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兴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2016 年与2017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工匠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工匠精神。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指出了思政课的重要性。在国民教育中,职业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环,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所承担的育人功能有着天然的契合性,思政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教书育人、践行工匠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发展形势对于思政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时代的使命。
到2021 年底,我国的思政课教师已超过12.7 万人[2],可见全社会对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对于思政教师的编制、薪资、培训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保证,但是根据现阶段教师队伍建设来看,教师队伍受思政课课程属性、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具体表现为科研动力不足、教书育人意愿不高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影响了教师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基于此,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当中,能够打造出一支高素质、创新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与社会认可度,能够增强教师的自我认同、职业认同、价值认同,调动其教学与科研的主动性,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使其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完成教学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手段逐渐应用于教学当中,教学手段的革新与丰富逐渐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但是从总体程度来看,目前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人数十分庞大,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在学历、知识储备、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差别是较大的,这制约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也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把工匠精神引入思政课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也能够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实效。
一方面,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是为大学生塑造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也要结合院系特点与学生的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深化职业理想信念,指引学生自发地、自觉地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思政课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在这一系统之中,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以及教务与党务的工作者,他们都是这个系统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为全方位育人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要与专业课教师加强配合,在教学过程中担负起自己的岗位使命,种好责任田,让专业课与思政课相辅相成。思政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性格特点挖掘专业课中蕴藏的思想教育因素与育人元素,并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发挥协同育人综合效应[3]。
众所周知,我国是个制造大国,但并非制造强国。我国拥有14 亿人口,是不缺乏工人的,相反,缺乏的是具备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工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节奏也逐渐变快,浮躁的风气甚嚣尘上,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显得十分必要。许多工人倾其一生都在全心地投入工作,如中国能建葛洲坝机电公司的梅琳、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李睿祎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国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到“中国智造”,就必须深植工匠精神,让学生自觉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学习专业,掌握技术。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对于学生的培养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会一门手艺,更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还要将其打造成学生个人的工作习惯,把工匠精神演化为一种职业习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只有将工匠精神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工匠精神是职业习惯,不仅要注重细节的把控,匠人对于自身的工作也有着严格的标准与追求,而这种精神需要在学生入学阶段便进行培养。爱岗敬业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若没有这种素养,工匠精神也无从谈起。工匠精神是对目标坚定的执着与追求,这种精神是青年学生不能缺失的品质。目前,我国每年涌现出大批爱岗敬业模范与劳动模范,他们都是工匠精神的榜样与传承者。因此,高职院校的青年学生也需要拿好接力棒,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如果没有工匠精神,如果没有人进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创造,也就不会有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一带一路”从蓝图到实现的过程,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入的过程,都得益于各行各业人们的工匠精神。正因有了工匠精神,我们才能享受一系列的文明成果。青年大学生在享受着信息化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青年大学生只有激发起自身的奋斗梦,增强自己的技能,才能真正理解职业的责任与担当,才能亲身体验到奋斗的快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力量、中国奇迹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高职学生更应该坚定个人意志,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来建设祖国。
思政课的开设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要引导高校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三观”,那么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本身就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政课教师政治信仰的坚定关系到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接受度,关系到教学质量与教学目标的实现。(1)思政课教师自身要坚定政治信念,在教学中贯穿工匠精神的信念与精神。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增强对党初心使命、理想信念的理解,才能对思政课有着更加准确的把握,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讲好课程,能够回答学生提出的某些热点或尖锐问题,引导学生以马列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对思政课教师的讲解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让思政课教师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的政治敏锐性高,且覆盖面广,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有钻研精神,反复研读经典著作,运用党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同时要不断更新教学案例,为学生开阔理论视野、国际视野,讲活思政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理念上做好定位,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政课教师要借助新媒体平台,给予学生触动心灵的思政教育,让学生从根源上认识到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品质。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并与工匠精神有机结合,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形式和内容上把握好教学策略。第一,思政课教师要尊重职业教育的规律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遵循“以生为本”的信念,精心进行教学流程的设计。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为“00 后”,他们从小便熟悉网络、了解网络,甚至网络已经成为部分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一部分。基于此,教师要正确把握网络带给学生的“满足感”,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既让学生掌握理论基础,又站在时代的潮流之上,让思政课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在教学形式上也要时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将“互联网+”的思维应用于课堂中,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把对娱乐的兴趣转到学习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4]因此,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进行自我审慎,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成为学生学习的道德榜样。“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中不仅仅要为学生教授知识,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5]。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的环节与生活的细节中展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6]。首先,思政课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时刻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功用、原则等相关问题讲清弄懂,让学生对其有着总体的认识与把握。其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践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相关文件中的职业道德要求,自觉自发地涵养师德,遵循职业操守。只有教师遵守了职业道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从思政课教师的身上、课堂上感受到道德情怀,引导学生修养德性,成为德才兼备、德技并修的复合型人才。
新媒体背景下,一些教师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境地,部分经验丰富、教龄比较长的教师虽然也学习了多媒体技术,但他们在掌握技术的方面是比较欠缺的,而部分熟练掌握新媒体的青年教师由于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往往只流于形式,而缺乏对实质内容的探讨。前者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课堂的兴趣,而后者会导致学生只关注课堂的形式,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方式必将导致教学“形”与“质”的分割,也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初心渐行渐远。基于此,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自身的不足,在课后要及时发现、分析、整改课堂问题,砥砺品行,培养自身的洞察力与教学能力,既要将教学内容熟稔于胸,也要借助各个平台驾驭各种教学软件与新型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堂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学生从事的都是具有一定技艺的工作,许多学生或许会产生工人不被社会尊重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很有必要的。高职院校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就纠正这种观点,而思政课教师的课程在其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贯穿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素养,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当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本质,领悟工匠精神对学生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对于思政课教学,只有真正做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真正让学生了解思政内容,喜欢思政课程,才能让他们终身受益。新媒体背景下,只有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发挥工匠精神,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思政课程中,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首先,教师要提升自我的业务水平。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于书本与理论知识,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1)教师可通过互联网平台选取教学素材,并借助PPT、视频、慕课等教学平台打造高职院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将党的最新政策融于课堂之中,认真钻研教学设计,精心“打磨”教学课件。(2)将线上课堂与线下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每一堂课、每一个案例中感受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细心与耐心,感受到教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学生了解思政工作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增强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践行工匠精神。(3)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参加教学能力比赛、技能大赛等比赛,以及集体备课等多种培训形式,获取最新的教学理念,更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掌握学生成长的规律,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其次,教师要提升育人水平。(1)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熟悉网络的特点,把学生作为主体,以教师作为主导,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主动性,如通过专题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搜集与整合资料,有条件的学院可以让学生进行课件或视频的制作,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与互动。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2)教师要集线上线下的教学为一体,通过教学平台,如学习通、慕课、蓝墨云班课等App,通过线上考勤、网络课堂、弹幕沟通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网络课堂参与性。同时,学生也要对教师的课程进行评价,如对教师的问题讲解等方面进行打分,激发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