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宸妤 金桂兰
【摘要】辽宁作为抗战时期率先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地区,在中国抗战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是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最先发动地,又是中国共产党第一篇抗日宣言的发出地,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揭幕地。辽宁作为抗战起始地,逐步发展成为战斗时间最长、战斗意志最为坚定、战斗经验极为丰富的抗日战场,揭开了中国抗日武装斗争序幕,延缓了日本全面侵华的步伐,为全民族抗战提供了经验教训,促进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关键词】辽宁|起始地|抗战
1931年,日本为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化解国家内部矛盾,企图侵占中国领土,以中国为跳板称霸世界,因而借口发动九一八事变。这种情况下,中国东北的危机不断加深,人民民族危亡意识觉醒,白山黑水间的14年战斗在辽宁拉开序幕。
一、辽宁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的历史地位
随着辽宁各阶层人民开始联合抗日,辽宁逐渐在中国抗战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成为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态度及抗日领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始阶段的见证地。
(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曾多次强调东北的重要性,企图侵占东北。日本政府首相视东北为日本的“利益线”,认为国家独立自卫的方法之一是“防护利益线,不失自己的有利地势”[1],即东北。一部分日本政客、军官、思想家也开始宣传“满蒙生命线”理论,并逐渐获得了国民的认同。于是,寻找一个利于后续作战以便侵占整个东北的地区作为进攻起始地是日本在战前思考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日本将目光转向辽宁。
在东北四省中,辽宁占据独特的战略价值。辽宁位于东北地区的南部,“东控沿海州以出日本海,南拊朝鲜半岛之背以瞰日本”[2],是东北四省的枢纽,也是连接中国内陆的纽带,其交通价值当属重中之重。另外,辽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可以为日本的后续军事行动提供物质支持和军事保障。如果日本能够占取辽宁,将获取日本进攻东北其他地区、山东地区、京冀地区乃至全中国的战略后方,这对于日本实现占领中国、称霸亚洲的野心有着重要意义。辽宁独特的战略价值促使日本加速策划进攻方案。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柳条湖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轨,却谎称是中国军队炸毁,以此为借口迅速向沈阳城进攻,九一八事变就此爆发。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篇抗日宣言的发出地
无论是九一八前日本的种种试探,还是九一八后日本的猛烈攻击,国民党始终采取不抵抗态度。面对日本多次故意制造的事端,蒋介石反对官民的排日运动,指示“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3]。由于国民党始终贯彻不抵抗政策,包括堪称“东北陆军的精锐”的南岭军营在内的东北各军队极力避战,使日本以人员伤亡、军备损耗极低的情况下轻易地打开了东北大门。部分地区在短时间内快速沦陷,军备武器惨遭掠夺,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导致日本的吞并野心愈发强烈。
为挽救东北局势,中国共产党在事变发生后立即作出回应,发布《滿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宣言中明确说明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及日本对自身侵略实质的掩盖,还批判了国民党向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真相。同时指明了真正可以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即武装起来的工农兵劳苦群众。这是九一八事变后党发出的第一篇抗日宣言,是党在辽宁向东北乃至全国的民众发出的第一声抗日呐喊,发布后很快便传播到青年学生、工人等群体中,使东北民众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时局并有了最初的斗争方向。
(三)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最先发动地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决心不仅表现在抗日宣言上,更体现在党的现实行动上。中共满洲省委先后派出大量共产党员到义勇军中主持工作。如派张雪轩到宽甸参加了义勇军;派杨林、张振国等人参与磐石作战,协助解决义勇军队伍中缺乏集中领导的问题。除了派遣优秀人员外,中国共产党还持续发动人民武装,组建领导抗日队。1932年初,中共满洲省委着手游击队组建工作,改编义勇军队伍,形成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东北抗日武装。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其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断做出调整,在东北抗日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后又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无论是哪种武装力量,都在打击日军、鼓舞人心方面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创造了“不顾日寇的烧、杀与死的威胁,坚决拥护我党十项抗战纲领……投向抗日联军,抗日救国”[4]的局面,在东北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抗日运动高潮,为党领导全民族抗战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群众基础。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揭幕地
九一八事变并不是一场简单的中日冲突,而是带有世界意义的法西斯主义侵略战争,这在日本的发动意图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报告中提到“是帝国自给自足所绝对必要的地区”[5],满铁总裁也称“今天满蒙之地位,对于我国来说,不仅在国防上十分重要,而且对国民经济也是不可缺少的”[1]。这都揭示了日本发动九一八的目的,即控制东北的经济、政治、文化,经济上掠夺东北军事、土地、矿产等资源,政治上夺取东北政治的主导地位,文化上宣传法西斯主义以实现文化的殖民侵略,最终达到“以战养战”的效果。由此可见,九一八事变的确是一场带有法西斯性质的战争,东北人民的反抗斗争也应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宁作为最先被日军入侵的地区,最先开始抗日活动。日军进攻沈阳城当晚,虽有不抵抗指示,但仍有北大营团长下令还击,击毙日军40余人。辽宁人民率先开展的抗日斗争,标志着世界范围内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辽宁拉开序幕。
二、辽宁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发挥的历史作用
