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翔 冯宏达
1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健康指导和药品保障科 154002;2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儿科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微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引起的皮肤及黏膜病变,要表现为紫癜、腹痛、关节痛和肾损害,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1]。该病病因复杂,主要是抗原性物质进入人体,与抗体发生反应,使机体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同时沉积于血管壁而引起血管损伤,进而皮肤和黏膜发生病变所致[2]。目前临床上主要抗过敏、抗感染、糖皮质激素联合西咪替丁进行治疗,虽然西咪替丁能够增加机体免疫反应,减轻肾损伤,保护胃肠道,但是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3]。山莨菪碱有明显的外周抗胆碱作用,作用强度与阿托品近似,但是安全性较高[4]。鉴于此,本文为了观察山莨菪碱联合西咪替丁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的影响,选取11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观察对象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1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6例)和联合组(56例)。常规组男37例,女19例;年龄4~13(8.58±2.09)岁;病程3~15(9.07±2.90)d;疾病类型:单纯型19例,腹型12例,关节型11例,混合型9例,肾型5例。联合组男35例,女21例;年龄4~13(8.60±2.11)岁;病程3~16(9.10±2.93)d;疾病类型:单纯型18例,腹型12例,关节型12例,混合型9例,肾型5例。两组一般资料相近(P>0.05)。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认证。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①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患儿[5];②初次发病者;③患儿家属知情本次研究者。(2)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先天性疾病者;②伴有其他免疫性疾病者;③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者;④风湿或感染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儿首先给予控制感染、抗过敏、补充维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基础治疗。常规组静脉滴注20mg·kg-1·d-1西咪替丁注射液(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40049,2ml∶0.2g)治疗,2次/d,共治疗2周。联合组则加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新乡市常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1023771,1ml∶5mg)治疗,其中6岁以下静脉滴注0.2mg·kg-1·d-1,6~13岁静脉滴注0.5mg·kg-1·d-1,1d分2次滴完,共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6]:患儿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完全消退,炎性因子和免疫学指标恢复正常判断为显效;患儿紫癜、关节肿痛、腹痛症状有效改善,炎性因子和免疫学指标明显好转判断为好转;患儿紫癜、关节肿痛、腹痛症状及炎性因子和免疫学指标无变化或恶化判断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56×100%。(2)症状缓解情况:统计两组紫癜、关节肿痛、腹痛消失时间及肾损伤症状缓解时间。(3)炎性因子水平:抽取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各5ml,离心后利用酶联仪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INF-γ、IL-4、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水平。(4)免疫学指标:抽取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各5ml,利用迈瑞BS-35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IgM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分析仪(赛默飞iBright)通过免疫荧光法测试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痛、头晕、恶心、发热。
2.1 临床疗效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比常规组的82.14%显著更高(χ2=5.973,P=0.015<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症状缓解情况 联合组的紫癜、关节肿痛、腹痛消失时间及肾损伤症状缓解时间比常规组显著更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2.3 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前两组INF-γ、IL-4、TGF-β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INF-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联合组比常规组显著更高;而两组IL-4、TGF-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比常规组显著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4 免疫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IgA、IgG、IgM、CD4+、CD8+、CD4+/CD8+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比常规组显著更低;而两组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联合组比常规组显著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近(χ2=0.152,P=0.696>0.05)。见表5。
过敏性紫癜逐渐成了学龄期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疾病,其病因主要是病原体感染、药物作用或过敏导致患儿体内出现IgA、IgM或IgG类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真皮上层毛细血管造成的[7]。并且多数患儿伴有消化道反应,表现为腹部疼痛,进食后加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目前临床上常用抗感染、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常规治疗,同时临床辅以西咪替丁能够抑制皮肤、血管、T细胞表面的H2组胺受体,提高机体免疫反应,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肾损伤,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肠功能[8]。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9],基础治疗辅以西咪替丁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难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且停药后易复发。山莨菪碱是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能够松弛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小血管炎性反应[10]。本文结果显示,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且紫癜、关节肿痛、腹痛消失时间及肾损伤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说明山莨菪碱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效果明显,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分析原因为:西咪替丁能够减少肾损伤,保护胃肠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加上山莨菪碱进一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小血管炎性反应,减少肾损伤的同时具有镇痛作用,有效缓解患儿腹痛、关节肿痛,进而改善患儿疗效,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并且研究表明[11],过敏性紫癜本质是血管炎,使得患儿出现炎症反应。其中IL-4是Th2细胞分泌的因子,能够引起炎症反应;IFN-γ是Th1细胞分泌的因子,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TGF-β是一种调节B细胞分泌的活性多肽,能够抑制免疫功能。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INF-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联合组比常规组显著更高;IL-4、TGF-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比常规组显著更低,说明山莨菪碱联合西咪替丁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分析原因为:西咪替丁抑制T细胞表面的H2组胺受体,增加机体免疫反应;加上山莨菪碱改善微循环,减轻变态反应所致的全身小血管炎性反应,进而改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
另外,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出现IgA、IgM或IgG类循环免疫复合物,影响体液免疫;而感染病毒入侵B淋巴细胞,从而激发T淋巴细胞的免疫答应反应,从而使得CD4+水平(体现T淋巴细胞协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下降,CD8+水平(体现T淋巴细胞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上升,导致CD4+/CD8+下降[12]。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IgA、IgG、IgM、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比常规组显著更低;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联合组比常规组显著更高。分析原因:西咪替丁能够提高患儿免疫反应,加上山莨菪碱降低患儿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减轻全身小血管炎性反应,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力。本文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近,说明山莨菪碱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安全性较高。
综上分析,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山莨菪碱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效果显著,症状缓解明显,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学指标改善显著,且安全性较高。但是本次研究仅选取11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样本病例较少,且探索不够深入,望广大医学研究者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证实本次研究的临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