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满 许鹏 陈佳林 李晨光
摘 要:《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指出,随着核技术应用尤其是核能事业发展新形势新挑战,我国核应急能力建设在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不足。该文针对核应急专业人才缺口凸显,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亟待完善这一人才培养瓶颈问题进行探讨。在阐述构建核应急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按照以能力为目标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则,立足核应急工作特点,探索构建核应急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课程模块,为今后核应急专业的开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核应急专业;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4-0013-04
Abstract: The white paper on China's nuclear emergency preparedness points out that, with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challeng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nuclear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energy, there is still some shortage of technology, personnel and equipment in China's nuclear 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build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ottleneck problem of the shortage of talents and the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ystem and curriculum system. On the ba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nuclear emergency work,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ability-oriented and multidisciplinary cross-integr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and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nuclear emergenc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course modul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nuclear emergency in the future.
Keywords: nuclear emergency; knowledge system; curriculum system; personnel training; capacity building
目前,核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医疗、食品、安检、环保和能源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随着印刷、汽车、安保和辐照固化等新领域的核技术应用逐步成熟,核技术产业将进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1-2]。核應急是核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尤其是福岛核事故的发生,人们深刻意识到核应急的重要性[3]。核应急能力建设水平和核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核应急专业人才的培养。核应急人才培养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系统工程,其培养过程涉及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多个环节。其中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就核应急专业人才培养中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构建进行相关探讨,以期为未来核应急专业的开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 构建核应急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核应急工作不同于其他突发事件应急。一方面,核应急工作的专业性较强,核应急人员需要具备坚实的核技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作为复杂的非常规的突发事件,核应急人员还需要了解核事故的规模、进程、范围等信息,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掌握对应的应急指挥管理特殊技能,具备多学科知识沟通、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如图1所示。
目前核应急专业尚未列入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因此各高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核应急专业。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和国家电投集团等核电企业按照要求开展了核应急快速支援队伍和配套支援基地的建设工作。其核应急人才建设思路为先依托相关高校的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安全工程等专业进行在校基础教育,之后在实际工作中借助配套支援基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短期技能培训[4-5]。虽然相关高校涉核专业课程的开设涵盖了一部分核应急知识与技能,但因为不是专门开设的核应急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设置总体上与核应急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偏离。
(一) 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不同培养层次课程体系重叠严重
很多院校承担了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和任职岗位培训教学任务。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其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对核应急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实际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培养对象的课程设置区分不明显,例如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内容差别不大,不能体现研究生课程学习的高度和深度;任职培训专题内容直接复制本科生授课模块,造成培训人员没有在岗位需求、技能提升或认知水平上获得突破。
(二) 知识结构缺乏优化,教学内容重复太多
近几年,我国核应急组织体系和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核应急技术、核应急管理以及核应急装备等水平发展比较迅速。但高校的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使之对这些新知识和新技术进展的敏感度降低,导致部分教材内容滞后过时,一些核应急方面的新动态、新知识、新内容和新理念没有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还有些较为陈旧的知识也没有根据情况进行删减。另外,不同的培养对象教学内容有重复,例如在任职培训教学中,一线应急人员培训应侧重核安全技能提升,指挥管理人员培训则侧重加强核安全能力素养,但实际教学中,核安全监管、几起重大核事故等内容在多个专题中反复讲授,且难度和深度并无区分。
(三) 教学内容围绕单一学科组织,缺乏相关联的多学科知识
核应急工作错综复杂,核应急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与核专业相关的课程知识,具备核应急救援实战基本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消防、医疗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目前核应急人才培养中课程均局限在核物理、核工程、核防护和核探测等涉核领域,没有考虑消防、医疗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或技能。同时,开设的专业课程自身的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但相互之间联系松散,难以形成围绕共同目标、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体系。
鉴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尽快构建合理的核应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非常必要。
二 核应急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思路
核应急专业是一门基础宽广、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涉及物理、化学、环境等学科,与消防、医疗、指挥和管理等也是密切相关[6-7]。在高等教育中,核应急专业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三大部分构成,本文仅就其中的专业教育部分的知识体系进行相关探讨。
