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抑郁症伴自杀意念患者中缝核功能连接的改变

2024-02-16 01:21韩少强郑瑞平周冰倩李淑英程敬亮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体素皮层校正

姜 雨,陈 苑,韩少强,郑瑞平,周冰倩,李淑英,程敬亮*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2.精神科,河南 郑州 450052)

自杀是10~34 岁人群第二大死因[1],而抑郁症则为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2]。相比不伴自杀意念(suicidal ideation,SI)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对于伴SI 者效果更差,且后者治疗后更易复发[3]。中枢血清素(即5-羟色胺)主要源于中缝核,参与调节情绪、奖励、食欲、睡眠-觉醒周期和运动等功能,与抑郁症和自杀密切相关[4-5]。抑郁症患者中缝核与多个脑区存在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障碍,可为治疗提供潜在靶点[6-7]。本研究以基于种子点的FC 分析观察首发抑郁症伴SI 患者中缝核FC 改变。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前瞻性选择2018 年2 月—2021 年8月98 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首发抑郁症患者,男49 例、女49 例,年龄12~37 岁、中位年龄16.0岁;根据贝克自杀意念问卷中文版(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BSI-CV)[8]评分结果将其分为伴SI 组(n=56)和不伴SI 组(n=42):伴SI组男24 例、女32 例,年龄12~33 岁、中位年龄15.0 岁;不伴SI 组男25 例、女17 例,年龄12~37 岁、中位年龄16.5 岁。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抑郁症诊断标准;②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HAMD-24)总分≥20;③首次发病,未接受过抗抑郁治疗;④汉族,右利手。排除标准:①其他精神疾病或家族史;②脑部器质性疾病或严重躯体性疾病;③物质(如药物、酒精、毒品)滥用或依赖;④MR 检查禁忌证。另前瞻性招募47 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男23 名、女24 名,年龄12~27 岁、中位年龄16.0 岁;排除标准同上。本研究获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8-KY-88);受试者或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750 3.0T MR仪。嘱受试者仰卧、闭眼,尽量停止思考;采集脑静息态功能MRI,参数:采用平面回波序列,TR 2 000 ms,TE 40 ms,FOV 24 cm×24 cm,矩阵64×64,层厚4 mm,层间距0.5 mm,层数32,FA 90°,采集180 个时间点,扫描时间6 min。

1.3 图像处理及分析 以基于Matlab 的DPARSF软件处理图像,包括格式转换(将DICOM 格式转换为NIFTI)、舍弃前10 个时间点、时间校正、头动校正(阈值为头动平移≤2.5 mm,旋转≤2.5°,平均帧位移<0.05 mm)、空间标准化、去线性漂移、以Friston24 调整头动参数、平均全脑信号、去除协变量(减少白质和脑脊液信号的影响)及滤波处理(0.01~0.08 Hz)。

根据文献[7]将中缝核分为背侧中缝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N)和中缝中央核(median raphe nucleus,MRN),其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MNI)空间坐标分别为(0,-27,-9)和(0,-31,-21);采用基于种子点的相关性分析,以上述MNI 坐标为中心,绘制半径4 mm 的球体为感兴趣容积(volume of interest,VOI),分别计算其DRN、MRN 与全脑间FC;经Z 变换得到DRN、MRN与全脑体素间FC 图,最后采用全宽半高为6 mm 的平滑核进行高斯平滑。

1.4 临床量表 HAMD-24 评估因子包括总分(评估抑郁症严重程度)、焦虑/躯体化、体质量、认知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及绝望感。BSI-CV 评分包括评估SI 强度及自杀危险(自杀行为可能性)。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 统计分析软件。以-x±s 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表示不符合者;分别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H检验行多组间比较,以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U检验行2 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SPM12 软件,对各组FC 图行单样本t检验,观察DRN 和MRN FC 分布,之后去除协变量(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平均帧位移)行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团簇水平P<0.05,双尾校正);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 组FC 差异,去除上述协变量后行GRF校正,校正水平同前。采用REST 软件提取DRN、MRN 与差异脑区间FC,以SPSS 24.0软件行事后分析。以Pearson 相关分析(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或Spearman 相关分析(非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分析伴SI 组差异脑区FC 与病程、HAMD-24 评分及BSI-CV 评分的关系。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3 组受试者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及平均帧位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伴与不伴SI 组间,病程、HAMD-24 焦虑/躯体化、体质量、日夜变化、阻滞及睡眠障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伴SI 组HAMD-24 总分、认知障碍及绝望感得分均高于不伴SI 组(P均<0.05)。见表1、2。

表1 伴与不伴SI 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一般资料

2.2 中缝核FC FC 图显示3 组DRN 和MRN 与多个皮层和皮层下区域间均存在FC(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团簇水平P<0.05);对照组DRN 与MRN FC 分布基本一致,表现为与海马、海马旁回、壳核、尾状核、杏仁核、苍白球、前扣带回、岛叶、丘脑和小脑呈正FC,与前额叶、顶叶、颞叶和感觉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呈负FC。见图1。

