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沈阳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与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供给侧”这一提法主要是针对“需求侧”而言,在需求侧管理中,主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生产,拉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经历了4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阶段。传统的依靠“需求侧”的宏观经济政策使得我国在体制与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领域产能过剩,流通领域库存积压,以及金融领域债务风险持续增加。基于对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状况的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需要从供给端入手,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发展新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通过深化改革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重点任务。辽宁供给侧存在结构性问题,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经济结构性过剩,作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现代物流服务业亦是如此。物流作为现代服务业与社会经济各行业密不可分,自身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和带动效应,成为联结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基础纽带,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对象。
众所周知,我国是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人均石油资源储量匮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物流业被认为是“第三利润源泉”,主要由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特别是交通运输业是一个大量消耗能源的产业,我国80%以上的汽油都消耗在运输业上,而道路运输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占整个交通运输部门能源消费量的50%以上。由此可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同时必将带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辽宁是东北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连接的通道,拥有全国最密集的铁路、陆路交通网,也是东北地区重要出海口。辽宁经济增长过程中煤、电、油等产品几乎一直存在发展“瓶颈”,辽宁省物流平台的维护和运行必将消耗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其中煤炭和油类的消费量最大。与此同时,能量的大量消耗又产生了各种废弃物、有害气体的排放问题。近年来国家及辽宁省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促进了辽宁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也得到较大改善,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但是在能源消费方面供需结构不匹配,辽宁物流业设施落后,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智慧物流、城乡配送、陆海空多式联运等设施建设供给不足。随着辽宁经济的快速增长,辽宁物流业能源消耗一直居高不下,很多物流设备耗油量大,省油、环保、清洁的能源使用较少,随之而来的废弃物、有害气体的排放又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辽宁物流业应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增加清洁能源及节能设备的供给,降低能源消耗,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物流成本,为辽宁经济建设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近几年来,全国物流业能源消费量是逐年提高的,从2009 年到2021 年的13 年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从最初的336 126 万吨标准煤增加到524 000 万吨标准煤,增幅为55.9%;2009 年到2020 年的12 年间全国物流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则由最初的23 692 万吨标准煤增加到41 309 万吨标准煤,增幅为74.4%;而辽宁省从2009年到2021年的13 年间,能源消费总量从最初的18 172.5 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4 930.8 万吨标准煤,增幅为37.2%,物流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则由最初的1 445.64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 078.59 万吨标准煤,增幅为43.8%,2020 年全国物流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7.9%,2021 年辽宁的物流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8.3%。可见,物流业是大量消耗能源的产业,同时也是最具有节能减排潜力的产业。做好物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对于保护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辽宁物流业能源消费品类主要由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电力能源构成,其中汽油、柴油、燃料油为主要的能源消费来源。首先,根据2022年《辽宁统计年鉴》数据,辽宁物流业的发展过多地依靠于煤炭、成品油类等传统能源,而对于新型的清洁能源的利用明显不足。2021 年辽宁的煤炭、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消费量分别为6.10 万吨、237.28 万吨、25.52 万吨、724.79 万吨及115.77 万吨,天然气消费量为7.20 亿立方米,电力消费量为67.47 亿千瓦时。由此可以看出柴油是物流业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品类,其后分别为汽油和燃料油。因此,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成品油的燃烧率,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量是提高辽宁物流业能源消费利用率的必然要求,也具有巨大提升潜力。
物流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大量的能源消费,2009年以来,辽宁物流业能源消费总量明显增加,到2021年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从最初的1 445.64万吨标准煤增长到了2021 年的2 078.59 万吨标准煤。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物流业能源消费效率低下,结构单一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由表1 可以清晰地看出,尽管辽宁物流业的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但是增长速度近几年却是逐年递减的,说明辽宁省物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不断增加,仅依靠能源消耗来带动产值增长的现象有所缓解。
表1 辽宁物流业能源消费发展趋势
煤炭、柴油和电力是最具代表性的三种能源,由表2 可以看出,从2019 年到2021 年,辽宁物流业对于煤炭的消费量逐年降低,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相对来说利用率较高的柴油消费量近些年来很大,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电力作为能源利用率最高的能源其增长趋势是波动的,总消费量不大,仍然有较大的开发价值;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消费量不高,需要加大开发和利用。
表2 辽宁省2019~2021年能源消费情况统计
