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绪军 谭勇 林红
摘 要:数字经济背景下,商科专业人才需要适应众多新兴行业的新商业规则和商业模式,产教融合则是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文章明确提出数字经济社会的新商科人才的内涵与基本要求,通过研判产教融合趋势,构建以注重培养数字化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依托课程体系与项目,推动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完善数字化应用平台,全面深化课赛融合育人工作;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力度,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来促进新商科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模式发展,从而全面实现应用型本科新商科专业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新商科人才培养;数字化人才;产教融合模式;数字化应用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2-0040-03
伴随数字经济繁荣发展,企业数字化升级转型随之加快,而数字化升级与转型需要以数字化人才为支撑。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培养高水平数字化人才已经刻不容缓,它成为国家创新发展、企业升级转型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愈发成为新兴数智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有效应对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及突出的结构性就业矛盾,高等院校作为培育数字化人才最重要的主陣地,必须努力推进产教融合,持续提升教师利用数字化技术的能力,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而才能对数字化产业发展产生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数字化为教育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扎实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2022年11月30日,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主要适用于对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训与评价。这必将推进产教融合的新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加快落实应用型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及数字化人才培育。
一、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内涵与外延
新商科是一种在传统商科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重点强调企业家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商业人才的商科教育新模式[1-2]。王玉认为新商科的建设不仅要有高目标,培养优秀商科人才、建设一流商科院校、打造一流商科专业,而且需要按照新文科背景下商科发展的新要求,切实推进建设和发展新兴的商科类专业,持续深化传统商科专业的改革,培养高素质的新商科人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商科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让中国从商科教育大国向商科教育强国转变[3]。谭志君认为新商科是在
“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让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学等传统商科专业,以新一轮科技革命为出发点,根据创新要求,融合发展新商科教育,改变按职能分类的传统观念[4]。
(一)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内涵
在新经济背景下,面对当前新技术、新业态的现实需求,融合多样化、创新性、开放性的新理念,以学生为本,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商科教育,运用新技术升级一批传统商科,建设和发展一批新兴商科,构建具有应用实践特征、跨界整合的新兴商科,创新教育模式,培养掌握新技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商科创新应用型人才。
1.注重全球化视野。新商科注重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能够进行跨文化沟通交流的国际型商科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和全球化竞争力。
2.强调创新能力。新商科注重培养学生两大能力,分别为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重构“数字技术+商科理论”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形成具有数字时代商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掌握新技术,熟悉新业态的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引导学生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提高商科知识运用能力,保障和提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质量。
3.重视企业家精神。新商科强调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利用现有平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学生成为能够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商科人才。
(二)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外延
新商科的外延涵盖传统商科的四大类学科(经济、金融、会计、管理)以及目前相关学科所涉及的众多相关专业,并将包含许多新兴交叉复合类学科。
1.突出跨学科融合。新商科需要在传统商科培养体系的基础上,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如科技、法律、外语等,在引入其他学科的课程知识点的同时,还要借鉴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方式[4],统筹设计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实现不同学科专业知识交叉融合,提高商科人才的综合素质。
2.强化实践教学。新商科强调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模拟商业环境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加强产学研合作。新商科需要加强与实践产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使商科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际产业,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商业实践中[5]。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发展
态势
(一)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首先,新商科人才应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是融合现代技术的跨学科复合型商
科,具有打破学科壁垒、跨界融合的显著特点,它的人才培养是在新文科理念下开展的经济与管理类教育,教育过程中需进行商科教学改革,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法和应用融入教学,打破学科边界,这是新商科人才的知识架构和能力培养关键性内容,也是落实“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要求。
其次,应具备终身学习的品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商科人才的培养应与时俱进、持续更新。为此,应优化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政策,使高校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能够做到主动学习及自主学习、积极进取并坚持不懈,及时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培养国际商业视野与格局。
最后,应具备数据决策及创新能力。提升数据辅助决策的科学性,应注重科学的数据管理方法,借助多渠道与跨场景的数据集成分析,真正摆脱数据壁垒的限制,不断挖掘数据更深层次价值,持续提升商业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率,革新以往商业的运营及管理模式。但与此同时,要求培养新商科人才具备收集、整理、加工及应用数据的能力且具有较强的数据决策能力[6]。另外,还要拥有用“数”赋“智”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适应诸多要素的变化,运用数字经济的思维方式,及时优化商业布局,不断改进与创新产品广告营销传播、服务质量和流通途径等,充分满足数字经济时代消费群体个性化及多样性诉求。
(二)新商科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模式
