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羽 陈堂
[摘 要] 随着当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持续扩大,必须注重贯彻和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方面要求,结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着重培养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对此,高等院校需要结合当前的结构布局做出必要的调整措施,针对目前的教育结构及资源供给和配置方式,充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征采取转型发展的措施。目前社会各界正在深入探究双循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在双循环的背景下,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和意义,推动高等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 双循环背景;高等教育;发展格局;优化策略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机制研究”(cgkig-19033);2023年度德阳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家庭教育服务指导研究中心项目“数字技术赋能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TJY2023019);2023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信息技术赋能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GKY23A02)
[作者简介] 陈鹏羽(1986—),女,四川内江人,博士,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质量管理和家庭教育与行为养成研究;陈堂(1983—),男,四川成都人,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数字化转型与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1-0033-04 [收稿日期] 2023-03-09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对传统的经济循环方式进行转变和调整,有利于促进现代社会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在此情况下,需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国内国际两种市场资源,明确当前的发展趋势,加强对相关政策文件的解读和分析。本文在此背景下,進一步探讨双循环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推动高等院校合力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对我国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双循环概念的提出及影响机理
双循环概念的提出是结合当前发展阶段、内外环境及诸多条件因素的变化情况做出的长期性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全局性意义,有利于推动我国资源配置格局和重心发生巨大的调整和转变。
(一)双循环概念及其形成
双循环新发展理念,主要是为了应对国际和国内两个环境新发展形势的需求所做出的重大举措,强调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被列为“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之一。目前双循环新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当代高度关注的焦点话题和热词,围绕这一发展理念,要充分重视和认清当前的发展态势,积极把握变革的历史机遇和契机,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和竞争力。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国内应当注重做出有效的转变措施和策略,减少对国外环境的依赖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双循环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影响机理
在构建国内循环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维持高等教育事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如果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和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也会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影响[2]。对此,应当采取积极变革的措施,打造良好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应对冲击和挑战的能力和竞争力。双循环新发展理念和高等教育事业之间是相互支撑和制衡的关系,在创新和发展原则上遵循双循环新发展理念,能够为高等教育事业提供有效的变革机会。
二、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现状
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是最为根本的人力资源供给中心,目前高等教育规模相较之前在持续地扩展,总体教育结构、教育水平和质量,以及资源供给和配置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一)积极推进内涵式发展
为了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人才实现顺利就业,目前,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内涵式发展的有效策略和路径,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理念,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明确办学定位和方向,注重将人才培育的工作融入专业教学工作,打造特色的校园品牌和专业品牌;同时任课教师也深入科研和培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目前许多高校都在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策略,旨在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
(二)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渐发达,正在与教育领域融合,在丰富教学场景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教学资源,由此推动我国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许多任课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突破了时空限制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沟通。这种方式有利于丰富教育资源、拓宽传播渠道,进一步提高教育总体的质量和水平,也能够更好地满足青年成才的需求。
(三)纵深推进国际化改革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当前许多高校也采取了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主要在于引入和借鉴先进的国外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展开具体的实践活动,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国际性的专业课程,或者在课程当中引入了国际性的资源和内容,尤其是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引入了一些通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科,弥补了我国专业发展存在的空缺。另外,国内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通过拓宽合作渠道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利于进一步扩展出国留学的空间,促进国内国外学生和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高等教育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高等教育事业有利于丰富我国的人力资源,推进科技水平的持续提升,在满足现代社会建设需求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扩张消费市场。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直接体现着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潜力。
(一)兼顾效率和公平两个参数
高校作为最为直接和主要的人力资源供给中心,教育新发展格局应当充分体现效率性和公平性的特征。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加大资金和其他基础设施的投入,尽可能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应当构建与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的教育结构和教育规模,围绕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完善学科专业结构要注重采取分层考核评估机制和标准,目的是平衡和尊重不同层次和类型高校之间存在的差异,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校内管理体系,借助一系列科学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3]。
(二)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目前,在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下,高等院校应注重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育质量,向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高校应提供重要的科研成果,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对此,高校应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首先结合当前的办学规模和管理体系,采取有效完善的措施,尽可能提高治理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育资源和信息,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科学研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三)承担引领未来的责任
教育部门应当保持良好的前瞻意识,对当前的高等教育布局做出有效的调整和变革措施。高校应当采取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的举措,进一步提高我国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坚持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并在相关领域当中不断突破,解决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要尽可能掌握国际竞争格局中的话语权,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对科研的投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注重解决一些尖锐和敏感问题;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并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同时要打造更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引领现代社会的发展。
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事业内嵌于新发展格局之中
