到群臣强烈反对,并演变为激烈的政治斗争。新君老臣之间,从口水仗直打到血肉横飞,拉拉杂杂持续三年,死者、遭流放者不计其数,其中最轰动的,当属左顺门案——16名谏言大臣被皇帝杖毙于左顺门。

文徵明一直在场。这期间,他任翰林院待诏。这个职务对文徵明来说,实在是太珍贵了。因为此前,他已经应试了十次,均名落孙山。直到五十多岁,他才迎来了人生转折——工部尚书李充嗣将其举荐入朝。

在京任职的文徵明,心情并不舒畅。因为自己毕竟不是进士出身,非正规渠道入仕;官职又低,与他著名江南才子的身份并不相符。加上性情耿直,他得罪了不少人。“我衙中不是画院,乃容画匠处此耶?”官场的冷言冷语,深深刺伤了他。

最致命一击,还是左顺门案发。眼看着与自己交好的朋友,要么被贬谪要么被流放,文徵明感到脊背发凉。皇帝的支持者张璁,是他在第九次应试的时候结识的,几次拉拢文徵明,示意要提拔他。文徵明如临深渊,他目睹政治的残酷和荒唐,归去之心日甚。

终于,官居满三年,文徵明本该赴吏部,登上渴仰多年的政治舞台一展拳脚,但他却做出了相反的决定——上疏乞归。

获准归去的文徵明如释重负。回到熟悉的吴中故乡,他在房舍东面筑室,名玉磬山房。从此翰墨自娱,不问世事。

修心

官场失意,前半生孜孜以求的理想化为乌有,却并没有在文徵明心里留下疮疤,这得益于他累年修心的功夫。

对外面发生的事情,他能做到了然不动心,专注按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绝不含糊。比如,他拒绝接受朝廷给他父亲的巨额抚恤金,因为父亲生前是清官。他性格谦和、少怒、宽厚,平民求画,几乎有求必应,但拒绝给三类人画画:宗藩、中贵、外国人。有人仿造他的画作,他便以真迹跟人调换,减少买画人的损失。

他认为,当以勤业俟命,不可困忧失志,每日坚持临《千字文》。直到耄耋高龄,他也能把小楷写得铮铮有骨,古意芬芳。

文徵明的这种个性,近乎刻板了。他本该是个没有故事的人,却在唐寅、祝允明等风流才子的反衬下,有了许多故事。流传最广的,是他拒绝狎妓。

《六如居士外集》中记,由于文徵明从不肯狎妓,唐寅和朋友们便想捉弄他一番。那天,几位朋友乘船游石湖,行至湖中,突然把藏在船里的歌妓招呼出来,上前与文徵明暧昧,文徵明左躲右闪。待酒过半酣,唐寅又命歌妓上前敬酒,吓得文徵明差点跳船,最后雇了一只小船,仓皇而去。

作为“吴中四才子”,文徵明虽然与唐寅、徐祯卿、祝允明性格相迥,关系却很交好。说到底,文徵明严于律己,却宽以待人。文徵明和唐寅同龄,订交早,感情深。经历了科场舞弊案的唐寅,一蹶不振,常在街头买醉,耽于花街柳巷。文徵明苦口婆心,像老父亲似的反复规劝。唠叨得有点厌烦,两人差点翻了脸。但唐寅终归有清醒的时候,他在寫给文徵明的信中如是说——自己常常以言辞忤逆权贵,又好喝酒,沉迷声色,而你却对这些俗事一点也不动心,实在是很牛。你这样的人,不用开口,即使共处一室,也可以达到“消镕其渣滓之心”的效果。可见文徵明修心的功力之深。

雅韵

文徵明既修心,又随心。随心,即是不纠结,忠于内心深处的快乐。那种快乐,是怡养心性的,像春风拂于面颊,像秋风沁人心神。这种无功利的清赏,正是“风雅”的真容。

文徵明很喜欢参加雅集,类似于郊游。知己二三人,幽林深涧中,赏画、清谈、听琴、煮茶,融于山水,天人合一,仿佛人间再无忧虑。

明正德十三年(1 5 1 8)清明时节,无锡惠山脚下一片葳蕤。文徵明和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在二泉亭下聚会。他们品茶畅谈、吟诗唱和。文徵明作《惠山茶会图》,描绘雅集情境。画中意境,气息恬淡,清雅隽永。文徵明式的江南生活图景,随之流传下来,供后人模仿。惠山,成为雅集打卡地。

《溪亭客话图》《木泾幽居图》《空林觅句图》《绿荫草堂图》《松下观泉图》……文徵明画自己的慢生活,抑或是理想生活。他时而在山间冥想,时而在松林里坐听山泉,在草堂中喝茶对谈。俗世乎?仙界乎?他心静如水,沁出闲适的微甜。

他画得很松弛。前半生,对“功名”二字望眼欲穿,无非是在儒家思想中浸润多年,人云亦云罢了。而眼下,历经磨砺,放弃了济世为民的志向,“田园岁晚菊松存”的生活,让他感到幸福。

文徵明的小青绿山水,没有元人离群索居的隐逸之冷,也没有宋代山水的刻意工整。他是愉悦的、宁静的。有人质疑,他在卖弄贵族小资情调,但细推敲,画中人物,多是落第的秀才,并非达官显贵,雅韵之中有“清”气,致力于修心的文徵明始终朴素、高雅。

手植

擅长静默的文徵明,在艺术史上发出巨响。一方面,他诗、文、书、画皆精,人称“四绝全才”,技艺伴随着他的高寿而日益精湛;另一方面,他子嗣、弟子众多,他们致力于传承文氏衣钵,使他的艺术全面开枝散叶。

苏州拙政园,文徵明的气息一直在。直到今天,这里一直游人如织,欲与文徵明手植的紫藤亲密接触,沾沾“文”气。

时间回到1533年,文徵明64岁。这一年,至交王宠离世,年仅40岁;前10年间,好友唐寅、祝允明也都相继去世——风流一时的“吴中四才子”,仅余文徵明一人。

好在,有王献臣。王献臣是拙政园最初的主人,后成为文徵明惺惺相惜的挚友。那株紫藤,便是文徵明当年为王献臣亲手种下的,全称“文衡山先生手植藤”,人送雅号——“文藤”。

一棵树,在天地间存活,艺术生命长青。世人瞻仰,究其根由,是膜拜文徵明的品格和风雅。据说,每年紫藤种子成熟时节,苏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会到拙政园里采集“文藤”种荚,剥出晒干,再挑选大约三千粒优质种,精心包装,这成为苏州博物馆最受欢迎的文创之一。

我想知道,在这世上,究竟行走着多少手握种子的人。手握一粒“文藤”种子,便有资格沿着“文”脉,行走在文徵明的画里,做一个风雅的人。某日,梦里出席青绿色的雅集,洗涤俗世的烦忧。某日,天朗气清,随手撒下一粒种子。雨一来,萌芽的,是整个诗意江南。

小双//摘自《忽有山河大地》,长江文艺出版社,本刊有删节,佟毅/图

猜你喜欢
文徵明唐寅雅集
三姐,钱够吗?不够问我要,开心最重要
——文徵明《致妻札》
山洞、漁人、水澤田地——文徵明的理想国
《清溪雅集》
不仅仅是“风雅”——西園雅集
纸间书画馆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慢慢写字,好好活着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别出心裁 自成一格——唐寅《灌木丛筱图》赏析
戊戌海棠雅集
上海雅集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