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级构成[8]。知识领域是最高层级,代表一个特定的学科子领域。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知识单元,代表各个知识领域中的不同方向。知识单元是知识体系的最小集合,又可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是该专业在教学中必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单元,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选修知识单元是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特色选择的教学内容。知识单元由若干个知识点构成。知识点处于知识体系结构中的最底层,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基本单元,比如概念、内涵、理论和原理等。
构建核应急专业知识体系必须体现以能力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充分考虑核应急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勇于打破传统的课程界限,将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从整体上形成系统的、实用的知识体系。
(一) 以能力为目标
与传统专业相比,核应急是在核技术应用过程中,对发生或即将可能发生的核设施,采取措施,以控制或缓解事故发生,减轻事故造成的后果,保护公众,保护环境。在此过程中,核应急处理的对象不仅涉及到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同时还要解决消防、医学救援、舆情发布等即时问题,因此核应急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型特征。在核应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始终以解决核应急问题,形成核应急能力为终极目标构建专业知识体系。
(二) 多学科交叉融合
核事故应急问题错综复杂,在研究和解决一系列问题时,需要全面考虑,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核应急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核物理、核探测、核防护等相关专业课程知识,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消防、医疗、心理等相关领域知识。因此,在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中应将多学科知识与专业技术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全面、实用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知识体系。
基于以上两个原则,按照知识体系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两个层级对核应急专业的知识体系组成进行了构建,见表1。
三 核應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知识体系给出了核应急专业的知识框架,而这些知识需要通过课程教学传授给学生。因此,明确了知识体系之后就要构建相应的课程以及课程体系。当然,课程教学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依据核应急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思路,即以能力为目标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则,笔者认为核应急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可以模块化进行。
模块化课程目标明确,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开放性和实用性。通过对模块化课程的科学设置可以打破专业界限,实现多门课程的交叉融合。本课题组已经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详细论述过核应急人才的培养目标[9],此处不再赘述。核应急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核心能力的定位,对核心能力进一步分解,可以得到具体的能力指标,见表2。因此,根据核应急人才培养目标中的这些核心能力要求,课程体系构建可分四个模块进行,具体见表3。
一是学科基础模块。为培养学生的发展后劲及持续学习的能力,开设核物理与核技术方面的基础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性思维能力等,为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二是专业基础模块。从核应急需求角度出发,开设核辐射探测、核辐射防护、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和核安全评价等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重点培养学生独立的专业思维能力。三是指挥管理模块。从岗位需求角度出发,设置核安全管理与监管、核事故应急分队指挥、核事故应急响应与处置等指挥管理类课程,使学生初步具备核事故应急指挥、管理训练和设备使用维护的能力。四是综合实践模块。围绕核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开展核事故现场的辐射侦测、污染压制、洗消去污、辐射评估和医学救援等技能培训与模拟演练,使之能够正确运用各专业知识处理有关核安全与核应急的事故现场以及核污染的长期影响等问题。
四 结束语
核应急是伴随着核技术的应用,尤其是核能事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兴交叉领域。核应急工作不仅涉及到核物理、化学、环境等理工科专业的知识,还与公共管理、社会心理学等人文专业的知识有关。因此在设置其专业知识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等一系列培养计划时需要从全局出发,科学系统构建。本文在以能力为目标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则下,立足于核应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应急工作特点,探索构建了核应急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模块,突出了核应急基础宽广、综合性强的专业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应急综合能力。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各高校还应结合本校的职能定位、专业特色、实验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从而形成科学实用的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培养出既能胜任岗位需求又具有持续发展后劲的核应急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2014—2015)[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核技术[M].3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1.
[3] GALE R P, ARMITAGE J O, HASHMI S K. Emergency response to radiological and nuclear accidents and incidents[J].British iournal of haematology,2019.
[4] 陈志刚,仲崇军,吕华权,等.核电集团公司核应急支援能力建设探索[J].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0(11):4-9.
[5] 卢长申,高立刚,郭利民,等.适应核电安全发展的运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A].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5年经典案例集(《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年第一期增刊)[C].2015.
[6] 谢天,刘保平,王铁骊,等.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局限性——南华大学核应急人才培养系列(一)[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14-115.
[7] 谢天,王铁骊,刘保平,等.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南华大学核应急人才培养系列(二)[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8.
[8] 张树明,孙占学,郭福生,等.地学类专业之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构建——以江西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A].2014江西地学新进展——江西省地质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专集[C].2014.
[9] 许鹏,周满,姚青旭.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核应急人才培养思考与探讨[J].大学,2022(7):117-120.
基金项目:陕西省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军队核应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45);2023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聚‘核’筑魂为战育人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课程群思政体系研究与实践”(23BY212)
第一作者简介:周满(1984-),女,汉族,山东鱼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核安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