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文化理论对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2024-02-21 02:03张琪
中国军转民 2024年2期
关键词:市民社会意识形态知识分子

【摘要】意识形态工作重中之重,尤其在当前的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介范式和交流模式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转变,互联网让一切变得皆有可能,意识形态工作更是面临巨大挑战。葛兰西把某一群体在文化、思想、道德、意识形态等方面所掌握的主導权称作“文化霸权”。通过重温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在时代背景下探析当前网络上意识形态所面临的问题,有助于运用此理论为当前网络上面临的问题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文化霸权∣市民社会∣知识分子∣网络∣意识形态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1],能否加强网络安全,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关系到中国的长治久安。安东尼奥·葛兰西既是理论家又是革命家,从而使其革命学说具有深邃思想内蕴,革命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实践性。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问题、文化领导权问题和知识分子问题,构成了葛兰西的理论内核。在新阶段,重温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于加强我国网络民众思想工作、守护国家网络安全具有深刻意义。

一、葛兰西的“市民社会”与“文化霸权”理论

意共领导人葛兰西在他的文化霸权理论中,以“市民社会”概念为逻辑起点,对知识分子进行了界定,并指出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是实现文化领导权的主体,实施路径为“阵地战”和“运动战”,所要进行的变革不仅是政治上的,还是文化上的。

(一)“市民社会”是社会基础

政治社会是国家的统治机构,市民社会担负着维持社会稳定的重任。黑格尔提到“在市民社会中,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其他人便成为特殊的人达到目的的手段”;马克思提到“有一定的市民社会,就会有不过是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的相应的政治国家”[2]。葛兰西对马克思关于国家的思想进行了客观认识和变更:马克思站在生产和交换两个方面思考市民社会,将其看作经济范畴并决定上层建筑;葛兰西认为上层建筑内含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可以采取“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国家”三分法。葛兰西所提到的“经济基础”与黑格尔和马克思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对标,同时认为上层建筑内含的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与黑格尔意义上的“现代国家”和马克思所提及的“现代国家及其机器”相对应。

(二)“有机知识分子”是主体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意识需要从外灌输,马克思提到“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恩格斯也提到“从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角度来看,必不可少的要将革命理论灌输给工人群众”[4]。葛兰西认为仅拥有群众的战斗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把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逐步培壅并觉醒起来,由此便需要有机知识分子宣传教育。以社会职能为判别尺度,葛兰西创新地把知识分子划分为“传统”与“有机”两种类型。因此,葛兰西提到“所有的人都是知识分子”“但并非所有的人在社会中都具有知识分子的职能”[5],拓宽了知识分子的外延。同时,应当区别对待传统知识分子,务必联合所有能够联合的力量,调动所有有利条件,并在斗争中争取联合、谋求双赢。

(三)“阵地战”是方式路径

葛兰西将夺取文化领导权的战略斗争方式归结为两种:“运动战”和“阵地战”。与其他欧洲共产党盲目采取运动战而陷入教条主义的行为不同,葛兰西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主张在制定革命战略时要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视民族与国情特点而定。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落后、市民社会不发达的俄国,可以采用“运动战”的形式,依靠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相反,西方国家资本主义传统浓厚、市民社会与国家联系紧密,民众已然习惯和赞同资产阶级在思想道德上的领导形式,一旦出现危机,便会自动组织起来抵抗。“运动战”显然不适用,只能通过“阵地战”,逐渐瓦解资产阶级的宣传手段和机构,摧毁其文化体系,于无形之中夺取文化霸权。

二、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日益成为思想斗争的主战场,“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认真对待”[6],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事关社会凝聚力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予以重视。

(一)意识形态宣传隐秘

以互联网为媒介,人们“发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观念世界和意识世界”[7],在网络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已扩展至网络虚拟空间,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产生了挑战。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是扩日持久且迂回曲折的,尤其是当今网络空间上的意识形态斗争更是针锋相对。一些国家借助掌控的先进网络技术,打着所谓“民主、自由、平等”的旗号,通过影视、图书等文化形式进行政治宣扬和政治输出,将其价值伦理不断传向他国,使受众对其文化产生亲近感,而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怀有落差。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不易被发觉,应引起警觉和重视。

