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教学的困境与创新

2024-02-18 16:30宁羡连
大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必修课专业课程艺术设计

宁羡连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2)

0 引言

1919 年,包豪斯设计学院在德国创建,格罗佩斯明确提出新主张:“艺术与技术是统一”,为后来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三大构成”课程夯实了基础。20 世纪70 年代末,广州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相继引进并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推行“三大构成”,其教学内容、模式新颖,使中国艺术教育从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走向现代设计教育[1]。

“三大构成”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组成,提倡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开拓并提高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设计思维、审美意识,为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创始了新局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而,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学技术与经济文化高速发展[2],传统的“三大构成”课程在教学上出现负面效应,体现出在发展中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深入思考,改革。

1 “三大构成”在教学上的困境

“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从引进到现在已经有40 余年,在我国已经有稳定、系统、规范化的教学体系。然而,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其教学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学,显现出教条化、形式化,不合时宜,赶不上时代创新的要求[3]。

1.1 课程师资不匹配

在很多高校,“三大构成”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地位高,公认是很重要的基础必修课。但在配备师资上,一般都是新晋或者是专业不对口的教师,是安排专业必修课任课老师后剩余后的课程安排,就显得“三大构成”课程是“剩”课,不是那么重要。这样“三大构成”课程就被边缘化,被弱化。有些高校还合班上,一位教师独自面对众多的学生,学生还是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三大构成”课程包括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三大内容,教学任务繁重,理论知识多的同时,实践操作的作业数量非常多,还分不同专业,所以这样的师资配备,无疑是降低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学生无法达到专业的基础训练目的,后续的专业必修课也就无法真正达到要求。

1.2 教学内容不专业、无创新性

1.2.1 在教学内容上无专业性

现在国家要求给学生征订教材上课,艺术设计专业有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等不同的专业,而在市面上的“三大构成”教材,不分专业,一样的。其教学内容标准化,虽然一般在教材的最后一章节有不同专业的设计鉴赏,但在整体的教学内容中缺乏针对性,不能体现每个专业的个性化教学,灵活性缺失。

所有的艺术设计专业都需要上“三大构成”这门基础课,各大高校在征订教材上,没有分专业征订,也有很大的原因是市面上没有分专业的“三大构成”教材,很多内容是重复引进时期的,缺乏紧跟时代的教材内容,有些还合班授课。任课老师也就按部就班,从而导致不同专业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基础训练,进而影响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不同的设计专业有不同设计对象,在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时有不同的针对性。如果统一内容,在后续的专业课必修课中就无法联系本专业,在具体的专业方案中运用各种形态构成手法,以致教学效果差,专业水平低。需要努力搭建从“设计基础”到“专业设计”的桥梁。

1.2.2 在教学内容上无创新性

“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从引进到现在已经有40 余年,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是专业基础必修课,地位坚定稳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理念受到影响,有一套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但通观市面上的教材,大部分的教学内容还在沿用旧的教学体系,无法跟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设计的范畴也有相对的变化,对“三大构成”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必须改革、适应新的设计要求,适应信息时代,使其更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国际性,能够与当代国际先进设计基础教育接轨。

但这么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明白“三大构成”怎么运用到具体的设计案例中,没有充分理解“三大构成”教学的真正意义。包豪斯的“三大构成”课程体系完整,要求合一的技术与理论,在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理论后,理性表现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我国,现在的“三大构成”课程主要是讲授理论知识和手工实践制作,可能更多层面上在强调作业的效果。学生模仿前辈的优秀案例,重视形式美法则在具体的图案手工制作中,仅限于传统的教学,无抽象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就导致学生疲于模仿,失去学习兴趣。

1.3 与后续专业课无联系

在专业课程计划中,“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它的作用是为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打基础,而且要求是良好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能仅仅靠“三大构成”的学习,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但出色的设计师需要系统的学习“三大构成”课程,夯实基础。因此,“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是基础,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是提升,密切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然而,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与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程相割裂,没有产生联系,呈现出你我无关的现象。

造成无联系的现象,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学习到“三大构成”课程的本质,并掌握运用,导致在教学中未能教育好学生。这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把“平面构成”看成是黑白的图案设计训练,“色彩构成”是画色环、学习色彩理论知识,“立体构成”则是有一定维度的折纸训练。在整个教学中,任课教师估计只关注到形态构成相关的原理,未能考虑三大构成如何结合到相关的专业设计中,把形态构成学原理渗透到不同的专业设计,以致整门课程结束了,学生还不清楚学这门课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点、线、面的构成形态训练时,只是局限在点线面元素的排列组合,未能运用到具体的动画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实践案例中,缺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中也就不能把构成的知识用在具体的设计案例中。“三大构成”课程的作用就不能实现,达不到该课程该有的责任和义务。

1.4 教学手段缺乏时代性

“三大构成”包括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专业一般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把三门课合为一门上,课程名称就是三大构成。而本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都会把三大构成分出来,先上平面构成,再到色彩构成,最后到立体构成。

