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泽峰
小时候,总看到邻居家篱笆墙和院子旁到深秋开出许多金灿灿的黄花,非常的美丽,时不时就跑到人家花地去折几枝小花拿回家插在玻璃瓶里观赏,每当此时母亲总会责怪说道:“不要去折人家的花,这种行为不好。”我不高兴地回答:“为什么我们家不种这么好看的花呢?”母亲说:“这种花烂地,种了一年,就会年年长,影响其它植物。”从此我就不再吵吵着要种这种花了。
为了种点花花草草,近几年,我专门买了一套带小院的一楼。自从我搬进新楼房的第一年起,就开始在楼前的小院里种植菊芋。开春时,我用锄头钩出一条条的线沟,施肥后把菊芋种下,再覆土把浅沟铺平。小苗不久就长了出来,就是长得参差不齐,好在朋友送我的一些质量上佳菊芋,长势还好。
夏季到了,从阳台看,小院里种的菊芋花枝杆越长越旺,枝繁叶茂,都长到了一楼窗台那么高。种植菊芋不用精心打理,其性喜清凉而干燥气候,耐寒耐旱,根茎在北方土壤下,-30 ℃可安全越冬,来年又能发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能力很强。菊芋花开于枝端,金黄色的花瓣,昂着头,向天而生,形状如菊。联想自己养育菊芋的过程,不是我养育管理得多好,是这种植物皮实,天然长得好。这不用年年种,照样繁殖的好,仰仗于这种植物极其发达的根系。菊芋生命力极强,成活力极高,阳光也晒不死,遇到水和土又会生根发芽,繁殖力强,扯不断挖不仅尽,易成活。春天出苗夏天疯长,杆粗叶茂,秋后根部长出一串串似姜非姜的果实,果实有点像地瓜,半红半白,像极了生姜,杆部顶端打蕾开花,金灿灿,黄彤彤一片,如同向日葵,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老家的人们都称秋季开黄色花朵的植物为“姜不辣”“鬼子姜”,光听名字便知是舶来品,后来我才知道它的学名叫“菊芋”。菊芋又叫“野生姜”,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农作物,后随着美洲大陆被欧洲殖民者发现,而带到了欧洲,而后又被他们带到了亚洲,自此传入我国。由于菊芋相貌怪异,加之是由外国人主动带过来的,因此在北方民间又被称为番羌、洋姜,大抵因为它是外来物种,且地下块茎像极了生姜的缘故。
北方的三月,乍暖还寒,菊芋的地下根块开始复苏发芽。四月的时候,菊芋的叶片钻出地面,开始抽芽疯长,最高的时候可达三米左右。它们的叶片宽大如掌,叶柄处有绒绒细毛,给人以毛糙糙的扎手感觉。菊芋为菊科向日葵属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以块根茎、叶入药,具有消肿除湿、清热凉血、益胃和中、治疗热病、泻血肠热、跌打骨伤、排毒养颜等功效;块茎可入食,含有菊糖,为果糖多聚物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栽培粗放,有发展前景。
曾经有诗这样写道:“金黄色的菊芋花,开在了山岗,开在了路旁,开在了房前屋后,千万盏金黄的太阳,时光的旗帜,宣告霜降的即将来临……”菊芋花它是预报天气的高手,点缀了村庄渐渐浓起的萧瑟,也是无声地告诫人们,菊芋花开了寒霜就要来了,开始抓紧秋收吧!
每年立秋之后,秋意渐凉,我种的菊芋长到两米左右开始开花,朵朵金黄的花瓣,像极了缩微版的向日葵,就连茎叶都非常像,只是小了许多,花盘也结不出葵花籽来。不过菊芋枝头的黄花,显得更为娇艳灵动,俨然是我家楼前小院里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菊芋花,它不妖娆,不扭捏作态,自顾自地、无拘无束开放着。走进楼前小院的菊芋花丛中,我这儿摸摸,那儿看看,似乎寻找着小时候的身影,连呼吸都感到润心的清香。我仿佛成了这菊芋华韵的俘虏,沐浴着菊香浴,遍体通泰,心旷神怡。
菊芋花在寒霜将至之时迎着飒飒凉爽的风从容而又淡定怒放,它有菊花的气质,也有向日葵的热情。我的楼前小院里是一片金黄,金灿灿煞是好看,给秋天凋谢的花卉带来了生机。望着蔚蓝的天空,看着朵朵白云,真是说不出的欢畅。对菊芋这种高洁清雅植物,我是由衷的佩服,真为它那种旺盛的生命力点赞。让我敬慕,更令我陶醉的,是那默默无闻,随遇而安,不慕虚荣的顽强精神。
菊芋在国外泛滥成灾,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去治理,然而在我国,似乎很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菊芋的影子。菊芋的命运和小龙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虽说都是外来物种,会对自然生态造成危害,可到了我国之后,却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因为它们全都被国人当成了菜肴。特别是在北方农村地区,有不少人专门下地挖菊芋,将其连根拔起后,直接带回家中腌咸菜。
自从在楼前小院种上了菊芋,每逢深秋,菊芋花落尽之后,我就会来到小院里挖菊芋的块茎,然后放到背阴的地方慢慢晾干,只有这样的菊芋才不会变黑变硬,制作出来的菊芋腌菜没有土腥味,还保持了本色的清脆和天然的鲜味。这时我家的餐桌上也多了一盘脆香适口的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