(二)话语霸权潜移默化

在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信息传播过程中,语言失衡问题日益凸显。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与信息载体,语言文字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观念符号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语言的霸权往往代表着文化的霸权。当今互联网上90%以上的信息是英语信息,中文信息仅占1%[8],人们易在潜移默化间接触和接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念。西方利用所谓的“普世价值”占据“道德制高点”,对外输出西方是非观,垄断全球思想文化的话语权。“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者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和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9],西方国家通过价值观垄断和政治站队,将其价值观强加于他国,压制了其他国家平等表达话语的权利。

(三)文化商品倾销

传媒是实现文化霸权最关键有力的工具。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认为,一国能够借由文化传播手段使他国想其所想。在具备极大经济价值的同时,文化产品所承载的政治理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葛兰西将文化霸权视为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统治方式,是一种文化强权,若一味推行,必然会损害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例如部分西方文化产品大量倾销,人们沉醉其中而忽视了所蕴含的意识形态灌输,可能会认同影片中的精神和文化,逐渐弱化自身的民族认同和文化理念。

三、“文化霸权”理论对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互联网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创设了强大的现代传播交流方式,另一方面,网络又因其具有的大众化、普及化和匿名化等特征,纷繁复杂的语言、文化等形式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产生影响。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掌握网络社会意识形态领导权提供了重要启迪。借鉴该理论有益于针对当前新形势下的网络市民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做好“阵地战”和知识分子工作,强化思想战线,凝聚统一共识,增强大众思想的向心力。

(一)加强网络监管和意识形态建设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国家长治久安,“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10],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借助互联网,文化领导权业已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以多种方式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立国之本,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思潮,应引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反对“多元指导论”及所谓的“普世价值论”,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绝对领导,在规范和建设网络环境中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众的媒介素养,牢牢把握住网络以及整个社会的导向。

(二)充分发挥有机知识分子的中介作用

如果人们对自身所处的时代和背景,没有一种自觉的和历史的意识,就不能真正认同社会。因此,新社会通过新文化去塑造“新人”的这一任务,应该由有机知识分子来完成:作为文化领导权的行使主体,有机知识分子把无产阶级的思想传播给人民大众,起到上传下达的中介作用。当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成员思想呈现多元趋势。人民群众的革命意识并不能自发形成,也不会自动“同意”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需依靠“灌输”。在当今的网络生活中,知识分子仍是中坚力量,在线上虚拟社区常常可以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对参与其中的成员将会形成重要影响和塑造作用,因而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养的知识分子队伍势在必行。面对当前情况,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网络大众的教育和引导,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凝聚力。

(三)把握网络阵地的话语权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拓展了传递信息和宣传思想的载体和阵地,加强了传播效度,为多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土壤,但我们没来得及占领的网络阵地正是他国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领域。我国应抓住关键、把握重点,掌握互联网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以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出中国声音,积极推进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建设。同时,必须深入网络领域,准确掌握网络媒体特性,深刻洞察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努力构筑网络空间的红色堡垒,共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力争在世界信息网络发展中谋求主动,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四、结语

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也让文化霸权主义传播地更加隐蔽和快速,我国应加强本国文化传播,抵御不良意识形态侵蚀,警惕文化渗透。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不仅对当时的无产阶级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当前正处于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在如何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8.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89-590.

[5]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等译.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6.

[6]习近平.共同构建和平 安全 开放 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 民主 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N].人民日报,2014-11-20.

[7]张之沧.当代科学方法论的特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6-12.

[8]賈可卿.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机遇、挑战与反思[J].长白学刊,2015(02):1-6.

[9]塞缪尔·亨廷顿.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8.

(作者简介:张琪,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市民社会意识形态知识分子
洛克的社会哲学思想探析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述要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市民社会批判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从“政治解放”概念看马克思与布鲁诺·鲍威尔哲学思想的关联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