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会
[摘 要]文章简述了会计核算的内涵及作用,重点从内部会计控制不力、会计核算方法更新不足等方面讨论了当前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加大内部会计控制力度、持续优化会计核算方法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3-0043-03
会计核算是财务的基本职能之一,也称为会计反映,主要核算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反映其经济状态、管理水平与经营能力[ 1 ]。新时期,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局限于记账、算账及报账,而更加倾向于问题查找、过程监控和决策支持等,着重强调会计数据信息的收集、汇总与分析。
对企业而言,能够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得到有关经济活动的财务记录,如收支记录、资产负债记录等,根据其形成的财务报告了解经济效益水平,发现资金变动和会计工作失误的原因,改进经营管理决策,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内部会计控制不力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有效落实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基础。目前,有不少企业存在内部会计控制不力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会计核算与管理意识欠缺,片面地认为相关工作就是简单的记账;会计监督欠缺,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情况较为突出[ 2 ]。例如,2023年6月,某地证监局发出了对某企业采取责令整改措施的决定,经调查显示,该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某投资资产的计量方式为“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报表列报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该企业实际未能获取该权益投资的公允价值,导致2021年少确认其他权益投资6.89亿元,少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 . 2亿元,少确认股东收益5.17亿元。这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 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到,涉事企业在资产计量、会计报表列报方面缺少有力监督。
(二)会计核算方法更新不足
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体量的增长加大了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难度,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不断更新会计核算方法,以获得全面、准确、客观的会计核算结果。事实上,多数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更新不足,现行方法并不符合企业发展要求,所得核算结果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 3 ]。例如,某企业以证券经营、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资产管理等为主营业务,因规模较大,目前在业务收入、费用的确认上未能完全执行新会计准则。
(三)人力资源管理有待加强
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但由于企业普遍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特别是绩效考核与激励、人才培养等有待加强,导致会计核算与管理缺乏有力的人才支撑。绩效考核与激励方面,虽然总部财务部负责管理分支机构的财务会计人员,但人员薪酬待遇由分支机构领导负责,总部财务部对其考核与激励的参与程度不高。虽然制定了绩效管理办法,但难以做到按照管理办法计提、发放绩效奖励。在绩效考核与激励不到位的情况下,财务会计人员很少主动进行自我学习与提升,普遍将“不出错”作为基本工作准则。人才培养方面,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财务会计人员在企业财务团队中占比较大,企业常会忽略对这部分人员的培养,有的人员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不符合新时期的会计核算与管理要求,影响了相关工作的有序推进。
(四)会计信息化优势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必备条件。尤其是随着电子发票的推广与普及,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逐渐成为企业常态。受限于资金、人力、系统等因素,会计信息化优势未能在企业中得到充分体现。比如,根据相关政策要求,电子发票入账需原件归档,但资金不足造成报销系统更新缓慢,系统无法自动保存原件,增加了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负担。
(一)加大内部会计控制力度
第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思想上,通过宣传教育牢固企业管理者与财务会计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内部控制思想,深化其对现代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认知,转变其片面观念。组织上,严格遵循制衡性原则,实施“不相容岗位职务相分离”管理,建立各方监督、各方牵制的组织关系,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而出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有效防范权力滥用。同时,合理优化岗位配置,按照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情况配置岗位,确保人岗合一,必要时增加岗位人员,防止因工作强度过大而出现工作失误。制度上,顺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及要求完善现行财务制度,在此过程中,将制度完善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充分征询各部门、各成员单位的建议,在现行财务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制度。
第二,注重风险评估。从内外两个维度入手评估企业面临的财务会计风险,关注会计基础工作、会计要素、财务信息报告、财务管理系统等重点环节,由专业的风险评估团队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全面风险评估。必要时,运用风险清单、风险矩阵等管理会计工具对风险的可控性及危害程度加以量化,或是构建风险模型帮助企业认知和理解财务会计风险的本质,做出科學的风险管理决策。
第三,合理开展会计控制活动。严格把控货币资金收支与保管业务的授权审批,加大对各个款项收付的稽核,以保障货币资金安全。针对实物资产实施从采购入库到废旧处置的全流程管理,按需采购,坚持“一物一卡”,根据资产使用状态的变化持续更新资产卡片信息,基于对资产使用价值的合理评估进行差异化的资产处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改进服务策略,明确服务定价原则、收付款方式、信用标准及条件等,加强服务账款回收管理,动态追踪合同方的履约情况;如果合同方由于特殊原因无法如实履约,则重新与其确定债权债务,做好坏账计提准备。
第四,促进内部沟通。考虑到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成效的影响,以业财融合为抓手,促进财务与业务间的沟通。一方面,推动沟通内容标准化,由财务会计人员简化专业性强的会计术语,主动消除与业务沟通的“语言障碍”,引导业务人员理解并参与会计活动。另一方面,推动沟通方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会议沟通外,考虑搭建内部沟通平台,由业务、财务等部门通过该平台反馈当前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现状,形成协同配合。
第五,加强内部会计监督。采取报表分析、约谈了解、集体讨论、数据筛查等方式梳理当前会计核算中的疑点信息,研究确定重点检查对象,并聚焦会计政策执行、账务处理、购销业务等财务会计风险多发领域,找出会计信息不实的问题,对重大问题开展集中会审,分析问题成因,提出意见或建议,同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 ]。
