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高职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模式探究

2024-02-27 06:03陈晓桐莫筱婵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2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高职工程

陈晓桐,莫筱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从市场供求的角度来看,高职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广西2022 届土木建筑大类专业毕业生达到29 531 人,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0.2%[1],略低于往年水平。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影响因素较多,高职毕业生自身层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能力、知识转换能力、职业意识等就业竞争力不足,这对高职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5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8 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的意见》,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引方向[2]。因此,推动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进行创新创业,也已成为提高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2 高职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高职工程管理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技能,技能支撑实践,更能体现个人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则体现了学生在技能、素质、能力方面的综合实力,创新素养是新时期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之一,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素养,进而通过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实现创新发展。

创业初期的方向往往是由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决定的,而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则来源于专业的学习,因此,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二者都是以育人为根本,且相得益彰,这为两者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3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3.1 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内在价值挖掘不足

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学习深度不足,钻研能力有限,部分学生将主要精力用于学历提升,对专业能力提高专注度不足,对创新创业政策不重视。选择就业的学生则更注重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以便能找到更理想的工作。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中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训引导及能力培养缺乏重视,故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部分工程管理专业师生对创新创业本质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意识教育,只是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生技能培训的一种方法,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价值挖掘不足。

3.2 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脱节

在整体教学计划中,专业教育依旧是关注重心,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一般作为通识课程、选修课或讲座开设,尚未纳入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导致创新创业课程比较零散,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不一致,课程之间逻辑结构不够紧密。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工程管理专业相关创新案例的运用,创新引导不到位,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方法上基本还是沿用传统方法进行知识传授,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热情[3]。

工程管理专业由于其专业特点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是创新创业实践的新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主要方式,也是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但目前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和第一课堂没有相互融合,也没有实现充分的互动,理论与实践之间未有效融合[4]。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导致学生不具备创新思维,无法对专业产生兴趣[5]。

3.3 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不足

高职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缺乏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工程管理专业教师普遍课业任务较多,很难去企业实践兼职,无法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实践指导能力不全面,学校也缺少对创新创业教师引进和培训的机制。另外,学校与政府、企业联系不够密切,对社会上的创新创业资源利用较少,缺少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相关政策多停留在表面,实际操作不足。

3.4 教学评价及考核方式不科学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往往以学生创办公司数量、创新大赛获奖数量等作为依据来评估创新创业的成果,对创新创业质量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第二课堂建设也未形成相应的学分制度、考评策略与系统的考评内容,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与第二课堂的关注度有所下降,热情不高,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4 创建“3+2”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以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为导向,以第二课堂为发展重心,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思路,创立工程管理专业“3+2”模式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6],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3+2”模式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4.1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理论课程体系

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重要载体。首先,将创新创业思想引入工程管理通识教育中,通识教育中已有大学生就业指导等相关的必修课程,应在专业教育中适当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可以展开学院、团队、个人等整体提升的创新创业先导教育,专业课案例教学可以收集本专业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利用先导教育与相关案例帮助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方式学习专业知识,实现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全面融合[7]。

4.2 加强师资培养,开展“双元+双师”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方案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想要强化工程管理专业的整体教学力量,应理清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定期或不定期展开创新创业团队培训工作。并且在各种校企活动中融入“产、学、研一体化”内容,提倡教师进入企业培训,结合创业理论与实践,拓展创业的圈层与途径。

校企创新协同育人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最优化的重要模式[8]。“双元+双师”协同育人模式中“双元”是指学校与企业,“双师”是指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这种模式是由学校的导师和企业的企业家在政府的协同下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互聘专家导师,制定“双岗双薪双责”制度,由两个导师交替教学,校内资源与企业资源相互关联,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享,拓展了创新创业教育载体,不仅使专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也促进了第二课堂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转化。

4.3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及第二课堂学分制度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标语、讲座等形式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举办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从国家级的“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型比赛,到学校、二级学院或者结合工程管理专业特点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产生创新创业意识[9]。联合一些建筑类相关企业,由教师牵头,师生共同参与一些和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创新性项目。

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在满足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使第二课堂逐渐朝着大课堂转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结合第二课堂要求,开展各种创新创业训练及实验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10]。依托学校各类创新实验室综合平台,结合教学计划内的各个实践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创新创业等一系列教学任务,开展具有设计性、开放性的创新活动,让学生可以自主应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处理各类实际问题。

优化第二课堂学分制度,将学生参与的创业教学、撰写论文、发明创造与创新创业等内容与当前的学分体系融合,可以转换成其他选修课学分,也可采取休学创业相关措施[11]。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特点,推行“1+X”证书培训考试工作,使学生通过专业技能更好地利用知识进行创新发展。为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实行学分转换制度,即获得相应证书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一门专业选修课[12]。

4.4 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质量教学评价

与高职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现状相结合,建立系统性评价体系[13],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政府部门对培养效果评价及社会影响力评价三方面建立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质量评价,专业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水平,弥补专业教育模式中的不足。

5 结束语

人才是促进21 世纪社会更好发展的原动力,而现阶段社会中,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符合社会的需求,是进一步反映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14]。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应当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作为指引,培育创新人才,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推进,构建良好的实践操作管控平台,助力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高职工程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子午工程
工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