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风热客睑型麦粒肿临床观察

2024-02-21 08:03:04李俏莹朱国富范晓静陈国孝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麦粒肿耳尖风热

李俏莹 朱国富 范晓静 李 妍 陈国孝

麦粒肿是眼科常见病,西医称之“睑腺炎”,是发生于睑板腺或睫毛毛囊及其周围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1]。目前,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是初期局部热敷,外用抗生素滴眼液和眼膏抗感染,疗程较长,若不能在急性期有效控制炎症,迁延至脓肿形成则需采取手术治疗。中医称之为“针眼”“偷针”,认为该病初期多为风热上犯于目,客于胞睑所致,因此尽可能在发病早期给予有效治疗。研究表明,耳尖放血具有清热解毒、镇静止痛、消坚散结等作用[2],中药熏蒸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来达到消肿散结、化瘀止痛排脓的作用,进而消除病灶。因此,本研究采用中医外治法(耳尖放血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风热客睑型麦粒肿,临床效果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于杭州市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诊治的126 例(126 只眼)风热客睑型麦粒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该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审批号:临中西医伦审2023 论第017 号),所有患者均签定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李凤鸣教授主编的《中华眼科学》[3]中对早期睑腺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十二五”规划教材的《中医眼科学》[4]风热客睑型针眼的诊断标准:初期胞睑痒痛、局部肿胀微红,可及硬结,伴头痛发热、周身不适,舌苔薄黄,脉浮数。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睑腺炎和中医风热客睑型针眼诊断标准患者;(2)年龄5~45岁;(3)睑腺炎初期未形成脓肿的患者;(4)未进行任何治疗者;(5)无精神病、晕血、晕针病史;(6)自愿接受并参与本研究项目者。排除标准:(1)耳廓处有炎症者;(2)孕妇或哺乳期妇女;(3)伴有其他眼部疾病或合并全身严重疾病的患者;(4)有出血倾向,凝血障碍者;(5)对药物过敏者;(6)不能严格按照要求配合治疗和复查者。

1.4 方 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参天制药(中国) 有限公司,批号SCV0004,规格:5 mL:24.4 mg)滴患眼,每天4 次,并对眼睑局部进行热敷,每天2 次,每次15 min。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耳尖放血和中药熏蒸治疗。(1)放血疗法:选耳尖穴,用1 mL 注射针头点刺放血。操作方法:取患眼同侧耳尖穴,充分按揉穴位及周围皮肤至微微发红,再将耳轮向耳屏方向对折,突出耳尖,酒精消毒后,用1 mL 注射针头点刺放血,放血量约5~6 滴,每天1 次,疗程为5 d。(2)中药熏蒸:使用自拟疏风清热方(金银花、连翘、生地黄、赤芍、桑叶、野菊花各10 g)浓煎后放入超声雾化仪(江苏双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VCR-003),患者佩戴眼罩进行熏蒸治疗,熏蒸20 min,每天1 次,疗程为5 d。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痊愈则即可终止后续治疗。

1.6 观察指标 (1)眼表症状:观察并询问患者治疗前后睑腺炎红肿、疼痛、硬结等表现;(2)肿块消退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包括治疗前、后肿块最大直径肿块最大直径及两者差值(mm)。如果治疗期间患者已治愈,则记录治疗后肿块最大直径为0 mm;(3)治疗1、3 和5 d 后的治愈率。治愈率=(各组治愈例数/同组总例数)×100%。(4)手术切开率:随访1 个月后,肿块不消散者手术切开治疗。

1.7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中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红肿疼痛消失,硬结消散。好转:局部红肿缩小,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未改善,硬结不消甚至症状加重。

1.8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 进行统计学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应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风热客睑型麦粒肿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治疗组64 例,男33 例,女31 例,年龄5~45(20.06±11.83)岁;对照组62 例,男26 例,女36 例,年龄5~44(17.97±11.7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风热客睑型麦粒肿患者眼表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红肿、疼痛、硬结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7(89.1%)、42(67.7%)例患者红肿消失,56(90.3%)、44(74.6%)例患者疼痛缓解,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54(88.5%)、47(77.0%)例患者硬结消退,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风热客睑型麦粒肿患者治疗前后眼表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风热客睑型麦粒肿患者肿块消退情况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肿块直径分别为(5.68±1.03)mm、(1.10±0.86)mm,差值(4.58±1.31)mm。对照组治疗前后肿块直径分别为(5.54±1.13)mm、(1.60±1.3)3 mm,差值(3.93±1.27)mm。治疗前,两组肿块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块均明显消退,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明显(P<0.05)。

