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华
运动性疲劳,作为一类特殊的运动相关疲劳症状,既往研究多集中于竞技体育领域。较多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功能不全,运动能力下降明显,虽经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通过血运重建挽救了生命,缓解了胸痛胸闷等症状,改善了心功能。然而对PCI 术后早期患者进行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评估中,发现运动性疲劳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此现象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现有研究认为耳穴贴压[1]、健身气功[2]以及中药调理[3]等方法能够缓解运动性疲劳。本文探讨中药热奄包穴位外敷对PCI 术后早期患者运动性疲劳的影响。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本院PCI 术后早期(术后1~2 周)康复治疗患者48 例。纳入标准:①首次成功进行PCI 手术,术后1~2 周;②年龄45~75 岁;③术后未出现出血、血栓形成、支架再狭窄和闭塞等并发症;④根据诊断分型属于痰阻寒凝证和气滞血瘀证。排除标准:①PCI 术后仍存在胸痛胸闷症状;②伴有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和电解质紊乱;③患有骨关节、肌肉、神经系统等疾病,不能配合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和中药热奄包的外用治疗;④存在皮肤破损、出血倾向和血友病;⑤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影响呼吸功能的胸肺疾病;⑥存在严重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或无法交流配合的情况。随机分为中药热奄包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 例。两组患者在一般状况、冠状动脉病变及血流重建情况、主要风险因素、主要药物使用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干预措施前,所有患者均行CPET。设定5 d运动效应洗脱期,期间所有患者均按照正常生活规律,避免长时间久坐和剧烈运动。5 d 后,选取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中药热奄包组予加热后的中药热奄包外敷,对照组予普通热沙包外敷,20 min/次。外敷干预完成后,再次进行CPET。按照《中医外治技术在心脏康复中应用的专家建议》推荐的中药配方,并结合患者的辨证分型,制备中药热奄包。痰阻寒凝证配方:肉桂3 g,补骨脂15 g,吴茱萸12 g,制南星10 g,姜半夏10 g,白芷10 g。气滞血瘀证配方:厚朴12 g,大腹皮12 g,广木香12 g,佛手12 g,吴茱萸10 g。中药配制后研成粉末,然后以姜汁调制成糊状制成中药热奄包。普通沙包由干净的细沙制成,包装采用敷膜无纺布和硅油纸制成,大小约6 cm×6 cm。使用时,需要将包装放入40℃恒温加热箱中加热3~5 min。
1.3 观察指标(1)CPET: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的MasterScreen CPX 运动心肺测试系统进行症状限制性CPET 评估。患者佩戴心电、血压监测以及通气面罩等信息采集装置后开始评估。首先,患者坐在功率车上空踩踏车进行3 min 热身。初始功率从5 W 开始,以15 W/min 的负荷幅度递增。患者保持50~60 r/min 的踏车运动速度,并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心率、血压及心率恢复情况。Borg 主观疲劳程度评分(RPE)分级为6~20分,运动结束后立即评分,以反映患者主观疲劳程度。2 min 心率恢复值(HRR2)是在CPET 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心率减去运动结束后2 min 的即刻心率,这是评定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常用指标,能够间接反应患者的疲劳程度。最大摄氧量(VO2max)是在CPET 过程中患者达到所能耐受的最大运动负荷时的摄氧量,这反映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2)腿围测量:用软尺测量患者右侧下肢的大腿围和小腿围。大腿围测量部位位于臀股皱褶下方1 周,小腿围位于腓肠肌最凸出处1 周,每次测量2 次并取平均值。(3)表面肌电采集:在CPET过程中,采用美国Noraxon 公司的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进行数据采集,采集部位为患者右侧下肢的股直肌。选取运动前及运动后15 min 的肌电信号进行分析。在时域指标上,采用积分肌电(IEMG);在频域指标上,采用平均功率频率(MPF)。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连续变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O2max、HRR2、RPE 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O2max、HRR2、RPE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O2max、HRR2、RPE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腿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腿围比较[(),cm]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腿围比较[(),cm]
注:与运动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股直肌IEMG、MPF 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股直肌IEMG、MPF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股直肌IEMG、MPF比较()
注:与运动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突破性进步,PCI 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PCI 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并不能得到改善,较多患者在完成CPET 后表现出疲劳症状,而运动能力减弱与不良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4]。研究表明,过度疲劳状态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5]。因此,运动性疲劳的早期预防性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长时间或高强度运动后,机体无法在一定水平上维持其功能或运动强度。在中医学中,运动性疲劳属于“劳倦”范畴,与“形体疲劳”概念相符,通常从肝、脾、肾出发进行治疗,主要采用补充疗法。运动后患者消耗气血,易引发因气血亏损而导致的运动性疲劳。对于PCI 手术的患者,由于术前以胸痛症状为主,病症通常由痰浊、瘀血、气滞、寒凝及体质虚弱等因素综合导致。在PCI 手术后,由于气虚、阳虚与痰浊、瘀血并存,且虚证症状相较于术前增加[6]。因此,运动后易导致气血耗损,进而引发运动性疲劳。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增强机体对疾病的预适应性和耐受性,改善与运动性疲劳相关的症状,减轻运动引起的肌肉损伤,降低代谢产物积累,同时也能提高大脑的活动灵活性,调节运动中枢,有效缓解和消除运动性疲劳[7-8]。此外,中药内服、推拿和导引等传统中医疗法也已被证明对抗运动性疲劳具有积极效果[9]。
中药热奄包治疗法是利用预热的中药包作用于人体的特定病患区域或穴位,以实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以及祛湿驱寒的外用疗法。研究认为,应用温阳理气中药的热奄包可以改善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的疲劳症状[10]。以往缓解运动性疲劳穴位选择规律发现,足三里穴应用最广泛的穴位,而内关穴则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被视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穴位[11]。研究[12]认为内关穴与足三里穴配合预针刺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性疲劳患者的主观感觉评分、血乳酸、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尿素氮水平以及心率,从而改善运动性疲劳。
本研究结果先试试,对PCI 术后患者行CPET 前的单次中药热奄包外敷可改善患者的RPE 及HRR2 指标。表明中药热奄包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有效缓解患者运动后的疲劳程度,并提升患者对高强度运动的耐受力。但单次干预并未使患者VO2max 发生变化,表明PCI 术后患者的运动性疲劳改善,并不能直接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心肺耐力的恢复仍然需要长期的运动训练。在进行长时间的下肢运动后,人体常会出现下肢肌肉肿胀,表现为肌肉围度的增加,此现象与肌肉疲劳程度呈正比[13]。本研究中,经CPET 后,两组患者大腿围度均明显增加;小腿围度增加仅在对照组中观察到,这可能与踏车运动对于股四头肌及股二头肌的激活程度更高有关。此外,运动后休息一段时间,接受中药热奄包治疗的大腿围度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表面肌电图通过从生物体表面收集的骨骼肌活动信息,凭借其无创性和实时监测的优势成为呈现神经肌肉活动变化的重要工具。IEMG 值是反映运动单位电位总和的指标,MPF 则在低负荷强度运动中反映骨骼肌活动变化的规律性。本研究结果显示,CPET 后两组患者股直肌IEMG 值增加,MPF 值降低。表明在踏车运动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股直肌均出现疲劳现象。热奄包组IEMG 增幅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药热奄包穴位外敷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运动性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