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摘 要:地处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缘的阆中,自古就是由秦入蜀的交通要津。多条古蜀道,包括古蜀水路交汇于此,使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至今还透溢出历史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巴山通道;重要节点;水上蜀道
古蜀道不仅是穿越秦巴天险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文明通道。地处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缘的阆中,自古就有“巴蜀要冲、巴汉明珠”的美誉,在古蜀道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史家称其“北控秦陇、南达荆湘”。阆中不仅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更是古蜀道上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众所周知,四川盆地四面都是群山崇岭,确有交通不便的问题;但是,生活在四川盆地内的古代巴蜀人,并没有被群山崇岭所束缚,很早就开始了开辟道路,加强与外界沟通、联系的活动。像“五丁开山”一类的传说,其实就是古代巴蜀人开辟古蜀道的写照。
阆中自古就是由秦入蜀的交通要津。它东枕巴山余脉,西倚剑门雄关,多条蜀道在此交汇,成就了阆中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蜀道的北段是秦岭通道,南段是巴山通道。巴山通道的要义是翻越大巴山。大巴山成为联结四川盆地与汉中盆地的纽带。翻越大巴山可以由汉中直通中原,或从汉中进入四川。正是因为汉中与四川的关系很紧密,很特殊,所以在历史的大多数时期,汉中都属于四川。
翻越大巴山的蜀道主要有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等,其中的金牛道、米仓道都与阆中有关系。所以,阆中是多条文化线路上的一个交汇点,不仅有陆路,还有水陆运输形成的水陆码头,由此带来了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成书于天顺五年(1461年)的《大明一统志》在卷六十八“舆地·形胜”中非常准确地描述了阆中重要的战略地位:
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井络坤垠界山为门。阆中在剑南巴峡群山硗角中,郡在梁洋梓益之冲,前接关表后处剑北。益昌于蜀最为都防,控蜀之吭四集之国,梁山之险蜀所恃以为外户。
其后的《大清一统志》、(康熙)《四川总志》均持上说。
阆中是古蜀道上的重要节点。古蜀道的路线以金牛道为主线,金牛道的正线是:成都→广汉→德阳→绵阳→梓潼→武连→剑阁→昭化→广元→朝天(峡)→宁强(宁羌)→勉县→汉中;金牛道的潼川支线是:成都→广汉→中江→三台→盐亭→阆中→巴中;金牛道的南路(唐时开辟)是:利州(广元)→阆中→三台→中江→成都;金牛道的东延线是:剑阁(翠云廊)→香城镇→阆中思依→阆中古城。古蜀道的米仓道的路线是:阆中→苍溪龙山→恩阳→巴中→米仓山→汉中。这说明,古蜀道与阆中的关系非常密切。
现在研究古蜀道者往往只注重陆路,其实古蜀道也包括水路,尤其是在古代,水路比陆路更重要——天然形成,开拓成本低,运载量大。阆中地域上有嘉陵江及其支流渠江,嘉陵江是长江最重要的支流之一,因流经陕西省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其自北向南縱贯四川盆地中部,于重庆朝天门码头注入长江。嘉陵江古称“阆水”,是因为该水流经阆中之故。嘉陵江与渠江,在古代都是重要的航运通道,属于水上蜀道。
据《阆中县志》,经由阆中的陆上蜀道,“一为驿道共有7条,长约224公里;二为民间通行大路,共15条,长约596公里”[1]。7条古驿道分别是:阆中至成都驿道,阆中至广元驿道,阆中至剑阁驿道,阆中至南部驿道,阆中至巴中驿道,阆中至苍溪驿道,阆中至仪陇驿道。这样看来,古代阆中的蜀道确实四通八达。
有人说:“一部巴蜀史,半部在蜀道;一部蜀道史,半部在阆中。”[2]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阆中境内的古蜀道遗址以及其他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相关典籍记载与传说故事却是无声的证言。它们至今还透溢出诱人的历史文化的魅力。
注释:
[1]阆中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阆中县志》第十八篇《交通》,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480页。
[2]刘海天、张晓东:《阆苑千葩传蜀道,嘉陵波动历史声》,据人民网-四川频道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