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主题餐厅设计研究

2024-02-26 17:18张玮怡
艺术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改造

摘要:目的:文章旨在发挥新疆特色饮食文化和济南舊工业遗址的独特魅力,通过对工业遗址的改造和设计,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设计研究以多重层面的理念为基础,包括文化传承、城市发展、生活品质提升、民族团结和文化软实力,以期创造一处兼具历史底蕴和现代活力的场所。方法:注重保留和弘扬旧建筑的文化特色,它们承载着城市的记忆,见证了工业时代的辉煌。与此同时,赋予这些旧建筑新的功能,使其能够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结果:从新疆餐饮文化中获取灵感,将旧工业遗址打造成一个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体验空间。新疆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特色美食包括烤肉、手抓饭、拉面等。将这些美食与济南的旧工业遗址相结合,可以打造独特的餐饮体验,让人们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结论:落实这一改造计划不仅有利于为人们打造多元民族文化体验空间,还能够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带动城市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同时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关键词:新疆主题餐厅;旧建筑;改造

中图分类号:TU2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2-0-03

0 引言

本方案的选题源自中国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老工业城市改造的重视。当前,老工业城市转型迫在眉睫。就本次方案的设计,主题选择了新疆特色饮食文化,建筑选取济南市变压器老厂房,将其改造成新疆餐饮空间。在此方案的设计中,力求通过餐饮空间与旧建筑文化空间的结合,使济南市工业遗址重新得到利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1 研究课题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餐饮行业逐渐成为服务行业的支柱行业。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多元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众多主题化、个性化的特色餐厅应运而生。其中新疆特色餐饮主题空间受到大众喜爱,其不仅促进了民族团结,还加深了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已从依靠自然资源消耗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和高素质人才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从我国传统产业来看,以往单一且仅依靠资源消耗和依赖低成本竞争的工业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济南市是我国确立的重点工业城市之一,其亟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2]。

1.2 研究目的

新疆特色美食文化与济南旧建筑的交融碰撞,能够改变原有城市的工业形象,重构空间秩序,以设计作为衔接旧建筑和新功能的桥梁。在挖掘旧建筑潜力的同时,从新疆餐饮文化中获取灵感,打造一个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体验空间。赋予其新的活力与使命,并创造独特的餐饮体验,促进文化交融,将旧厂房转变为极具民族特色的新空间,将新疆的美食和文化引入这座见证新中国工业起步的城市。

1.3 本章小结

新疆主题餐饮空间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城市发展中关于新与旧、发展与保留、再造与转化等一系列的设计命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旧建筑失去了原有功能且往往处于搁置状态,无法顺应新的时代发展潮流。但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在保留旧建筑风貌的基础上使其获得重生并达到升华其精神财富的目的。

2 考察调研

2.1 场地区域介绍

本方案选址位于济南市中区的文化产业园区:红场1952。这是一处利用原山东省规模最大、建厂最早的变压器专业生产老厂房改造而成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区总占地面积上百亩,总商业面积达15万平方米。主要分为二环西路东西两边各两个区域,现存工业遗产主要在隔路相对的东区,被改造的旧建筑有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也有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主要由三座大厂房构成,最大的厂房单层面积可达上万平方米。文化产业园区的建立使工业遗产获得了新生,并且填补了济南西城无大规模集中商业区的空白,成为济南西部的一处文化新地标[3]。

2.2 周边交通分析

选址东向紧邻城市核心区,西接济南西部产业群,南接市中区和长清区大学城腹地,北侧有济南森林公园,西边是教育用地,分布着济南育才中学、济南第八职业中专。四周分布着居住小区,二环西高架及经十路纵横交错,还有地铁M3线经过,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2.3 相关案例调研

前期调研发现,如今许多老旧工业遗址陷入被忽视、被抛弃的窘境。因此,应积极考虑如何传承老旧工业遗址的精神力量以及赋予其新的活力,使其产生新的社会价值,可运用恰当的改造方式使建筑得到更新和优化。

因此,在案例分析中,不仅要考虑旧建筑的改造,还要考虑空间新功能的置换,更重要的是改造后的建筑能为周边环境传递怎样的价值,能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需求。