辽宁省物流业能源消耗的这些显著特点是物流业整体发展的结果。一方面,由于自身的结构调整、重视管理水平、政策法规趋于完善、物流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等因素的影响,物流业发展不协调、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物流业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逐渐放慢。另一方面,近几年,辽宁经济总体发展趋缓,为之提供服务的物流业发展受到限制。但由于辽宁物流业能源消费结构单一、能源利用率低,因此能源消耗一直居高不下,在全社会的能源消耗中占比仍较大,因此,能源消耗量有较大降低空间。
能源消费强度反映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是指一定量的经济产出所需要消耗的能源投入量,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需消耗的能源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能源消费总量
G—国内生产总值
该值降低在本质上是科学技术进步促使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以及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和体制改革与创新的结果。
能源消费强度体现的是能源的经济效率,同时能够反映出产业技术进步、管理水平、体制创新等情况,在学术界被广泛应用。
辽宁物流业的能源强度是指一定量的物流业产出所需要消耗的物流业能源投入量,本文用We表示物流业能源强度,WE表示物流业能源消费量,WG表示物流业生产总值。则e=E/G变为:
通过物流业能源强度的分析明晰物流业节能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及体制创新状况。利用上面得到的数据和公式计算辽宁物流业能源强度,如表3所示。
表3 辽宁物流业能源强度
由表3 可以看出,辽宁物流业的能源强度从2009 年到2021 年的13 年内震荡下降,这是技术革新、管理改善、结构调整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虽然近些年辽宁省能源消耗强度不断下降,但是物流业仍然是高能耗、能源驱动型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节能减排指的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物流业的节能减排同时具有绿色物流的概念,指的是在不影响物流业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废气排放,推广清洁能源。
科技创新是促进辽宁物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会带动辽宁物流业现代化建设。从物流供给角度出发,研发更多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型物流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节能物流设备的创新、研发与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物流设备的能源消耗水平;其次,加强环境友好型物流设备的研发与创新,如使用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既能保证充分利用能源又能有效保护环境。最后,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对新设备、新方法的引进和应用。
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物流供给端入手,使其更加适应物流需求的变化。过高的能源消费给物流业带来了较高的成本,也成为企业创新的阻力,降低物流费用是辽宁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辽宁物流也应积极化解过剩产能,特别是那些服务水平低下、服务方式原始、耗能高、污染严重的物流项目,使其退出市场,逐步降低物流业能源消耗。以交通运输业为例,运输是物流的重要功能,是物流业的基础环节和重要载体,交通运输同样也消耗了大量能源,在物流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辽宁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着运输结构不合理、运输组织方式不科学、运输工具落后等问题,从而导致运输过程中浪费了大量能源。因此,辽宁交通运输业应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优化运输服务供给,不断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制定节能减排标准,优化物流系统,减少资源消耗,从而有效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物流活动是由多种不同的物流环节组成的,物流具有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七项基本功能,这七大功能中,运输、储存、配送环节能源消耗较多,而信息则是沟通的桥梁,因此,以下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改善运输模式,提高能源利用率。运输主要是通过汽车、火车、轮船等完成,会消耗大量的汽油及煤油,可以采取多式联运的方式运输,这对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实现无缝连接的多式联运,需要有合适的运输手段和高效的组织方式与合作形式,特别是要加强运输组织的建设,简化中间环节。同时,还应该注意物流运输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如建立长期合作战略伙伴关系,促进各部门之间资本流通,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结合。
(2)改善仓储设备,降低能源消耗。仓储创造了“时间价值”。仓库的取暖制冷、保持恒温等要消耗大量的煤、电力等能源。辽宁应从供给侧角度出发,适时淘汰耗能量大、能源利用率低的仓储设备,提高新型节能特别是清洁能源环保型设备利用率,有效降低仓促环节能源消耗,更好地做到节能减排。
(3)采用科学配送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配送模式,采用由多家企业横向联合、协调合作的共同配送,以促进商贸配送中心联盟的形成。整合各种物流资源,产生协同效应,避免重复建设。大力提升运输车辆利用率,有效降低车辆空载率,节省物流空间和人力资源,减少交付车辆总数,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促进辽宁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信息的流动与物品实体流动不同,信息处理本身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但信息共享可以使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了解彼此的业务,为开展多式联运、共同配送、一体化物流服务提供信息支撑,并能够有效地促进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因此,信息处理环节对于辽宁物流业的节能减排意义巨大。应着重加强物流企业之间信息共享,提高业务透明度,改善企业经营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加强各个物流节点之间的联系,加快物流信息网络建设,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物流业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通过信息平台协调物流系统各环节的运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不同种类能源产品的利用效率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截然不同。辽宁物流业长期以来依赖于汽油、柴油和煤炭的消费,而对于电力、天然气及其他新能源的消费比例较低。因此,辽宁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企业与各大高校联合开发新能源,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沟通新能源技术与经验,促进新能源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积极推广使用电力、风能、太阳能等新型绿色清洁能源。鼓励开发对环境影响小、能耗低的物流项目,研发新能源运输车辆与物流设备,通过调整各种能源的利用比例,以达到辽宁物流业节能减排的目的。
从供给侧角度分析辽宁物流业能源消费结构、消费强度、消费趋势等对辽宁物流业节能减排及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辽宁物流业能源消费方面还存在着总体消费量较大、消费结构不合理、清洁能源使用率较低、物流设备能耗大等诸多问题,应不断深化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开发新能源运输车辆与节能设备,适时淘汰老旧设备,不断完善物流环节,构筑物流信息平台,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实施共同配送模式,增加清洁能源供给与使用比例,从而全面提升辽宁区域物流竞争力,为辽宁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