数字经济背景下,社会各领域发展体现出更高的实践性需求,并且该需求逐步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求各所高等院校面向社会不断延伸教育内容,革新传统育人模式,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面对数字经济时代商业环境的巨变,商业组织生产经营方式正转向为智能化、信息化,高等院校作为培养新商科人才的主阵地,需适应社会智能化、网络化及数字化发展态势,创新新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具备信息获取能力、对不同客体与对象个性化需求的判断与把握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软件的操作能力、科学处理与分析大数据能力的时代新人[7]。高等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独立式、互补式与渗透式三种。其中,独立式模式基于企业现实需求设置课程内容,且让学生参与企业实践;互补式模式侧重自主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它可借助到企业实习、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来实现;而渗透式模式则以应用为主导把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上述三种育人模式均无法充分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商科特征,无法体现教学资源鲜明的信息特色且教学信息化氛围不够浓厚,进而难以满足数字化人才培养诉求。为此,需要把产教融合的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同时辅以科技手段,建构新商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8]。数字经济作为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動力,以数字化赋能高校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且呈现无边界、分布式与交互式等特征,其与企业方面及社会其他成员关系愈发密切。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的推动下,高校将与各科研机构、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以提升新商科人才信息化能力为目标,实现开放整合、知识深层发掘与互联互通等,构建“信息+专业”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创新性与开放性生态系统,做到特色引导、资源保障、过程有效,在新商科人才培养上做到多元主体共同发展[9]。所以,双向反馈的育人生态系统的生成,需要构建有效且系统化的产学互动体系,且在以高等院校为导向的生态系统当中,充分发挥科技手段的支撑作用,实现教育过程及教育手段的智能化,同时在企业具体运营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大范围传播及有效应用。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的产教
融合模式构建策略
(一)注重培养数字化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
为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高校应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新需求及产生的新变化,科学把握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态势,注重培养数字化驱动下的具备新思维、新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新工具与理解新规则的新商科人才。高校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以数字经济发展具体需求为基准,强化统筹协调,既要建设服务数字经济社会的新商科专业群,也要把数字化素养培育观念融入各专业教学,实现新商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系统化、科学化。高校设置专业与构建课程体系,要以应用和创新为导向,树立开放化生态思维,渗透
OBE育人理念,积极联动企业参与并推行学校教育方案和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同时,借助企业数字化平台,与企业协同建设学校数字化实验平台,以学校专家与行业骨干为主体,整合行业领域内丰富的人才资源,包括企业管理人员、创业者与政府官员等,实现多方主体协同参与新商科专业课程建设、教材编制、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等。另外,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课程与师资队伍、教育手段与教育管理模式的数字化程度,联合培养顺应行业发展所需的具有数字技术实操能力的高水平新商科人才。
(二)依托课程体系与项目,推动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核心之一是课程。学校应基于产业发展需求设计课程体系,在完善课程体系过程中,既要重视商科理论和方法,还要注重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及实践性,把企业在生产、运营及管理中的新理念、新模式与新技术融入人才培养工作,突出课程教育实践环节,加强课程教育实效。课程设置层面,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考量企业具体诉求,重视跨专业及跨学科融合,构建不同模块的专业课程集群。具体来说,要有机融合传统商科课程和大数据理论及应用、金融科技、数据挖掘、商务智能等,还要充分整合前沿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将新商业模式与新技术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在课程内容中渗透企业认证及职业资格认证,借助校企联动与产教融合持续更新基于内容、变革教育手段、强化专业与课程体系的数字化程度,创新数字化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评价机制层面,实践教育在评价价值所占比例应得到进一步提升,真正提高学生数字化素养及数字应用和处理能力。另外,学校应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优势,积极联动企业实施生产和研发项目,或协同构建企业孵化器,把不同模块专业课程充分融合进项目中,促进学生对各门课程的融会贯通,实现企业、学校及学生三方共赢,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三)完善数字化应用平台,全面深化课赛融合育人工作
为顺应新时代商科人才需求的变革,构筑现代数字商科产教深度融合体系,提升学生数字应用能力及商业能力,学校要充分运用新技术,开发线上线下混合的数字化应用平台。一方面,为师生提供沉浸式教育、学习环境。利用“智能+”数字化模式开发智慧课堂,借助虚拟化和模拟化等前沿教育手段,开展现场教学与专题实践活动,发挥智慧课堂设施先进、多终端共享的功能,搭建有助于学生群体创新思维培育的实践平台。进一步整合虚拟与现场、理论与实践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引进案例式、探讨式与交互式等体验性教育方法,在重视理论传授的同时,注重实践操作训练。另一方面,充分整合新商科数字化教育资源,联合行业专家开发数字化线上开放精品课程,并加以传播及推广,突破以教师理论传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构建大数据、智慧金融、人工智能与新零售等数字化平台,让学生可在模拟的复杂、真实环境中进行业务实践操作。在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激励学生参与有关竞赛活动,借助课赛融合培育其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组织规划、交流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
(四)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力度,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要践行者及工匠精神内核的重要传播者。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及关键力量就是打造综合素养及实践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和企业双方应在师资力量建设层面进行双向合作及交流,打造“双师型”“复合型”教师队伍,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并举[10],这是推进产教融合模式下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关键保障。一方面,校企双方协同确定并建设人才招录标准体系、新教师教育培养标准体系、企业讲师筛选标准体系以及专业领军人与负责人选拔标准体系等。另一方面,为使学生更好把握产业发展最新动向及岗位能力要求,校内教师定期参与企业顶岗交流,常态化更新理论体系及实践认知,实现高水平的理实一体化。学校指导教师可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教师和企业精英共同担任,把如新规范、新技术与新工艺等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先进元素融入到学校教育标准及教育内容体系当中,保证教育标准与教育内容始终具有前瞻性及实践性。例如,可校企协同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源自于数字贸易领域的运营专家及高等院校专家组成的种子师资库,同时招聘海内外商科领域优秀人才,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武昊,应森林,冯洋.产教融合视域下新商科“三融三通三标准”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22(6).
[2] 刘洁,郑丽.数字经济时代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2(2).
[3] 王玉,杜勇.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再看新商科的内涵、外延和特征[J].商業经济,2021(7).
[4] 谭志君.新文科视域下新商科的发展逻辑[J].商学研究,2022(1).
[5] 赵海燕,于澜.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究[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2).
[6] 孙耀华.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21(7).
[7] 陈芹,郑月龙.“互联网+”背景下新商科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2(16).
[8] 刘婷婷,赵丽,柳昕宇,等.新商科背景下高校金融实验室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19).
[9] 郭磊磊,李粉红,周小婷.国际化视野下校企协同培养新商科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及深化[J].高教学刊,2022(17).
[10] 任秀洁,贺梦凡.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价值 意蕴、问题审视与优化进路[J].思想教育研究,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