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己派 鄢子为
巨星陨落,令人唏嘘。
联合创始人汤晓鸥骤然离世后,2023年12月17日晚,商汤科技发布了新的董事会名单,执行董事席位缩减为三个。
徐立、王晓刚和徐冰,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负责日常经营。核心管理团队维持不变。
“汤晓鸥教授的逝世,不会对公司日常管理及业务营运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商汤方面强调。
话虽如此,汤一离世,商汤的市值,由 420 亿港元左右急挫,跌幅一度达到15%,直到1月初,仍未恢复。
灵魂人物逝世,公司竭力稳定军心。
执行董事名单里,排在第一位的,是41岁的徐立。
他和王晓刚、徐冰一样,都是汤晓鸥的学生,三人联手创办公司。其担任商汤董事会执行主席兼CEO,执掌两个最重要的岗位。
港交所规定,特殊情况下,董事会主席和CEO,由一人兼任时,上市公司需要给出解释。
商汤管理层相信徐立的实力,称两个角色由同一人承担,可使整体策略规划更有实效及效率。
身兼双重要职的徐立,早就在负责公司战略及日常运营,并不是仓促上马。
他是学者出身,在人脸识别领域颇有建树。在香港中文大学就读博士期间,与导师贾佳亚研发的去模糊技术,将图像清晰度提升了100倍。
创业前后几年,是徐立的高产期,发表了多篇英文论文。被引用最多的一篇为《Hierarchical Saliency Detection》,谈论的是如何通过多图层提高图像精确度。
“徐立以前负责手机端的人脸识别项目,研发各种相机美颜产品,卖给OPPO、vivo等厂商。”
一位商汤深圳前员工告诉《21CBR》记者,徐立为人低调,日常都在上海总部办公,很少见到他。
2023年,徐立的兴趣转到“大模型”,出席了几场活动,聊的都是技术落地。
“人工智能是一门实践科学,训练一个大模型,如同教育一个小孩,课程设计是关键。”
徐立称,商汤会专注于课程设计和高价值数据的构造,结合不同领域的Know-how(技能),快速训练行业专用模型。
以徐立为核心,商汤有个“铁三角”,支撑日常运作,推动商业化落地。
45岁的王晓刚,担任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技术攻坚。
他本科就读于中科大少年班,是00班的第一名,硕士阶段来到汤晓鸥实验室深造。在MIT取得博士学位后,他回到港中大任教,后一路追随老师创业。
王晓刚还有一重身份,是汤晓鸥的妹夫。
三人里,徐冰的年纪最小,只有33岁,主要负责投融资事宜,任董事会秘书。
他主导商汤的融资工作,上市前,商汤一度是全球估值最高的AI独角兽,离不开他的助力。
过去几年,汤晓鸥逐渐淡出公司,回归研究,更多的是以港中大教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等身份,活跃在学术圈。
按照香港交易所相关规则,大股東去世,超级投票权会自动丧失,转为普通投票权。
商汤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由A类股及B类股组成。A类股的持有人,每股可投十票,B类股每股只能投一票。
公告称,汤晓鸥持有的69亿股商汤A类股份的投票权,随其逝世而终止,将按照一换一比例,转换成普通投票权。
转换后,汤老师与三名学生共持有20.6%B类股投票权,再加上三名执行董事15.75%A类股投票权。
以上两部分股份,合计投票权为36.35%,不会对公司日常管理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灵魂人物离世,正逢商汤发展的关键时刻。
去年,该公司加快推进大模型的相关研发,积极拓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业务。
在4月发布“日日新”大模型的基础上,商汤推出一系列生成式AI产品,包括“商量SenseChat”“秒画SenseMirage”“如影SenseAvatar”等,引导业务转型。
在徐立看来,大模型的能力,可以用算力衡量。
公司在中报里提到,已投入1万个GPU训练大语言模型,并升级AI大装置,截至去年8月底,上线的GPU数量提升至3万块。
商业化探索方面,商汤覆盖的行业很多,主要包括四条业务线。
2023年1—6月,智慧商业、智慧生活两大主力板块,合计贡献总营收的约81%,受益于生成式AI,收入持续增长;智慧城市、智能汽车的收入,则分别有57.7%、30.5%的下跌。
管理层极度重视汽车场景。
2022年初,其成立绝影智能汽车事业群,王晓刚亲任总裁,由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专家石建萍,担纲智能驾驶领域技术领头人。
截至2023年6月,智能汽车的客户数已达34个。
转型与商业化加码并重,去年上半年,其生成式AI相关收入同比增长670%。
相应地,商汤付出了大量真金白银。
其销售成本在上半年激增63%,毛利率由前年同期的66%下降至45%。所幸,亏损有所收窄。
方向明确,路途亦艰难,而领路者又骤然离开。
“本公司董事及全体员工承诺,将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徐立签发的公告中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