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尽管我国经济呈现出向好发展的态势,但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叠加市场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与财务风险陡增。财务分析是商业银行识别、评估风险的有力手段,也是其落实金融监管要求的需要。总的来看,财务分析在商业银行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应用成效不尽如人意。本文首先介绍几种常见的财务分析方法,并对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及意义进行简要阐述,其次从财务数据分析、财务指标运营、财务分析方法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建设等方面讨论当前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应用问题,以期为商业银行提升财务分析质量、加强内部管理提供价值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
2023年6月,毕马威(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发布《2023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商业银行规模持续增长,金融投资增速加快,存款定期趋势加强,但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增速下降,中间业务收入呈现负增长,大财富管理业务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承压。结合报告内容,短期来看,商业银行将继续面临竞争加剧、存贷利差收窄、业务不确定性持续、资产质量下滑等系列挑战。财务分析是以财务信息为依据,以财务环境为支撑,运用特定技术与方法来揭示影响经营管理与财务状况的因素,以及财务指标形成的原因,从而寻求强化抗风险能力与实现增收节支的可行路径。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有效应用财务分析,成为商业银行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1 财务分析理论概述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对其加强授信管理、强化风险防控等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角度来看,财务分析能够贯穿授信业务全过程,事前了解客户所处行业及实际经营状况来准确判断其是否符合授信准入条件,事中结合客户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来分析其经营管理与财务状况,并审查其履约情况与存在的风险事项,从而确定授信额度、选择授信产品,事后更新客户数据信息,判断风险变化情况。而且,授信客户是否能够如实履约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商业银行可有效应用财务分析来搭建风险预警监控体系,对财务指标偏离行业均值且存在明显波动的企业发出风险预警信号,同时选择优质客户进行合作,进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控[1]。
2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应用问题
2.1 财务数据分析较为局限
财务分析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数据质量。因此,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应用财务分析时,应保障财务数据质量。但实际上,部分客户为了通过信贷审批,向银行提供虚假财务数据。银行方面往往在分析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数据后便形成了初步的分析结论,忽略了经营管理、商业模式等非财务数据,导致发生骗取授信或贷款等违法违规事件,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信息显示,某企业采取虚增应收账款的方式获得约1.3亿元应收账款,其用于抵押的7个工程合同也是凭空捏造,最终该企业及其主要责任人以骗取贷款罪领罚。
2.2 财务指标运用合理性欠缺
财务指标是对经营管理与财务状况的量化呈现,其合理运用有利于获得全面、准确、客观的分析结果。然而,不少商业银行财务指标运用缺乏合理性。例如,某银行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其金融国际化、综合化优势较为突出,从授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情况来看,银行授信人员不甚了解不同财务指标的内在含义及其运用方式,未能选择反映授信客户实际经营管理与财务状况的指标,由于所选指标众多,加之指标有好有坏,无法根据指标达成情况来对授信客户的财务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因此难以给出合理的授信建议。
2.3 财务分析方法有待改进
不同财务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不同,而不同客户的财务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财务分析方法,并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但从目前来看,商业银行所用的财务分析方法还有待改进。以上述案例银行为例,该银行按照实际需要设计了财务分析模板,其中列示了部分常用财务指标。授信人员在开展财务分析活动的过程中,会根据模板要求来填报、说明相关财务数据及变动幅度,用简单语言描述客户的各项能力,而模板只是提供了财务分析的框架,未能提供具体的分析思路。受模板限制,财务分析仅停留于财务数据层面,缺乏对客户内外环境因素的综合考量。
2.4 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财务分析对银行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金融、经济、市场等理论基础,还要掌握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形成逻辑思维。就当前商业银行财务团队建设情况而言,有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或是仍然以会计核算、费用报销等工作为重点,未能实现向管理型、决策支持型财务的转变,价值创造职能难以体现。或是对银行信贷、资金、风险管控等业务条线的深入理解有所欠缺,难以将财务分析应用于其中[2]。或是信息素养不高,尚未熟练掌握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数字化、智能化下的财务工作环境。
2.5 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商业银行有效应用财务分析的必备条件,在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引与要求下,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结合行业特性、单位实际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管理行为进行了规范与约束,但是随着金融监管趋严,其内部控制缺陷逐渐显现,从整体来看,其内部控制制度还有待健全。例如,某银行为某地首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经多年的发展成功跻身全球银行三百强,该银行在接到地方某五星级宾馆4 000万元的授信申请后,立即开展相应的财务分析活动。分析结果显示,该宾馆所提供的抵押物较为优质,抵押率低于银行政策要求的70 %,且该宾馆经营状况良好、偿债能力强,故拟同意这一笔授信申请。随后,该银行在贷后回访发现,该宾馆已被纳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單”中,存在现金流负增长情况,也增加了1 000万元的贷款。从内部控制角度来看,该银行未能提早发现财务风险信息,而在监督审查过程中仅对未及时上报该宾馆收入下滑一事进行了通报批评,由此可见,该银行内部控制制度还有待健全。
3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应用问题的完善对策
3.1 拓展财务数据分析范畴
通过拓展财务数据分析范畴为有效应用财务分析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其一,注重识别异常财务数据。在信贷业务中,商业银行财务数据大多来源于授信客户,双方信息不对称易对银行财务分析与授信决策产生严重影响。在具体实践中,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数据的关联性与钩稽关系梳理出异常数据,对其进行单独分析,重点关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应收账款、坏账计提准备、期末存货余额、担保支出、资产以及重大事项披露等方面的异常数据。
其二,关注非财务因素。财务分析不是简单分析处理财务数据,而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与财务状况的全面性、系统性的评估。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管理方式、运营特点、记账方式以及市场环境、银行利率等非财务因素均会影响企业财务数据。在财务分析中,商业银行要做到全面、系统评估,对非财务因素予以高度重视。以制造业企业为例,通常情况下,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呈正相关,但也有部分企业存在产品畅销、资金周转良好,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该类企业实施预收款导致流动负债增长过快。这样的企业即使在财务上表现不佳,也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对其进行财务分析时,不应只停留于财务数据层面,而应通过对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的综合考量来判断。