2.4 两组风热客睑型麦粒肿患者治愈率比较 治疗组治疗1、3 和5 d 治愈率分别为20.3%、51.6%及85.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风热客睑型麦粒肿患者治愈率比较[数(%)]

2.5 两组风热客睑型麦粒肿患者手术切开率比较随访1 个月,大部分患者的肿块直接消散吸收;对部分肿块不消散的患者进行了手术切开,其中治疗组有5 例(8.1%),对照组有15 例(23.4%)。

3 讨 论

睑腺炎是一种由葡萄球菌感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6],发病早期多以眼睑的红肿、疼痛、硬结等为主要症状,大部分预后良好,在发病数日后病灶可形成脓点并溃破,炎症逐渐消退。但该病存在反复发作的特点,如处理不及时可能会留下瘢痕,影响眼部美观。甚至在儿童、老年人等抵抗力低下的患者中,易发展为眼睑蜂窝织炎,严重的还可以引起败血症,从而危及生命。西医对睑腺炎的治疗存在局限性,目前临床多以局部热敷配合抗生素外用来控制炎症,疗效欠佳且易复发,不少患者最终仍需行手术[7]。但手术治疗存在争议,患者需要克服恐惧心理,特别是存在儿童因无法配合而需全麻手术,以及术后易遗留疤痕等问题[8]。

中医认为,“针眼”属胞睑疾病,内应于脾胃,病因多为风热,常因“风热”之邪入侵,客于胞睑,气血壅滞,感邪而发,故治予疏风清热。据此本研究采用疏风清热的治则,自拟疏风清热方进行熏蒸治疗。方中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泻火解毒,消痈止痛,对多种细菌具有广谱抑制作用[9];桑叶、菊花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生地黄、赤芍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化瘀止痛,具有抗菌、解热镇静作用[10]。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散热、疗疔散结止痛之功,体现了“未成脓者即以消散”的原则。以上药物通过熏蒸治疗,对睑腺炎初期硬结未软化还未成脓者,可达到散瘀解毒、消肿止痛,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中药熏蒸治疗同时采用放血疗法以快速缓解眼部红肿、疼痛症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1]。放血疗法适用于目赤肿痛、疼痛等急热症,根据“盛则泻之”的治疗原则,通过刺激经络,起到疏风清热、泻火解毒、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等作用。“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在耳廓经络中,耳尖穴属肝经,是眼部疾病的反应点,耳尖穴放血是通过局部刺激穴位来达到清热泻火、凉血消肿、疏风明目的效果,并通过局部刺激整体,调节促进整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止痛行气、祛除外邪的作用[12]。

本研究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红肿疼痛消失,硬结消散,但有3 例患者出现了红肿疼痛加重的情况,其中1 例患者甚至并发了眼睑蜂窝织炎,经过询问病史,这3 例患者均存在熬夜及嗜食辛辣刺激食物的情况,提示该病的发生和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也对睑腺炎的发病及转归产生一定影响;另外,本研究6~8 h 即痊愈者2 例,相较单纯西医疗法,症状得到快速缓解,病程明显缩短,说明少数发病时间短、红肿疼痛局限的患者对耳尖放血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敏感。

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数量较少;其次,本研究治疗局限于临床疗效观察性研究。在今后研究中将扩大样本量,同时进行更加科学、准确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综上,本研究通过耳尖放血疗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不仅能缓解肿块及硬结导致的疼痛,同时可以及时预防脓肿形成以造成更大范围的感染,避免手术切除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局部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猜你喜欢
麦粒肿耳尖风热
二花蒲夏汤治麦粒肿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0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0
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
基层中医药(2021年2期)2021-07-23 01:41:48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病有几多
基层中医药(2020年9期)2020-11-27 01:55:20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爱眼有道系列之九 麦粒肿不是小病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34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