伴随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艺术设计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广为应用,而很多高校一般都是在后续的专业必修课中使用这手段,在“三大构成”教学中并未使用这优势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绘制,未与时俱进。现在课堂中,有些学生有很好的设计构思,奈何手工制作无法达到,计算机辅助软件未学,无法使用更好的手段,以致设计方案未能实施,教学效果也就低。一般现在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大一时都会最开始上三大构成的内容,因为是基础必修课。上完一些基础必修课后才开始安排计算机一级和计算机设计辅助软件,所以即使学生在三大构成的学习中,想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更好地完成设计方案,也未能实现。

2 “三大构成”在教学上的改革创新

2.1 正视课程的地位,优化师资队伍

“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地位不可动摇,应该得到正视与重视。不同专业的“三大构成”课程应该安排各自专业的专业任课教师担任教学,有针对性的教学,以达到一定的专业引导学习,这样才能为后续的专业必修课培养出优秀的专业设计师。同专业的教师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设计案例进行创新思维引导。比如,园林设计专业的教师在“平面设计”课程中,会以平面布局为例融入点线面构成原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把现学的构成学运用自己的专业设计内容;而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师在“平面设计”课程中,则会以商业海报为例讲解对应的知识点。基础课必须与后续的专业课建立联系,不仅仅在教材内容上建立,还需要专业的任课教师针对性的引导,从而加强对自己本专业设计知识的理解。

2.2 重视专业差异,优化课程设置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与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不可脱节,应加强联系,不同专业的任课教师可以加强在教学上的针对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以达到学生明白形态构成学在各自专业上的重要性。

而在编排“三大构成”教材时,内容上所选取的设计案例,可以选用不同专业的完整的艺术设计作品,并且在文字说明上,写清楚形态构成学原理在其中是怎么运用发挥。任课教师在理论授课时可以进一步说明,让学生理解构成知识的同时,也能认识到在以后自己制作的设计作品时,理论知识的实际案例运用。通过循环、多个案例的有机结合讲解,并且每个专业选取自己专业方向的案例学习,个性化教学,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学习,这样基础课就可以与后续的专业课程产生联系。

假如室内设计专业,平面构成的内容上可以选取平面图和立面图装饰设计中融入点线面构成知识,色彩构成的内容上可以在软装设计案例上讲解色彩构成知识,立体构成的内容上可以在空间布局上讲解,如何分割空间等等,这样可以帮忙学生在这门基础课中学习到后续的专业设计知识[4]。

2.3 紧跟时代步伐,优化教学手段

现在是信息时代,计算机得到普及,在“三大构成”的课堂中,学生完全可以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制作,提高作业的效率与质量。以前烦琐的手绘线构图和涂色,通过智能化的工具表现,就变得简单很多,学生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开发创新思维,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为后续的专业必修课做准备。

但这就需要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打破原有的安排,先安排计算机一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SketchUp,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功能后再上“三大构成”。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 这三个设计软件可以在上“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课程时使用,SketchUp 可以在上“立体构成”课时用。从此“三大构成”的教学手段就不会局限于传统的手工制作,紧跟时代[5]。

虽然智能化的教学手段能让课程作业事半功倍,但传统的手工制作也不能全盘否定,还是要先考虑手工制作构思,也就是草图阶段,如果手工制作也能达到作业效果,而且可能表现得更好,或者是手工和电脑一起搭配制作。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也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个表现。

2.4 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艺术设计专业中,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非常重要的素质,是一件设计作品的灵魂。为什么“三大构成”的教学一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是因为学生学得不明不白,教学模式陈旧落后。学生迷茫,老师灌输式的教学,使得学生没有了学习热情。“三大构成”的学习与训练,既不是纯粹的技术训练,也不是临摹,而是老师谆谆教导,引导学生在设计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利用各种工具手段,有组织地去创新,在整个课程中反复地学习训练,掌握技巧,获得能力。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应该意识到,“三大构成”的教学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尽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固有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往开放、发散的思维发展。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法:讨论学习法、问题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权在学生,让他们深度学习。通过师生间或者生生间进行讨论,提出各种方案,头脑风暴,再找出设计方案的不合理设计点,提出可能性,学生深入思考,回去修改方案,通过一层层地讨论、修改,最终确定方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得到深度的学习,培养了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耳朵、鼻子等等观察这个世界,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讲解基本的形态构成学知识,把形式美法则运用到设计案例中,学生再通过大量的、细致的观察,独立探索与思考,提高兴趣,提高审美水平,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3 结语

“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不管哪个专业的学生,大学一年级入学后都会在一年纪学完这些知识,不管是把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合为一门“三大构成”课程上,还是单独上,都要求学时满足教学要求。时代在变化,应该得到重视,专业化教学,更优化教学手段,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创新能力,为后续的专业必修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拥有丰富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设计师。

猜你喜欢
必修课专业课程艺术设计
鲸宝宝的必修课
《星.云.海》
《花月夜》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在挫败中成长”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