立足于当前国内国际的复杂形势,我国做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一重要举措,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中包含诸多复杂的子系统,涉及国内经济生产、分配、流通及消费等各个复杂环节的产业,这些子系统之间又存在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和转化,推动整个大系统实现更加高效地运转。高等教育事业是内嵌于双循环大系统的,大系统和其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可以实现双循环整体的平稳运行状态。
(二)高等教育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枢纽
高等教育事业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子系统,能够为新发展格局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动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可以执行其他子系统无法执行的任务,彰显出高等教育自身功能的特殊性和自主性。高等教育事业作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枢纽,能够打通国内大循环闭环,有利于扩大当前的市场消费,进一步拉动现代经济的发展,还可缩小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的经济水平差异[4]。
(三)高等教育助推新发展格局向高层次发展
高等教育事业有利于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可为国内大循环赋能,为现代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和科研资源,引领现代社会吸收新思想和理念,在突破当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和短板的同时,也可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做出积极的应对措施。
五、双循环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格局的优化路径和策略
(一)树立坚定的人才培养方向
高等教育事业在今后的变革和创新中,应当把握新发展格局,对当前的教育发展格局做出有效的优化措施,树立坚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明确经济社会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期待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制订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拓宽办学路径。由于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高校在确定办学定位时,也应坚持贡献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导向,由此制定人才培养方向。教育部门应当关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尖锐和敏感问题,关注我国国情,同时要体现我国教育的特色,要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融入具体的教学工作,尤其应结合目前国内国际复杂的形势,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在教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理念,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各个环节当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传统美德融入课程内容,培养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
(二)注重提高供给体系的适配度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事业为了优化当前的教育发展格局,也应建设更高质量的供给体系。首先,针对当前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情况,围绕国家关键领域及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尽可能设置相匹配的供给体系,通过扩大招生规模,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服务国家战略的实现和落实。其次,应当围绕当前的学科专业结构采取有效的调整和优化措施,相关部门应当保持一定的前瞻意识,高度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注重突破专业学科存在的壁垒和难关,同时要推进多元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将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其中,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其他技术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三)不断强化创新与转化的能力
高等院校应当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和转化能力,突破新发展格局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壁垒和难题。应当把握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国家不仅要在政策方面予以一定的支持,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将目标对准世界科技前沿动态,重点打造先进的科技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持续向重点领域迈进和发力。根据现阶段的发展情况,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对等的问题。对此应当推进产业教学及科研之间的深度融合,可以在此过程中借鉴一些国家先进的融合经验,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和高等院校之间的信息对接,着力打造先进的实验室和实验平台,进行跨学科和跨行业的研究与攻关,进一步提高我国科研创新服务的效率,促进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
(四)進一步提升对外开放能级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国际市场及教育领域当中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坚持对外开放的举措,更好地适应当前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趋势。首先,应当全面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合作,以积累丰富的经验,构建更高水平的国际教育合作平台,从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其次,应当注重在全球范围内带领和带动更多的师生资源流动,大力发展国际留学事业,将中国智慧融入国际大循环体系的建设,促进中国教育提高在国际市场当中的影响力。
(五)着重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作为全局性的发展战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的需要做出的重要举措,涉及许多改革事业和问题。在优化高等教育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当前高等教育事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高等教育事业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关系,借助影响机制突破难点和问题,也能够消除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障碍。首先,应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当前的制度环境予以改进,营造公平竞争的大环境,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其次,要注重放宽教育领域的主导权和管制权,结合经济社会大循环的发展,重新梳理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理念的内涵和意义对当前的高等教育结构采取优化措施,在双循环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明确高等教育和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关系。未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应当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供给体系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同时也应该提升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强度,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EB/OL].(2021-01-11)[2023-02-09].https://www.ccps.gov.cn/xxsxk/xldxgz/202203/t20220327_153437.shtml.
[2]陈放,王志强.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变革的逻辑、困境与路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5):32-36.
[3]李捷.“双循环”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格局的优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5):23-35.
[4]郭冠清.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历史和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25(1):28-40.
Discussion on the Optim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 Cycle
CHEN Peng-yu1, CHEN Tang2
(1.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Sichu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yang, Sichuan 618500,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current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all aspects of the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moder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comprehensive applied talents.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combine the current structure layout to make necessary adjustment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education structure and the supply an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ully combined with the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o tak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measures. At present, all circles of society are deeply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the double cycle on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ouble cycle,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are accurately grasped,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er education to enter a new development stage.
Key words: double-cycle background;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optimizat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