作为最早开始抗日活动的地区,辽宁人民在抗日斗争过程中积累了丰富斗争经验,牵制了大量日军力量,对中国全民族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挥着重要历史作用。
(一)揭开了中国抗日武装斗争序幕
辽宁自发组织的抗日军队是武装抗日的先锋,揭开了中国抗日武装斗争的序幕。辽西出现了由高鹏振、耿继周组织的两支义勇军队伍,不仅接收原有的绿林武装,阻止日军西侵锦州,还攻入已被日军占领的县城,解救被日为关押的爱国者230余人[5]。辽北、辽南、辽东的抗战情形亦是如此。当地农民也参与其中,在原东北军各级爱国军政人员、绿林首领的号召下,广大农民易锄犁为刀枪,聚集在抗日旗帜之下,袭击日军小股武装,迟滞日军的行动。这场由农民、工人、商贩、原军政人员等共同参与的极具广泛性与自发性的抗日武装斗争激励着深陷困境的东北人民,东北义勇军队伍迅速壮大。到1932年夏季形成高潮时,仅半年时间发展到30余万人。在东北三省及热河的172县中义勇军活动遍及百余县[6]。尽管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受到日军的重重压制,斗争中付出惨重的代价,但他们不甘屈服、奔赴战场的爱国行为,致使广大中华儿女意识到民族垂危在即,亿万中国人民即将身陷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的救亡意识开始觉醒。北京、上海等地的人民发出“不做亡国奴”“与其隐忍待毙,不如奋斗图强”的呐喊,他们或是成立抗日救亡团体为战场前线捐赠物资资金,或是上街游行示威抵制日货,以各种形式支持东北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斗争到底。
(二)延缓了日本全面侵华的步伐
由于日本的侵害不断加深,东北的武装斗争发展到新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着日军全面侵华的进程。辽宁义勇军多次同日军正面交锋,攻袭辽阳、抚顺等中心城市,攻击敌人多个据点,炸毁铁路要道。此类活动给日军造成巨大压力,使其疲于应对义勇军袭击,无暇推进侵华进程。
辽宁抗战延缓日本侵华的进程,还体现在牵制日军力量及歼灭日军数量上。为遏制反抗力量,日军先后多次讨伐辽宁义勇军,其结果是双方伤亡惨重,日军人员数量锐减。其他抗日武装也在极力削弱敌人力量。1936至1937年间,东北抗日联军与日伪军作战数前次,歼敌一万余人[5]。在此形势下,日本被迫向东北调集兵力,对抗日游击运动区和抗日联军活动区进行讨伐。仅在对东边道发动的一次讨伐中,日本就调集了伪第1军管区主力及第2、3、5管区部分兵力和伪靖安军、伪宪兵共16000人[1]。可想而知,日军为应对东北抗日武装而调动的人员数量是非常之大的,这无疑削减了日本的嚣张气焰,打击了日本短时间内攻占全中国的野心和信心,给日军全面侵华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为全民族抗战提供经验教训
早期辽宁抗战中已存在自发性的联合作战,后因形势转变,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正式实施,成为东北抗战形成的宝贵经验成果。根据战争形势及社会状况的需要,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于1933年向东北发出《一二六指示信》,其中提到现阶段满洲群众运动的总策略方针之一是“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5],引导东北的抗日斗争做出策略调整。根据指示信精神,中共满洲省委在辽宁的磐石、海龙推进统一战线工作,联合当地小股武装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师。在此经验的基础上,东北党组织更广泛地动员东北各阶层群众力量,积极吸收韩、蒙等民众以抵抗共同的敌人,壮大东北人民革命军力量。1936年在《八一宣言》的影响下,东北抗日统一战线工作获得进一步发展,東北抗日联军正式成立,东北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东北抗日联军是充分吸收农民、学生、商人等各身份人群,吸纳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成员、联合苏联、朝鲜等异国国籍人民,在东北人民革命军基础上形成的抗日统一体,其渐进性的发展进程及广泛性的联合范围为全民族抗战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四)促进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辽宁及东北其他地区抗日斗争蓬勃发展,有力阻止了日军北进战略,为苏联备战争取时间和条件。尽管日本在东北各地建造阵地,修筑多个空军基地,耗费甚多,准备充分,但直到二战爆发前日本都未能完成北进战略,其主要原因是东北的牵制。东北抗日联军散布于东北各地,频繁配合袭扰日军,使其只能将原定用于对苏作战的兵力投入到中国战场上。在军费问题上日本面临着同样困扰。1932年以后,伪满洲国用于“围剿”抗日武装的费用占军政部总开支的30~40%以上,近一半的军政费用被投入到东北战场,导致北进攻苏缺乏最基本的经费保障。如此巨大的资财、精力的耗费,使日军不得不在攻苏之前,先给中国一击,以消除北进的后顾之忧。
在牵制日军过程中,东北军民展示出的斗争精神,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日本在东北实行残酷的保甲连坐制度,虐杀无辜百姓,强迫人民超负荷工作,给东北人民带来严重的精神迫害。这种压迫环境下,辽宁作为被侵略时间最早,被压迫时间最长的地区,当地人民以宁死不屈的精神同东北各地人民联合抗日,是鼓舞世界各国人民开展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力量。
三、结语
自近代以来,辽宁始终是帝国主义国家的争夺对象,其优势在于独特的地位位置、丰厚物产资源及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等。日本长期觊觎中国东北,选辽宁为战争起始地发动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基于东北现实形势,号召中国民众抗战,派遣共产党员领导东北抗战,从而赋予辽宁在抗日战争中新的历史地位。这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发联合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拉开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序幕,在抗日战争史、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史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王明伟.东北抗战史[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6.
[2]徐曦.东三省纪略[M].北京:商务印刷馆,1915.
[3]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
[4]东北抗日联军史料《编写组》.东北军抗日联军史料[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5]李秉刚.辽宁人民抗日斗争简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6]胡玉海.东北义勇军抗战的历史地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21-28.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抗日战争起始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L22ZD044)】
(作者简介:任宸妤,在读硕士,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金桂兰,博士,教授,从事近现代文化问题研究)(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