2.3.1 旧建筑改造案例——Neya Porto酒店

该案例位于葡萄牙蒙希克。此案例通过重构空间秩序并在旧建筑中嵌入新体块、新功能、新材料等方式,将创新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尊重和延续了原建筑的历史特性,打造了一个充满魅力的酒店空间。

该项目在狭长、单调的空间中,用两块交错的体块重新分割原有的空间及功能,不仅分隔出内外两个区域,还巧妙地为酒店设计了更有节奏感的外立面和充足的展示空间。交错纵横的柱廊不仅释放出步行空间,还有效组合其余附属功能,创造了一个丰富的空间序列,使空间更加开阔、明朗。

2.3.2 新疆特色餐厅设计案例——冒烟的阿凡提

所选案例位于重庆市渝中区龙湖时代天街。此案例的最大特色是对室内空间场景进行了街景化处理。设计师特意采购新疆当地老柱式从而构成形体交错的廊檐,不仅保留了新疆独特的气候条件所形成的地貌色彩,还体现了维吾尔族独特的建筑装饰风格。

本案例借用伊斯兰建筑风格,打造丰富的视觉空间,随处可见的镂空雕花和匠心独运的装饰艺术,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仿佛置身于新疆热闹的大巴扎中。就餐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能够调动多重感官享受用餐氛围,使美食与环境内外联动,相辅相成,让就餐者深入感受新疆特色民族文化。

2.4 本章小结

通过对旧建筑改造以及新疆特色主題餐厅空间设计的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理清设计思路,本方案要改造设计济南变压器旧厂房,结合新疆美食文化,针对服务人群,依托特色主题餐饮商业模式,以体验新疆少数民族饮食和特色文化为理念进行设计,在建筑语言上主要运用新疆少数民族建筑元素进行设计创作。

3 方案设计

3.1 原场地分析

选址所处位置在园区南侧,场地中建筑主体保存完整,目前处于无人使用的状态,周边年久失修的建筑处于搁置状态,杂草丛生。考虑到建筑北侧巷道狭窄并且没有做建筑扩展,但南侧有较大的空地,因此在设计时加建了南侧体块,北侧体块则植入其中。

从建筑外观来看,墙面由红砖堆砌而成,因此可以在改造过程中保留红砖墙面,实现新旧建筑的结合。空间内部同样保留材料的肌理,形成新旧碰撞的建筑风格,但其内部狭窄昏暗,采光不足,通风不畅。从荒废程度来看,现有的建筑功能和结构已无法满足市民需要且滞后于时代发展要求,产业园加速衰败,不利于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3.2 空间改造理念

对旧建筑注入两个扭转体块,使原本孤立单调的建筑体变得更加丰富,体块与旧建筑交集的空间作为顾客室内就餐区,而凸出的部分则成为室外就餐区。两个新长方形块与旧建筑形成新旧建筑的融合和碰撞,改造后的建筑与旧建筑的立面产生关系,变得更加灵活,使新建筑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新旧建筑之间产生对话。

3.3 建筑创造关系

在建筑创造联系上,尊重和保留传统的建筑特性,利用建筑原有柱网结构重构空间秩序,加强新旧结构之间的联系,从视觉上削弱建筑内部空间的纵深感,使人感到放松。建筑外立面采用极具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风情的镂空花砖装饰,使空间采光充足、通风流畅。

3.4 功能分析

在方案设计中,建筑空间内部功能划分为两大板块,即员工工作区和顾客就餐区。两大功能板块内部的功能区依次是员工工作区的前台、接待区、服务区和厨房区域以及顾客就餐区的大厅一层卡座区、露天就餐区、卫生间、烧烤区以及二层的散座区等。

结合采光和通风合理布置功能分区,卫生间位于空间靠北的一侧,不占用光线充足的南侧,二层走廊与卫生间空间上重叠,以便铺设排水管道。露天就餐区则充分利用南侧光照。功能分区上做到动静分区,卡座区与热闹的烧烤区由通道进行过渡和分区。

