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农耕博物馆:给孩子的劳动教育

2024-02-29 08:42
青年文摘(彩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物件农耕洛阳

发现有学生不认识农耕器具,甚至分不清农作物的种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中校长陆卫刚连续3年走村串户,自费花6万多元从拆迁村“抢救”出近3000件老物件,打造出常州首个校园“农耕博物馆”,教育学生传承农耕文化,不忘劳动人民本色。

陆卫刚萌生创建农耕博物馆的念头,在2018年前后。当时他发现,他们的學校就在农村,但有的孩子却对父辈们的农耕生活知之甚少,麦苗、韭菜分不清,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插秧。陆卫刚认为这是个大问题。

陆卫刚听说附近村庄面临拆迁的老房子里有不少农耕工具,扔掉很可惜。于是他赶过去,发现有教学价值的老物件,就收入囊中。从2019年到2022年,陆卫刚靠手拎肩扛,先后从周围面临拆迁的村庄里收集近3000件老物件,除了少数由物主捐赠外,其余都是自掏腰包买来的。由于他总是到各处寻找老物件,朋友们私下都戏称他是“拾荒校长”。

2022年,校园农耕博物馆正式落成。博物馆里的老物件包罗万象,小到油灯、算盘、米桶,大到磨盘、水车……应有尽有,甚至不乏养鱼鹰的船、账房先生的专用算盘、瓦匠的泥灰桶这样的“孤品”,基本覆盖了常武地区居民过去50年间劳动、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是种麦子的,这是清理谷物的,这边几个木桶是过去农村用来装粮食的。这个藤条编的旅行箱过去很流行,这些收音机在三四十年前可是高档东西,还有这一套陪嫁用的物件,基本上能反映30年前常武地区的婚嫁习俗……”陆卫刚谈起自己的藏品,如数家珍。

农耕博物馆开馆后就成了“网红”,不光洛阳初中的师生爱去看,连当地小学、幼儿园也把这里当成研学教育基地,甚至还有附近的老乡趁回乡探亲的机会,专程到这里看看老物件,怀念逝去的旧时光。

农耕博物馆的影响还扩展到课堂。陆卫刚在洛阳初中开展了“阳光教育”新课堂,把花草树木、鸡鸣犬吠搬进校园,给学生营造自然宽松的学习环境。博物馆对面,成片的果林和绿油油的菜田遥遥相望。而在操场另一边,圈养的鸡、鸭、鹅、羊等禽畜也为校园增添了别样的生机。

每年收获的水果、蔬菜会被用来奖励学生和班集体,用于班级组织亲子活动,还被送到养老院、福利院。陆卫刚说:“今年桑葚熟的时候,全校师生吃了好多天,学生课间去采摘,既放松身心,又能感受到季节的变化,掌握了农耕时令。”

而学生们在学习知识、参与管理、分享收获的过程中,不但亲近了土地,滋养了身心,成绩还不断跃升,越变越“阳光”。

焦建生//摘自2023年10月31日《现代快报》,本刊有删节,LS/制图

猜你喜欢
物件农耕洛阳
洛阳正大剧院
打开话匣子的好物件
老物件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旧元素,新物件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老物件,大乐趣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