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燕
文本细读是以文本为中心,对特殊语境下的语义展开研究,分析文本内部组织结构的阅读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教学法,能降低文言文的理解难度,便于学生疏通文义,与作者进行情感共鸣。在《兰亭集序》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文本细读教学法,在学生细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鉴赏活动、组织朗诵、探究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共鸣。
《兰亭集序》具有“天下第一行书”的名号,无论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赞誉,还是后世对王羲之“书圣”的尊称,都彰显了《兰亭集序》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崇高地位。众人因修禊之事聚会,王羲之把与会者的诗作进行结集,并由自己作序,申明了行文目的。鉴赏是文本细读的一个切入点,教师应以笔触分析的方式,带领学生轻叩文本细读之门,逐步引导学生探讨作者写景背后的真意。
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指引学生分析文本语言和思想的关系,准确把握文言文的意思、情感,解读作品的意义。《兰亭集序》用细腻的笔触,记叙兰亭附近山水之美,抒发了王羲之在聚会中的欢乐之情,以及“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叹。结合教材注释以及学习提示,学生能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了解到王羲之与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他们流觞饮酒、感兴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序一篇,是为《兰亭集序》。基于文本细读的文言文鉴赏,可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
第一,鉴赏叙事、写景部分。文章先写时间、地点,后写环境之优美,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畅叙幽情”的欢乐,读者可以在脑海中联想到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 ,体会作者的平静、闲适之情。
第二,鉴赏抒情、议论部分。文章在叙述良辰美景、欢乐畅饮之时,笔锋一转,引出了作者对“暂与久”“悲与欢”“生与死”等问题的思考,读者从中可以感受作者深刻的哲理思辨、价值探求过程。
第三,鉴赏通篇情绪部分。文章篇末,作者情绪逐渐平静,在感叹人事变迁、历史发展之际,打算写下此文章,承袭前人,启示后辈。
在文笔腾挪跌宕之间,王羲之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情绪的变化展现了文章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
朗诵是精细、高级的有声语言艺术,能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会能力,提升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素养。朗诵是文言文文本细读的第二步,教师用音韵之美,为学生铺就文本细读之路,能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把握文本内部组织结构,懂得不同语言形式对语义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结构相似、行文相邻的语句,读准字音,保持良好的语调节奏,赏析《兰亭集序》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句法特征。
文言文朗诵,难点在生僻字、多音字,教师要在重点字词句段朗读中规范学生的读法。如“会(kuài)稽、修 禊(xì)、流 觞(shāng)曲(qǔ)水、游目骋(chěng)怀”等。教师要列举重要句段,引导学生练习诵读的语调和情绪,如“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一句,需要以饱满的情绪,读出清新明快的语调,特别是“乐”字,更要重读,以表现作者在饮酒赋诗、流觞曲水中的快乐。又如“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一句,需要以悲痛的语调读出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感触。在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揣摩作者在文中情绪波澜起伏的特点,读出“痛”“悲”的感情,用低沉的声音复刻作者浓厚的悲痛情绪。
通过朗诵练习,学生能对《兰亭集序》的语言有细致入微的体验,确定口语表述的最佳形式,结合听者反馈,鉴别自我朗诵水平,逐步提升朗诵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梦回兰亭·诵古之音”为主题的朗诵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文本细读热情,让他们通过语言表达,展现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口语才能,在班级范围内掀起一股“诵古”热潮,也能加深学生对《兰亭集序》文本内容的理解。
文本细读强调通过实践探究推动学生对文本的思考与体悟,主张通过深层次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文本细读问题,助力学生抵达文本细读之境。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问,以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索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逐层深入《兰亭集序》,感受古典文学闪现的灵光。
问题1:《兰亭集序》书法作品中为什么会加盖多个印章?王羲之的真迹在哪?“神龙本”是哪个版本?
问题2: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雅集时相谈甚欢,为何后文中大呼“痛哉”?他“痛”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3:王羲之认为生命如此沉重,该保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呢?
问题4:王羲之在书法上的造诣体现了他怎样的追求?
问题5:通过鉴赏、朗诵,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以上五问以《兰亭集序》文本为中心,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王羲之的真实写作意图,透过文本语言和思想的关系,帮助学生在探究问题答案的基础上,解读作品的深刻意义(悲痛但不悲伤),理解文本结构(第一部分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第二部分抒发人生感慨)。问题1 让学生在体悟书法之美时,通过搜集材料,了解文学常识,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问题2 与问题3 使学生分析王羲之对“暂与久”“悲与欢”“生与死”等问题的思考,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情感。问题4 使学生明白王羲之在书法领域的造诣是他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即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价值。问题5 能驱动学生结合自己的文本细读经过,反思文言文学习过程,从而提出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则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在合作探究中,教师可以将“活动—课程—实践”融为一体,要求学生集中分析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如“盛会上人们的活动情况代表什么?表达作者旷达心境的句子有哪些?为何作者要批评魏晋名士虚无的思想观念?”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各抒己见,不仅促成了思维碰撞,而且实现了文言文学习经验分享。
无论在中国书法史上还是文学史上,《兰亭集序》都堪称经典。王羲之在文中纵情山水,叹死生之至大。文本细读从文人雅集开始,透过曲水流觞之乐,分析作者对“暂与久”“悲与欢”“生与死”等问题的思考,结合他的一连串叹息,理解文中的丰富哲理,感受文言文情理交融的特点。教师作为文本细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从翻译和情感分析入手,使用多种互动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分析古文的结构,了解课文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