3.5 室内动线

主要交通流线可分为两种:一是客人的就餐动线,二是服务人员的送餐路线。

客人的就餐动线:客人从建筑一层西侧主入口进入大厅和较为私密的廊柱卡座就餐区以及较为热闹的烧烤区,或者去南侧的露天开放性就餐区。客人也可以选择去二层的散座就餐区。

服务人员的送餐路线:服务人员从建筑中部的后厨出发,将餐食送往各个就餐区。

3.6 主体建筑空间分析

3.6.1 大堂区域

入口处空间在尊重旧建筑的基础上拆除部分旧门,将入口由南侧挪至西侧,使空间更加开放、通透。这有利于顾客感受到空间内部上、下、左、右不同方位带来的冲击感:上方有新疆小巷街景化处理的散座区,下方有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装饰艺术语言,左侧有连续不断的拱门,右侧有柱廊分割出的卡座区。

两个体块的穿插与扭转,不仅能使人感受到鲜明的民族气息,还能给人开阔的空间感受,激起顾客的空间探索欲望,感受原建筑与体块穿插所带来的魅力,从而使顾客对新疆民族文化产生兴趣。

3.6.2 通道

通道处,两个体块一简一繁、一高一低、一松一紧,通过不同建筑肌理产生对话,形成了鲜明对比且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同时又引导视线前往后方的烧烤区。一层左侧为厨房与备餐区,右侧为餐厅卡座区,中间以纵向通道划分,而二层又采用横向通道,连接两个就餐区。体块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都采用了新疆民族建筑文化语言:柱式和拱门,用不同质感的新疆元素来展现其特有的韵味,使巷道处与卡座区产生交流。

3.6.3 廊柱卡座区

带有民族特色的柱廊,与地面黑白拼贴的新疆少数民族纹样地砖图案相呼应,极具异域风情。民族特色结构本身的形式美,从视觉上削弱了就餐区域原有的宽阔感,柱廊之间的围栏划分出各个卡座区,不同空间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兼顾私密性与美观性。

3.6.4 露天就餐区

此区域为扩建区,加强了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的联系,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界限,使其融入整个建筑群。穿过柱廊走到露天平台,能够获得移步换景的奇妙体验。向四周望去,是旧建筑的外立面以及历史留下的痕迹,而近处则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装饰艺术元素,达到新与旧融合共生的效果。

3.6.5 烧烤区

主要参考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回字形”聚餐方式进行烧烤区的布局。长条围合家具有利于顾客更好地感受到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此处在整个建筑的最东边,相对于廊柱散座区,氛围更加活跃。镂空砖结构不仅减轻了建筑的体量,视觉上也更通透。

烧烤区主要采用木制家具,并使用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刺绣坐垫装饰。在此功能区,建筑表面采用镂空设计,这不仅能使烤肉的香气飘散出去,还有利于展示新疆传统建筑文化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镂空处所投射的光斑在室内变幻莫测,给人带来视觉享受。

3.6.6 二层就餐区

随处可见的少数民族刺绣图案与不同建筑肌理之间产生的对话,促进二者相互融合与升华。镂空雕花元素、形体交错的廊檐、纺织工艺品、土陶制品等极具新疆民族风情的元素,有效传播了新疆文化,增添了空间使用的趣味性,让就餐者沉浸式体验异域风情。

4 结语

本次方案设计通过新疆特色餐饮空间和旧建筑的结合,促进二者共同发展、相互影响,在重新定义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和济南工业遗址、传播多元文化的同时赋予了旧建筑新生与活力。

旧建筑改造是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深入探讨这一课题具有现实意义。延(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续城市文化与精神,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的尊重,对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造济南市老城区的工业遗址,可以从采用新颖的方式激活其历史沉淀、与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产生新的联系等方面入手。改造后的场地将为这一文化产业园区带来新的文化体验和美食享受,进一步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与审美需求。在新旧共存的建筑空间里,将产生新的力量与活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汉棚.新疆维吾尔族建筑文化对现代餐饮空间设计的影响[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3.

[2] 黄琪,亢智毅.新与旧的对话:《旧与新——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手册》评述[J].华中建筑,2018,36(5):126-131.

[3] 李盈光.基于历史、文化脉络保护下的旧厂房改造:以

济南变压器厂改造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版),2016

(5):75.

作者简介:张玮怡(1999—),女,新疆伊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改造
安全型时间继电器常见故障及解决措施
探讨使用网络终端技术改造小型印刷厂计算机排版系统
京隆电厂脱硝技术改造案例分析
矿井主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与改造
江西广电网络设区市数字电视备份平台改造方案
电力系统水轮发电机调速器的改造探讨
杭州“城中村”改造的调查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