3 组间DRN 与左侧小脑、左侧壳核FC 存在差异(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团簇水平P<0.05),MRN 与左侧额下回、右侧颞下回、右侧枕上回、左侧顶下小叶、右侧中央后回、左侧壳核FC 存在差异(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团簇水平P<0.05)。见图2 和表3。相比对照组,伴与不伴SI 组DRN 与左侧小脑、左侧壳核FC均降低(P均<0.05),MRN与右侧颞下回FC 均升高而与左侧额下回、右侧枕上回、左侧顶下小叶、左侧壳核FC均降低(P均<0.05);其中,伴SI组DRN与左侧壳核FC高于不伴SI组(P<0.05);伴SI组MRN与右侧中央后回FC高于其他2组(P均<0.05)。见图3。

图3 伴与不伴SI 抑郁症患者及健康人DRN 和MRN FC 差异柱状图(*:P<0.05)

表3 伴与不伴SI 抑郁症患者及健康人中缝核FC 差异脑区

2.3 相关性分析 伴SI 组MRN 与左侧壳核的FC 与HAMD-24 体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s=0.297,P=0.026),其余差异脑区FC 与病程及BSI-CV 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

3 讨论

既往研究[6]认为抑郁症患者中缝核与其他脑区间FC 改变或可反映其血清素能系统功能障碍。本研究采用基于种子点的FC 分析方法,发现伴SI 抑郁症患者中缝核与皮层和皮层下区FC 存在异常改变,提示其可能存在血清素系统功能障碍。

壳核为纹状体重要组成部分,而纹状体参与处理负面情绪,是奖赏网络的核心区域[9]。研究[10]表明,抑郁症患者杏仁核与壳核FC 降低,并与SI 有关。KANG 等[11]发现伴SI 抑郁症患者壳核体积较小。本研究中,伴SI 组DRN 与左侧壳核FC 高于不伴SI 组,提示伴SI 抑郁症患者的壳核在情绪处理方面存在代偿性活动增加;同时,本研究2 组抑郁症患者MRN 与壳核FC 均降低,符合HAN 等[7]的研究结果;且伴SI 组MRN 与左侧壳核的FC 与HAMD-24 体质量得分呈正相关,提示MRN 与壳核FC 越低,体质量下降越严重,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探索。

中央后回位于顶叶,是重要躯体感觉皮层。相比不伴SI 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伴SI 且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中央后回大脑表面积和皮质体积增加[12]。AMBROSI 等[13]发现伴SI 抑郁症患者缰核与中央后回FC 升高,而中央后回可能与SI 有关。本研究中,相比不伴SI 组及对照组,伴SI 组MRN 与右侧中央后回FC 升高,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提示抑郁症伴SI 可能与躯体感觉障碍有关。

左侧额下回与语言有关[14]。顶下小叶是额顶控制网络的关键节点,负责反应抑制、执行功能和认知适应[15]。枕上回参与加工处理视觉信息。本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MRN 与额顶枕叶皮层FC 降低,提示其可能出现语言处理、执行控制和认知功能等障碍,其中,MRN 与颞叶皮层FC 升高可能是对其与额顶枕叶皮层FC 降低的代偿性反应。小脑接受来自中缝核血清素能纤维的支配[16]。本研究中所见抑郁症患者DRN与左侧小脑FC 降低,可能与情绪调节障碍有关。

本研究FC 图显示对照组DRN FC 范围大于MRN,与既往研究[6-7]一致;主要原因在于DRN 纤维投射分布于大部分前脑区域,而MRN 纤维投射则分布于中线或近中线处前脑区域[17]。相比不伴SI 组,本研究伴SI 组HAMD-24 总分、认知障碍及绝望感得分更高,提示需对伴SI 抑郁症患者给予更多精准干预。

综上所述,首发抑郁症伴SI 患者中缝核与皮层和皮层下区FC 存在异常改变,且MRN 与左侧壳核的FC 与HAMD-24 体质量得分呈正相关。但本研究为单中心观察,样本量较小,且未涉及中缝核FC 随时间的变化,有待后续进一步完善。

利益冲突:全体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姜雨研究设计和实施、统计分析、撰写文章;陈苑和韩少强统计分析、修改文章;郑瑞平和周冰倩研究实施、撰写文章;李淑英统计分析、指导;程敬亮指导、修改文章、经费支持。

猜你喜欢
体素皮层校正
基于多级细分的彩色模型表面体素化算法
瘦体素决定肥瘦
劉光第《南旋記》校正
急性皮层脑梗死的MRI表现及其对川芎嗪注射液用药指征的指导作用研究
运用边界状态约束的表面体素加密细分算法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基于体素格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的快速点云配准方法
一类具有校正隔离率随机SIQS模型的绝灭性与分布
机内校正
基底节脑梗死和皮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