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华
学习本是一个艰辛而枯燥的漫长过程,尤其对于年幼懵懂的孩子来说,没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和一定的强制手段是难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如果学生不经历学习的挫折,就不能体会学习的艰难;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家长百般宠爱,娇生惯养;在学校里又是“小上帝”,教师不敢管教,同学间不能有磕磕绊绊,这样的环境,根本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道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俗话也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生活中,植物的幼苗长歪了,我们都知道要强行矫正,孩子成长的道理也同样如此。纵观几千年来我国的育人之道莫不如此,连教育鼻祖孔子也强调从严治教,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让学生放任自流,以致贻害子孙;相反要使学生学有所成,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而做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严于律己,所以坚持“从严治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的正确选择。当然“从严治教”也是一门学问,作为教师来说,坚持“从严治教”必须学会从严之道。
首先要做到“严而有信”。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疑在学生的心目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到;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所许的每一个承诺,都要做到言而有信、言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长此以往,你在学生的心目中才有地位,制定的规章、布置的任务,学生才会乐意接受,这样,学生不仅会接纳你的为人,更会接纳你的思想和观念。
其次要做到“严而有方”。所谓“从严治教”,不是说叫你一天到晚板着面孔,动不动就呵斥学生,而是要讲究方法、运用策略,针对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对象,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及个性的差异,采取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做到严而不厉、严而有方,既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又要使学生明白道理,知道自己错在何处,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是批评教育之后一定不要忘记做好心灵的抚慰,从而使学生心服口服,避免学生同教师之间结下心怨。
再次要做到“严而有度”。俗话说:“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教师每年都要面对不同的学生,每天都要处理不同的事情,所以有经验的老师除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之外,还特别要注意掌握分寸,把握住一个“度”的问题。当学生明白了自己的过错时,教师便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而千万不要穷追猛打、刨根问底,这样只能适得其反,把事情弄僵,以致双方都下不了台,处于尴尬的境地。有的学生脸皮薄、自尊心强,教师只能点到为止,“响鼓不用重敲”;而对于脸皮厚且屡教不改的学生,则既要使他明白事理,知道自己错在何处,同时更要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才能让他长长记性,并确保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掂量好分寸,准确掌握一个“度”的问题。
最后要做到“严而有爱”。作为一个成功的教师,仅仅做到以上三点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如何真正做到“严而有爱”,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子女、看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做到用心交流,用爱感化他们,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这样你就不会偏激,更不会走极端。就像农民爱护自己的庄稼、园丁爱护自己的花朵一样,教师首先要学会关爱和呵护自己的学生,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学习、他们的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随时观察他们的变化,并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使他们也能成為爱心的传播者,让爱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并让他们学会感恩,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优异的学习成绩报答老师和家长,回报社会,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回归人性,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培养,试问能有多少家长没有打骂过自己的孩子?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正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又有哪个孩子记恨过自己的父母?所以教师也不要心存顾虑,担心“出力不讨好”,同样家长在当今的形势下更应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并同广大教师一道共同营造一种健康而良好的育人环境,也相信广大教师会做到“从严治教”,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努力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