3.2 合理运用财务指标
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财务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指债务人未能按期足额偿还债务所带来的损失,产生于信贷业务中。为实现对信用风险的有效防控,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应重点从资金、资产安全的角度展开,着重考察债务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并对其进行合理运用。
偿债能力可从短期与长期两方面入手加以评估,短期偿债能力体现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受企业盈利能力及资本结构影响。在财务分析中运用偿债能力指标,商业银行应充分关注资产周转、现金流、自有资本、利息保障、偿债保障、资产负债、产权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比率、自有资本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偿债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来综合评估企业偿债能力。
盈利能力通常是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中关注的焦点,有利于银行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预测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评估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可从主营业务获利情况入手,通过计算主营业务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来获得较为准确、客观的评估分析结果。
营运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可把握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率及资产价值创造效应等信息。商业银行运用营运能力指标进行相应的财务分析,可从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总资产等方面入手,通过计算相应资产周转率与周转天数对企业决策管理及营销等方面的运作情况加以评估。
发展能力是现代商业银行作出是否授信决策的关键指标,这一指标表现良好,也就意味着企业还款的可能性更高,从而保障银行债权;反之,银行可能会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可从营业收入增长、营业利润增长、研发投入、资本累积、资本保值增值等方面入手,来分析企业发展能力指标的表现情况。
3.3 不断改进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方法是否适用直接影响财务分析结果,不适用的方法不但会限制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而且会得到低质量的数据信息,进而降低银行决策的科学性[3]。因此,面对愈发复杂的市场环境,商业银行有必要不断改进财务分析方法,以保障财务分析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
下面以沃尔比重分析法为例进行说明。首先按照上述财务指标内容选择财务指标,所选指标既要有行业标准值可用于对比分析,又要具有代表性,在具体实践中,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对指标进行调整,以便于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与财务状况的准确评估,而不是盲目参照所制定的财务分析模板。比如,“三道红线”对房地产企业净负债率、提出预售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现金短债比等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房地产企业财务指标选择中,商业银行应以这三方面的指标作为重点。选择好财务指标后,以《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为参考,结合同行业企业财务均值来确定指标分值。其次,采用沃尔比重分析法的计算方式来计算企业财务能力得分,适当增加一定的财务指标作为分值调整项。最后,基于财务指标表现来判断企业综合财务状况。值得一提的是,多业态的企业集团或大型企业很难在市场中找到相似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不适合采用这一方法。
3.4 持续提升人员专业水平
高素质的财务人才在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中不可或缺,商业银行应以自身人力资源规划为指引,结合财务分析工作需要,加强财务人才培养,持续提升在职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为财务分析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助力,同时推动银行长远发展。
在培养过程中,组织财务人员对财务分析相关理论方法进行集中学习,并拓展其财务会计、经济、金融、市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特别是要注重引导其对银行业务相关最新政策法规进行深入解读,同时定期开展交流研讨会,由财务人员共同研究、讨论当前财务分析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可行方案。
在数字经济时代,财务分析工作面临海量数据信息,其工作难度较大。为使财务人员适应数字化、智能化下的工作环境,并促进财务分析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商业银行应着力提升财务人员的信息素养,强化其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及对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平台的操作能力。
3.5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商业银行规范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需要,也是其规避重大财务风险的需要。商业银行有必要从风险评估、内部监督等要素入手,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以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银行职工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与否也会影响财务分析结果,商业银行至少每年针对信贷业务经办人员开展一次全面审查,評估其是否存在道德风险,若情况属实则酌情予以惩戒,同时开展防腐专项活动,深化人员的风险意识与职业道德意识。
上文提到,部分客户为了通过信贷审批,向银行提供虚假财务数据。为规避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应着力审查客户所提供的会计原始凭证、财务报表等资料,结合客户的经营管理现状来分析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一旦发现虚假信息,则对其授信申请不予通过。
4 结语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应用中主要存在财务数据分析较为局限、财务指标运用合理性欠缺、财务分析方法有待改进、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健全等问题。对此,商业银行应从问题出发,拓展财务数据分析范畴,既要注重识别异常财务数据,又要关注非财务因素,并对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指标进行合理运用,同时不断改进财务分析方法,持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将财务分析有效应用于银行经营管理当中。
参考文献
[1]高洁.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在经营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纳税,2021,15(28):60-62.
[2]罗慧.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应用问题与对策[J]. 纳税,2019,13(25):73,75.
[3]张嘉. 我国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应用问题与对策[J]. 成功营销,2018(11):33,41.
[作者简介]曹庆庆,女,山东泰安人,济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级经济师、中级会计师,硕士, 研究方向:财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