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昕
召唤使徒马太画布油彩 卡拉瓦乔 1598—1601年 罗马圣路易吉·德·弗朗切西教堂藏
2023年12月,一幅名为《捧水果篮的男孩》的作品现身上海,这幅画出自400年前的天才画家米开朗琪罗·梅里西之手。不过,人们更习惯称米开朗琪罗为“卡拉瓦乔”。卡拉瓦乔的一生短暂却充满传奇色彩。他脾气暴躁,性格狂放,是法庭和监狱的常客。他厌恶古典绘画塑造的理想美,只画自己的真实所见—他画渔夫、税吏,画脸庞肿胀的自画像,他也从不避讳表现粗鄙与丑陋的形象。卡拉瓦乔不喜欢古典绘画柔和的平光效果,他用强烈的明暗对比突出人物形象,营造出舞台戏剧般的画面效果。卡拉瓦乔认为无论美还是不美,都要忠实地呈现自然,正如卡列尔·凡·曼德尔对他的评价:“他认为所有的作品都微不足道,像是儿童的信手涂鸦,不论它们的主题为何、由谁所画,除非这些主题是在呈现生命。除了呈现自然,一切手法都无益。”
卡拉瓦乔最初跟随画家西蒙·彼得尔查诺学习样式主义绘画。样式主义美术产生于16世纪中后期,当时的画家普遍认为绘画艺术在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人手里已经达到顶峰,因而他们或使用夸张、矫饰的绘画风格,或构思复杂晦涩的画面内容,以求超越艺术大师。卡拉瓦乔早期的作品明显带有样式主义绘画痕迹,但他更乐意表现现实生活。
《捧水果篮的男孩》是卡拉瓦乔早期重要的代表作品,此时他已经来到罗马,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崭露头角。《捧水果篮的男孩》既展示出卡拉瓦乔高超的绘画技巧—他用细腻的手法表现肖像人物的皮肤、衣服、手中的篮筐以及不同品种水果的质感,也展现出自己对古典绘画理念的背叛。这幅肖像画过于真实,作品缺少主题,男孩也不美。不过,卡拉瓦乔对水果的刻画堪称经典—篮子中的葡萄颗粒饱满、色泽晶莹剔透;石榴的果实圆润,色彩鲜艳,犹如一颗颗红色的宝石……同样的果篮也出现在《酒神巴库斯》中。
酒神巴库斯教给人们种植葡萄和酿酒之术,带给人们欢乐,因而拥有众多的追随者。酒神与信徒的狂欢是西方绘画常见题材,但卡拉瓦乔拒绝表现酒神的欢愉,他只画酒神。画面中,年轻的酒神已有些醉意,双眼迷离、脸颊泛红,却仍然将斟满酒的高脚杯递给观众。酒神面前的果篮里盛放着葡萄、石榴、苹果等水果,卡拉瓦乔毫不掩饰地刻画了水果上的虫疤以及腐烂的痕迹。他对真实感的追求让其神话题材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
圣母之死画布油彩 卡拉瓦乔 1605—1606年 巴黎罗浮宫藏
犹滴刺杀荷罗孚尼画布油彩 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1620年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
《召唤使徒马太》是卡拉瓦乔最负盛名的作品。马太是税吏,画面中的他正和同伴在阴暗的房间里数收缴的税钱。突然耶稣推门而入,赤脚的耶稣与身着华丽服饰的税务官们形成鲜明对比,他用手指向马太,说:“跟從我。”马太面对闯入房间的不速之客有些惊讶,他用手指向自己,仿佛是对耶稣言语的回应。卡拉瓦乔熟悉古典绘画,这幅画中耶稣的手势借鉴了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天顶壁画《创造亚当》,但是他并未去描绘完美无缺的古典人体、干净整洁的服饰,他以真人为模特,画真实生活的世界,画处于社会底层的贫民。卡拉瓦乔甚至颠覆了古典绘画使用光线的传统,他用强烈的明暗对比营造了戏剧般的画面效果。这种在昏暗背景中使用强烈光线的绘画方法被称为“暗影主义”。以达·芬奇为代表的艺术家们用柔和的光线塑造典雅优美的画面形象,而卡拉瓦乔画中的形象是真实的,甚至是粗鄙的。这使得他的作品缺少宗教的神圣意味,更像是表现现实生活的风俗画。卡拉瓦乔对宗教题材作品的理解是:表现真实的流浪汉、渔夫、税吏和农民形象,正如生活中本就有的样子。
卡拉瓦乔的作品在当时饱受争议,他的《圣母之死》就遭到了委托教堂的拒绝。因为画中的圣母蓬头垢面、面色不佳、身体肿胀、双足赤裸,以致有人认为他在创作时利用了一具淹死在台伯河的妓女做模特,这种圣母形象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传统相距甚远。由于《圣母之死》遭到订件人的拒绝,卡拉瓦乔不得不另寻买家,幸运的是,佛兰德斯最负盛名的画家鲁本斯慧眼识珠,说服曼图亚公爵买下了这幅画。
绘画的寓言画布油彩 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1638—1639年 皇室收藏
卡拉瓦乔高超的绘画技艺使其拥有大量的追随者,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就是其中之一,她也是17世纪著名的女艺术家。尽管艺术史从不缺少女艺术家,古罗马传记作家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便提到过女艺术家创作自画像的故事,但很少有女艺术家留名于世。真蒂莱斯基曾愤愤不平地写道:“人们欺骗了我。”她曾把一幅画的草图交给赞助人,赞助人却让另外一个画家利用她的草图作画。她说:“如果我是个男人,我无法想象事情会变成这样。”真蒂莱斯基绘画的典型主题是女英雄。在画作《犹滴刺杀荷罗孚尼》中,她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女性英雄,为拯救族人,带着侍女刺杀残暴的荷罗孚尼。《绘画的寓言》是真蒂莱斯基最大胆、最富创造性的作品。画中的女艺术家脖子上戴着象征荣誉的金项链,一只手拿笔,另一只手拿着调色板,正在专心创作。
卡拉瓦乔生性暴躁,经常惹是生非,但时常因高超的绘画才能受到有权势的赞助人的庇护。他的作品背离了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传统,却获得了学者和收藏家的肯定。真蒂莱斯基更是毫不客气地把自己描绘成绘画女神。他们的逸事见证了17世纪艺术家社会地位的转变—艺术家可以凭借才华获得社会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