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彩霞 赵晓明 赵依娜 朱江艳 劳成明 樊素群 金青春 骆加文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比重逐年增加,各种以老年人群为主要患病群体的疾病发病率也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老年抑郁症患病率接近16%[1],抑郁症会很大程度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还有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可能。早期筛查和确诊对于老年抑郁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虽临床上有学者提出了血管假说,但由于老年抑郁症的概念不统一,国内外不同地区使用的研究工具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老年抑郁症和血管硬化间是否存在关联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探讨老年抑郁与动脉硬化间的相关性。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抑郁症患者60 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因心理问题就诊的非抑郁症老年患者60 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60 岁;②诊断为抑郁症;③病情相对稳定,未处于疾病发作期;④意识状态良好,具备正常的沟通交流和逻辑思维能力,依从性相对良好。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②合并精神发育迟滞或由于其他因素导致的智力障碍;③伴有严重精神症状或无法与他人沟通交流;④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疾病、恶性肿瘤及躯体残疾者;⑤中途退出;⑥病情加重或由于其他不可抗因素须终止研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1)收集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职业、婚姻状况、收入、患病年限、住院次数、吸烟习惯,饮酒,运动频率,高血压家族史和病史。其中,从未吸烟和曾吸烟者被归类为“非吸烟者”。饮酒者被定义为每周饮酒>1 次。使用标准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于早晨空腹从肘前静脉采集血,并分离血清。采用BECKMAN COULTER AU4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 法)测定空腹血糖(FBG)、CRP、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尿酸和血清C 肽等水平。为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性,数据录入采用两人分别录入、相互交叉核对的方式进行。
1.3 观察指标 ①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2]评估两组对象的抑郁状况,该量表包括30 道具体的题目,总分30 分,评分≥21 分确定抑郁症状;11~20 分为可能有抑郁症状;≤10 分确定无抑郁症状。②另选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3]比较患者抑郁症的严重程度,量表包括24 个具体的维度,评分>24 分表示为严重抑郁症,评分17~24 分表示为中度抑郁症;7~<17 分表示为轻度抑郁症,评分<7 分代表正常。③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量[4],使用HITACHI HI VISION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频率7.5 Hz,患者取平卧位,头略后仰,充分伸展颈部,放松,头转向对侧或保持正中位。采用纵横两个切面依次观察颈总动脉(近、中、远段)、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观察血管壁的三层结构,包括内膜、中膜、外膜。判断管壁结构是否清晰,血管内膜是否光滑,内中膜厚度。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近心端l cm 后壁处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吸烟、高血压、白质高信号、颈动脉内膜增厚和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
动脉硬化是近几年来临床上导致老年死亡的主要疾病因素之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目前相关文献报道[5-7]:可以确定的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吸烟、高血压等因素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上述因素是诱发脑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是动脉硬化早期的特异性表现,动脉硬化的临床检查常用方法包括MRI、血管造影、CT 强化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操作难度小、成本低及可重复操作的特点,能够客观显示颈动脉的解剖图像并作斑块形态学检查,同时还能够显示动脉血流量、方向、流速以及动脉内血栓的情况。研究[8-9]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脉硬化检查中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满足临床的需求,同时相对于其他影像学方法而言检查时间相对较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献报道[10-11],多数情况下动脉硬化具有病程长、易反复、治愈率低且致残风险高的特点,同时临床上缺乏关于动脉硬化的特异性治疗方案,患者基本需要长期用药以稳定病情。LEE 等[12]研究发现,动脉硬化与精神类疾病密切相关性。CHIREH 等提出[13],负性情绪和动脉硬化间可能形成一种互相干预的、互相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动脉硬化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会导致或加重患者的负性情绪;另一方面,不良情绪的存在会使机体血小板活性升高,导致动脉血栓的形成,不仅会增加临床急性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并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14]。一项关于老年抑郁症状和高血压相关性研究中指出[15],负性情绪的存在会激活交感神经并同时降低迷走神经的张力,导致血液中儿茶酚胺含量的大幅升高;同时,情绪的波动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节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血压的异常变化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另一项老年人群持续性焦虑抑郁状态和动脉硬化的研究发现[16],女性动脉硬化和持续性焦虑、抑郁间存在密切联系,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不同,考虑与样本选择较少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吸烟、高血压、白质高信号、颈动脉内膜增厚和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动脉硬化和老年抑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抑郁症可能会通过以下机制增加动脉硬化以及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抑郁症导致血小板反应性异常并影响心肌血流量,此外,抑郁症引起的肾上腺机能亢进有诱发心律失常的可能[17]。DA MATA 等研究显示[18],再发性或早发性抑郁会影响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但本研究中老年人群的抑郁症病程一般较短,关于抑郁症病程长短和动脉硬化间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还有待后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