(二)持续优化会计核算方法
就企业而言,多数情况下,其货币收支业务和交易事项发生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款项已收到但服务或销售尚未完成,而已支付的款项并不是因本期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新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要求企业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但凡当期已实现的收入、已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要作为当期收入、费用;反之但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便是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收入、费用。
新收入准则要求以“五步法”模型确认和计量收入,企业应当将“五步法”应用到具体的会计实务中,而不是直接根据款项的支付时点直接一次性确认收入。
第一步,解决“合同是否成立”“合同是否独立”这两个问题。如果不满足合同成立的条件,即便是对方付款完成,也无法进入到后续的收入确认程序。如果合同方遭遇经营危机,其财务状况恶化,企业判断其继续履行合同的可能性较低,需要评估现有应收账款是否发生减值。当出现合同变更时,企业要确定是否合并合同。
第二步,“识别合同中单独的履约义务”。站在卖方角度,企业应考虑向客户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第三步,“确定交易价格”。交易中可能会出现折扣、退款、融资等情况,此时企业需要调整交易价格。
第四步,“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单独的履约义务”。这一步中,企业需要明确每一项商品或服务的单独售价,及其在打包价格中的占比。
第五步,“在履行每一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这需要企业区分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履行还是在某一时点履行。
(三)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从绩效考核与激励、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财务会计人员的学习与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培养高素质、专业性的财务会计人才团队,满足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人才需求。
其一,细化绩效考核指标。结合企业战略、年度重点工作、上年度考核指标达成情况、部门核心职能等设立针对企业总部财务部的绩效考核指标,对分支机构财务部设立差异化的考核指标,从严抓实财务会计工作绩效考核关键点。
其二,推进绩效考核过程管理。一方面,将年度考核与月度考核、季度考核等相结合,紧抓总部财务部绩效考核过程的动态管控。另一方面,要求分支机构财务部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将考核指标表单化、数据化,定期召开会议,在集团范围内晾晒数据、通报排名,引领分支机构财务部快速发展。
其三,改进激励机制。针对履职、学习与成长等情况,给予财务会计人员精神、物质上的奖励,通过工作会现场按下奖励的“兑现按钮”,激发财务会计人员学习与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四,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比如,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前置人才培养关口,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人才资源为企业打造人才“蓄水池”;外聘行业专家通过“理论+案例+实操”的形式丰富财务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引导其学习并掌握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核算的新规定、新要求,强化其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环境下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5 ]。在企业资金、人才有限的情况下,可考虑选择人力资源外包,将企业的部分人才培养项目或会计核算职能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机构,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解决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四)加快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传统会计核算与管理手段费时费力,难以满足新时期企业的全面管理需求。为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在会计核算与管理中的优势作用,企业应加快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6]。
纵观各行业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实践可以发现,多数企业都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将其作为企业的核算中心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考虑到企业从信息化向数字化、共享化的转型,企业可选择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构建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具体实践中,按照企业商业模式、业务特点等合理选择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模式,根据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行需要调整企业财务团队,搭建并集成各管理系统,逐步将费用报销、报表填列、凭证处理等会计核算流程环节转移至财务共享中心,在其运行中置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规则。
面对资金短缺的问题,企业可考虑引入RPA技术,应用RPA机器人代替人工执行大量且重复的操作,借助其非侵入性特点,无须对原有系统进行推倒重建,就能实施跨系统、跨业务的流程化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合适的流程是企业成功引入RPA技术的先决条件,在引入该技术前,企业需要梳理、审阅目标范围内的流程,再合理安排实施流程自动化的顺序。
会计核算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应立足自身实际,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入手加大内部会计控制力度,基于企业新会计准则,持续优化会计核算方法,从绩效考核与激励、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顺应信息化发展形势加快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形成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加强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吴佳南.关于加强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相关思考[J].商讯,2023(21):53-56.
[2]梁文雅.新時期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重要性探讨[J].财讯,2023(14):144-146.
[3]吕稳强.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3(13):87-89.
[4]江澜.加强企业会计核算提升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07):37-40.
[5]董香云,刘晓迪.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探讨[J].产业创新研究,2023(19):163-165.
[6]郭霞.加强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及监督职能的措施[J].商业2.0,2023(13):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