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老城有一幢坐北朝南、临街而立的两层楼房。1935年1月,在这座楼房里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就是被称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遵义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甩掉共产国际的“拐杖”,开始独立自主地走中国道路,无比精彩地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1934年12月11日,中央红军进入湖南通道。12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军事紧急会议,讨论红军战略进军方向问题。
这一建议得到了王稼祥和张闻天的同意和支持。通道会议以后,中央红军分左、右两路经通道进入贵州黎平县境。6 天后,在黎平县城,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继续讨论红军战略行动方向问题。
同时,中革军委决定,军委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20日,军委纵队到达乌江边一个叫黄平的橘子园地里。
身体不适的张闻天与受伤休养的王稼祥头挨头躺在担架上。
事实上在当时,红军已经开始按照毛泽东的意见进行战略行动,并且已经出现了转机。
橘园中担架上的谈话,使原来在黎平会议决定的在遵义地区召开会议又增添了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请毛泽东出来指挥,即要求进行人事上的变动。遵义会议的核心内容就这么定下来了。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城。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场上出现了两种完全对立的思想观点和路线方针。一场严肃而深刻的党内斗争就完全摆到桌面上来了。
三天后
经过三天的激烈讨论,最后会议作出重要决定:
会后,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
2月5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3月中旬,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也称新的“三人团”,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
就在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这一转折点上,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解决了中央的组织和军事指挥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结束了“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