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荣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劳动教育既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需求,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下有的学校受师资力量、场地设施、安全等因素制约,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劳动课程,甚至将校园卫生外包,使学生在校勞动机会很少。有的家长较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孩子衣食住行照顾得无微不至,忽略了生活技能、意志毅力等方面的家庭教育。基于此,我们亟待更新观念,充分挖掘劳动育人功能,强化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多措并举,构建学校劳动教育体系
1.营造劳动教育氛围
我校通过多种途径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浓厚氛围:利用报栏、校园广播等大力宣传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将劳动纳入学校课程教学计划,聘用专兼职劳动教师,按照课表开展课程教学;邀请劳模进校作先进事迹报告;组织学生到企业、工地等场所参观、体验、慰问;开展“劳动美”主题绘画、摄影、板报比赛;协助举办农民“丰收节”;等等。
2.打造劳动教育阵地
我校按照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标准建设劳技教室;充分利用校内土地资源,开辟蔬菜、农作物、苗木种植基地;积极争取与本地农场、采摘园、养殖场等企业开展合作,开拓校外农耕实践教育资源,为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3.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开展内务整理、卫生打扫等日常生活能力教育;开展烹饪、手工等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到校园劳动基地开展种植、养殖沉浸式劳动教育;鼓励学生节假日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实践;走进工厂了解产品生产流程,感受先进生产文化;走进农场、采摘园,熟悉蔬菜、水果、粮食种植知识,体会劳动者工作艰辛,分享丰收喜悦。
4.开发劳动教育课程
因地制宜开发以清洁、种植等为内容的劳作课程,以手工、陶器制作为内容的劳动创意课程,以整理内务、清洗衣物、做饭为内容的家庭生活课程,以志愿服务、农耕文化研学为内容的社会综合实践课程。全力构建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有机融合的劳动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课程中掌握生活技能、磨炼意志品质、修正价值观念、养成良好习惯。
二、协同发力,植入劳动精神基因
劳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以“劳”促“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凝聚合力。学校要担负起劳动教育的首要责任,要引导家庭、社会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成才观,给予劳动教育更多重视、理解和支持,共同开启劳动教育的崭新局面。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劳动空间,指导、帮助他们参与劳动,带领孩子走进田间地头,让亲子时光在勤劳的双手中奏出最动听的乐章。企业要担当社会责任,大胆尝试建设劳动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人才,强化细节管理,不断提高研学水平,让“神奇的土地”真正成为学生研学实践、劳动教育、励志奋斗、塑造人格的好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