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钢 上海市北蔡中学
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核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际面临的学习需求不同,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教学创新与教学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而分层教学的存在,可以有效弥补上述缺陷,可以将学生进一步细分为不同层次,并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这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必要的措施。本文以“相似三角形”为例,对核心素养培育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是一个人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综合表现。它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在不同领域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知识;数学思维与方法——学会合理运用各种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如数形结合、数理模型、数学推理等方法;数学应用与创新——将数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数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核心素养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具备核心素养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创造价值的能力;社会的进步则需要大量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带动社会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
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机的教学方法,旨在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将知识划分为不同层次,如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然后基于不同的层次,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出针对性的教学问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方面更加细化,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对学生数学学习基础有较高的要求,通过结合学生学习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实施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其一,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二,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分层教学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其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分层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不仅如此,学生可以在参与过程中自由探索。由于设计的问题任务在学生的能力层次范围内,所以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更好的提升,获得相应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其四,有利于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分层教学实际需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更多,还需要面对一些不可控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教师也能够在其中得到更好的锻炼与成长。
1.学生分层
“分层”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要求,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一般是将学生分为A、B、C 三个层次,A 层为优等生,能够掌握教材内容,可以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以及教师布置的拓展题,并且可以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 层为中等生,能够掌握教材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启发下完成课后习题,能够积极向A 层同学请教;C 层为学困生,在他人帮助下能够掌握教材内容,完成一些简单的课后习题。
2.内容分层
初中教学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层次,即深层、浅层知识。其中,浅层知识主要包括数学的概念性内容,以及教材中明确给出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这些知识是数学的精髓,支撑和统领着浅层知识。在分层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依托分层理念实施分层备课,通过钻研教材内容,制订相应的分层教学计划,将其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能够跟得上课程进度。在内容分层中,教师需对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作业分层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一种方式。教师应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布置合理的作业,包括作业的难度、数量等都应具有针对性,能够对学生的数学训练起到帮助。在“相似三角形”教学中,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相对简单的作业,例如,基础概念的运用、简单的计算等;对于中等和优等生,则可以布置一些中等难度的作业,如应用题、复杂的计算等;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如拓展题、奥数题等。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的量也应该有所区别。对于C层学生,可以适当地减少作业量,以免他们因为任务过多而无法完成;对于B层学生,在作业设计方面,可以适当增加作业的难度与任务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针对处于A层次的学生,应注重追求作业设计的品质,比如可以设置更多的拓展性作业,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4.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学的总结,还能够引导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与学习反思。通过进行教学评价分层,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同时,评价分层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潜力和特长,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和引导。对于学生而言,评价分层的实施可以使其清楚自己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对于学困生,应该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为主要评价标准,同时兼顾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对于中等和优等生,应该以知识运用的灵活性、综合性为主要评价标准,同时兼顾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应该以拓展性思维、创新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领会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探索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等,学会运用相似比解决相似三角形边长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相似三角形相关概念类比,领会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依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求出线段的长或者角的度数。
3.教学方法
类比讨论法、分层练习法。
4.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基础知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
(2)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什么是相似图形?
设计目的:通过提问基础概念性知识,激发班级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与全等三角形类比,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讨,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引入新课——相似三角形。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加深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
(3)新课讲解
引导学生探索以下几个任务:
任务一:与全等三角形进行类比,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任务二:什么是相似比?在此基础上进行引申,探索△ABC∽△A'B'C'的相似比,分析两者的相似比是否一样。
任务三:探索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设计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对以上任务的探索,加深其对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有效区分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
案例分析:
如图1所示,已知△ABC∽△ADE,∠BAC=45°,∠ACB=40°,AE=5 cm,EC=3 cm,BC=7 cm。求∠ADE与∠AED的大小;求DE的长。
图1
设计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启发学生,使其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有关线段、角的问题,掌握相似三角形的解题思路。
(4)课堂训练
在课堂训练环节,依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设计以下难易不同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闯关训练。
基础练习题:
已知△ABC、△DEF相似,△ABC的三条边分别为20 cm、30 cm、40 cm,△DEF中最长的一条边长为80 cm,求△DEF另外两条边的长度。
巩固练习题:
习题1:学校某班级一学生设计了一幅三角形的班徽图案,将其放大后挂在班级墙面上,又将其缩印制作为胸章。已知墙面上的班徽图案最长一侧为2m,学生佩戴胸章最长一侧为8 cm,而最短的一侧在胸章上只有5cm,求墙面上班徽图案的最短边有多长?
习题2:如图2所示,△ABC的两条边AB、AC上分别有D、E两点,且△ABC∽△DEF。BC的长为9 cm,AD∶DB=1∶3,求DE的长。
图2
拔高练习题:
习题1:已知△ABC∽△A'B'C',且两个三角形皆为等腰三角形,其相似比为3∶1,其中,AB 边长为6 cm。求△A'B'C'中A'B'的边长;求AB、A'B'上高的长,分析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习题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5 cm、12 cm、13 cm,其相似三角形的最长一条边长为39 cm,求其较大三角形的周长及较小三角形和较大三角形的周长比。
设计目的:基于不同层次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习题,确保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探索都能在其能力范围内,又能够起到锻炼培养的作用,让学生在其中有所收获与成长,这种闯关式的分层练习题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5.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背景下,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投入教学活动,教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分层教学中,对于C 层(学困生)学生,要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乐于在课堂上发言、思考。同时,教师应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将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展示出来,然后在多媒体的配合下,有效实施分层教学,从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促使学生突破课堂,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部分学生不愿主动突破自己,尤其是在最后的闯关习题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部分学生不敢挑战,可能是因为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能力不够自信。因此,在后续教学时,教师应不断实践探索,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使其敢于思考、敢于突破自我。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教师应秉承这一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学生、教学内容等进行科学分层,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最大程度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总而言之,分层教学细化了教学内容,设计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相似三角形”这一章节中,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应用,有效促进其数学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