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元章行书真迹》考释

2024-02-20 10:30雷丽娟
书屋 2024年2期
关键词:翁方纲真迹国粹

雷丽娟

米芾是中国书法大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书四大家”。他的书法成为后人师法的对象,如范成大、赵孟坚、徐渭、董其昌、傅山、翁方纲等皆取法米书。2010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米芾书法全集》收录米芾书法最全,共收碑刻、法帖、法书三百二十件,其中早期署“黻”之作仅有二十一件,这与米芾四十一年之久的早期生涯极不相称。

我在翻阅民国报刊时,于1907年第三卷第七期《国粹学报》中发现一幅刊印的《米元章行书真迹》,所书为杜甫《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第二首,诗曰:“谢安舟楫风还起,梁苑池台雪欲飞。杳杳东山携汉妓,泠泠修竹待王归。”落款“黻”,作品左下方隐约可见三方印章。照片之后有邓实识语:

米书之所以称妙天下者,以其善于取势,一落笔便有气韵于豪迈俊劲之中,而姿致天然,此其所以特绝也。翁覃溪谓:“米书自元祐六年辛未始书名芾,以前皆书名黻。”此幅虽非其晚年之笔,然风姿流动,深得晋法。前人尝称元章早年最嗜临帖,用力甚勤,厥后乃自变其体,故宋思陵言:“书家具有晋法者,惟米书为最。”是幅当为米氏早年所作,故犹存晋人之意。然余观米书石刻颇多,惟多书名“芾”者,而书名“黻”者绝少,则是幅转以罕而见珍也。今藏吴江沈氏江曲书庄,沈君厔庐摄影邮余以入铜。米氏去今七百年,而手书真迹犹留宇宙,真希世之奇宝,亦以见吾民保爱美术之性之一端云。邓实

鄧实所云翁覃溪,即清代书家翁方纲,其称:米芾四十一岁之前(即宋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署“黻”,之后署“芾”。翁方纲治学善考据,研究精审,所言不谬。翁行书师法米芾、董其昌,对书法也有着较高的鉴别、审美判断。翁氏这一说法为后人认可借鉴,今人魏平柱《米襄阳年谱》沿用此说,王连起、薛永年主编《米芾书法全集》,将米芾四十一岁之前称为早年或壮岁,四十一岁至五十岁为中年,五十一岁至五十七岁为晚年。对米芾改名的时间,朱亮亮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将米芾改“黻”为“芾”的时间定为元丰八年(1085)。若合此说,那么是幅之作更当为米芾早年之作。

此幅作品,邓氏据翁方纲的判断,依据落款“黻”,将之断为米芾早年之作。将此帖认定为米芾真迹的邓实,是晚清民国的国学大师。邓实(1877—1951),字秋枚,广东顺德人。1901年与黄宾虹创办神州国光社,后印行《美术丛书》。1902年与黄节等创办《政艺通报》,1905年组织国学保存会,刊行《国粹学报》,他主编的《国粹学报》以“发明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邓实治学以传统经史为根柢,且精通文艺,对书画作品有着高超的审美鉴赏能力。1913年,与著名画家黄宾虹刊印《美术丛书》,收录多部米芾作品。

一般而言,出处明确者,较为可信。邓实应该亲睹过此真迹,识语中特别交代了该真迹藏于吴江沈氏江曲书庄。沈廷镛(1862—1920),字伯鸣,号咏韶,别号厔庐,吴江雪巷人,此真迹由沈廷镛摄影邮寄至《国粹学报》而得以公之于世。沈氏为吴江望族,世代喜藏书刻书,江曲书庄是其家藏书之所。沈廷镛之父沈中坚“校刊《大学》《中庸》《论语》善本及名医书、劝善书,亦近百种”,喜文艺,诗境激昂,书法宗褚遂良、颜真卿,经常与殷兆镛、洪钧、吴大澂、俞樾往来交游。沈中坚曾乘舟在外游历数十年,途中广收书画,其家藏书之富,闻名乡邑,金天翮说他家藏书数万卷,“尤暱近文墨士,鉴赏古书画、佳砚、名琴、吉金、乐石、陶瓷、绣片,遍赵宋以来至清初忠孝节烈、遗臣故老、魁儒硕德手迹数千百通,光气烂然”。范烟桥也说:“吾邑江曲书庄,弆藏书画称最富。”陈去病与沈廷镛为至交,其《五石脂》中多次记述江曲书庄藏品,有顾有孝绣《雪滩钓叟图》、朱白民手迹《雪朝礼佛阁上时在寒山》五古诗札、卜孟硕《乙卯冬日奉寄伯明世兄》五律书法。沈氏珍藏书画古籍之富可见一斑。朴学大师家俞樾曾评价沈中坚:“精于鉴别书画,习技击,善骑财,可谓奇士矣。”此米芾行书真迹,极有可能经其认真鉴别,当为真迹。沈廷镛本身精楷书,“自少至老,虽短札寸简,未尝以行草行之”。他自小濡染家学,“于书画金石,鉴别尤精”。此行书经其家两三代人珍藏守护而得以公之于世。在民国战乱中,沈家家道中落,1920年沈廷镛逝世,其家藏书下落不明。柳亚子挽以联:“高门为枌榆,文献所归,蒙叟绛云,已成往事,方期一老慭遗,抱残守缺,鲁壁秦灰资伏胜;贱子本樗栎,疏庸之质,步兵青眼,谬附知音,讵意半年契阔,颓山坏木,素车白马哭林宗。”说明了沈家家境败落,其子未能继守家业,藏品离散,期待有一二伏处之士能收捡残存。

猜你喜欢
翁方纲真迹国粹
中国国粹——京剧
翁方纲在江西的诗学活动考论
“吾斋正有兰亭癖”
——翁方纲定武《兰亭》的收藏问题
《写生翎毛图》全幅现身,99%是徽宗真迹?
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哪一笔是自己的
飘逸在方寸里的国粹
走进国粹脸谱大本营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翁方纲重要诗学著作手稿秘藏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