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小贴士
从业者:岁岁
从业年限:1年
一句话感受:没有永远的铁饭碗,提升自己才是硬道理
从业地点:广东省
对口专业:暂不限专业
从业门槛:本科及以上,限制党员
能力要求:稳定的情绪控制能力、出色的协调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灵敏的执行能力
晋升路径:社区工作者→“两委”干部→副书记→书记
薪资水平:参照当地薪酬平均水平
入职提醒:面对社区形形色色的群众,要注意沟通方式
我是一名在党群服务中心工作的社区工作者。可能很多人还不了解党群服务中心是什么,下面我就先来介绍一下我工作的地方吧!
党群服务中心是面向党员、基层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周边群众开展党务政策咨询、办理党内业务、传播党建理论知识、提供党员政治生活的场所,工作范围包含提供党建指导、党群服务、教育管理、创业服务、人才联络、志愿帮扶、干部下沉挂钩,以及文化、便民、医疗、养老、教育、助老等党政联系服务基层的内容。党群服务中心有两个显而易见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红”,这种“红”是一种亲近老百姓的“红”。在党领导下的党群服务中心里,生活上有困难、有需求的居民可以享受便民政务直通服务。党员、志愿者也可以来这里参与服务活动,我们非常欢迎他们来共同参与反诈骗宣传、老年人免费体检等社区建设活动。
第二个特点是“开放多元”,区别于其他严肃的行政空间,党群服务中心是集办公、政务服务、文娱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公共空间。居民可以来体验党群服务中心提供的公共空间及其配备的丰富多样的功能。居民可以在公共图书室读书看报、练书法、绘画,还可以办公。活动室则会经常举办活动,有老年人免费体检、妇女两癌筛查等关注居民健康的活动,也有舞蹈、声乐等多样化的培训活动。
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兼顾了青少年和中老年的需求,在空间构造上给予最大的“留白”,在服务内容上会因时而变,随时进行适当的调整。
我们是一线守护者
我们的岗位一般称为“社区工作者”,但会有一些人调侃我们为“居委会大妈”,也有人片面地定义我们为服务弱势群体的社工。其实大多数人在生活中看见的只是这个职业的其中一面。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是新时代社会基层里的一线守护者。
现在的社区工作者趋于专业化,新生力量大多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对工作技能的要求也呈多样化。老一辈的社区工作者一般退居二线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用丰富的经验为新生力量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
社区工作者与社工则是不同的两个职业,两者各司其职、互相协作,共创和谐社区。社工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民政部门购买的第三方社工机构的服务,他们多穿嫩绿色的马甲;另一种是民政部门直聘,专门负责各社区的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生活救助和福利服务,他们一般穿深蓝色马甲。社工比志愿者更常态化和专业化。总的来说,社区工作者与社工的关系更倾向于合作者与协助者。
我们究竟在做什么?
如今,社区不仅指划定片区内的住宅小区和村,还涵盖了范围内的工厂区(宿舍及周边租住聚集地)、商业区(集市、商场、夜市摊等)。这样前所未有的“大范围”意味着社区实践工作会遇到牵扯多方面的复杂矛盾,参与主体的身份和层次也很多样。我们可能刚协调处理完小区里的噪音扰民事件,马上又要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民警等去工厂解决涉及生产安全、拖欠工资等的劳动纠纷。下一刻,我们又在与执法队在商业中心处理关于公共空间利用的争执……
所以,不要问我们做什么,而要问我们正在做什么。事务虽烦琐,但我们的工作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党建工作。我们负责记录、联络社区范围内的党员,并主动帮扶生活困难的党员。此外,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服务活动。
2.综治工作。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涉及民事纠纷调解、治安安全监控、投诉处理及征兵、退役军人管理等。这一方面的工作尤为“刺激”,情绪冲突和肢体碰撞会给事态发展带来一些未知数。所以社区工作者的情商和智商缺一不可,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努力提升社交能力。我们既要熟知法律法规,从法理角度阐明事情的要害;又要明晓人情世故,从情理角度说服当事人冷静维权。
3.文娱活动组织。这方面的活动可谓丰富多彩,每个社区都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承接各类活动,如球类竞技运动会、亲子趣味运动会、读书会、节日特色活动等。我们要按要求组织居民参与活动,并做好相关留痕工作。
此外,人们比较熟悉的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创建文明城市、爱国卫生运动等也是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通俗而言,查户口、排查水电气危险、扫大街等也都在我们的职责范围之内。如果你在街上看到穿红色马甲的人在打扫卫生,除了志愿者就是我们了。
“躺平”误终生
有人认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稳定性较强,考进来就可以“躺平”,等待退休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份过渡性工作,在基层锻炼两三年,将这份工作经历作为跳板追求更高的目标。但就我而言,是以平常心对待基层工作的苦和累,同时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机会,培养核心竞争力让自己有更多选择,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从容地走向自己的未来。
我认为基层工作是一个锻炼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好机会。我记得有一次一群业主们因房价波动幅度过大导致损失惨重而愤怒,聚集拉横幅抗议。而我当时刚刚负责这个小区的工作没多久。虽然我第一时间到达了事发地点,但面对业主们的质问及他们和物业的对抗性举动时却不知所措,说话紧张到磕巴。幸好,社区书记接下了我的担子,我自觉地回到人群中了解基本情况,穿上红色马甲与双方主导人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交谈,了解事实并将具体情况有条理地上报给社区书记。在民警和社区书记的疏导下,人群渐渐平静下来。社区书记站在花坛边上,简明扼要地说明市场经济波动、合同签订的有效性、过度维权的严重后果等情况。一番言之有理的劝诫下,业主们才愿意坐下来和物业、社区共同商谈解决办法。那时我便知道自己欠缺沟通能力,将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阻碍。所以后来每次处理問题时,我都当作锻炼的机会。现在,我也算拥有一张“巧嘴”了。
组织能力则是基层工作最实在的回馈。党群服务中心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我们得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统筹参与人群、反复修改和确认流程。活动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每一个小细节都需要我们谨慎对待。时间一长,组织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当然,除了以上“软实力”,摄影、计算机、语言(方言和外语)等“硬实力”也要具备。培养自己成为多面手,社区工作者未来的路才会更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