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龄化视域下高校养老服务人才供给的SWOT 分析及优化策略

2024-02-16 07:15丹,易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老龄化供给养老

曹 丹,易 娟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600)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高度重视,强调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应对老龄化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健康老龄化作为当前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下的最优解,不仅是一项前瞻性的战略目标,更是一项需要统筹国内国外各行各业的社会系统工程。高等院校作为健康老龄化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和面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人才的关键供给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强化其养老服务类人才供给,对于激发健康老龄社会活力、从源头填补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的“壕沟”至关重要。

1 强化高校养老服务人才供给的积极意义

立足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向“银发经济市场”输送复合型优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强化高校养老服务人才供给对于健康老龄化、高校改革和产业升级均大有助益。一方面,能助推健康老龄化战略的实施。WHO(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 年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核心是维护“老年人健康生活的内在能力和功能发挥”,但无论是保障老年人个体健康能力还是维护社会人文环境的健康氛围,养老服务人才都是最具能动性的关键因素,将供给侧改革引入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通过调整人才结构及优化要素配置有效提升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能有力增强健康老龄化发展动能。另一方面,能为高校养老服务人才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校发展的根本使命,立足当前我国中度老龄化的经济新常态,强化养老服务人才供给,有利于高校抓住“银龄时代”契机,深度对接产业需求,不断促进医教协同、产教融合、医养结合。此外,还有利于为养老服务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新时代人民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日渐朝着精细化、个性化、多样化方向转变,但受制于养老服务人才“招不进、留不住、干不长”的窘境,养老服务人才市场面临着供给不足、供需错位的问题,强化高校养老服务人才供给对养老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支撑作用。

2 高校养老服务人才供给的SWOT 分析

SWOT 分析也称道斯矩阵,是管理学家伟里克为系统把握企业所属环境,提出的系统分析企业内部优势(S)和劣势(W)、外部机遇(O)和威胁(T)的一种方法,其应用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辐射到其他学科领域。高校养老服务类专业人才供给的平稳发展是一项需要协同内外部情况的系统性工程,在健康老龄化视域下,运用SWOT 方法分析高校养老服务人才供给面临的内外部情况,能为明晰高校养老服务人才供给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2.1 内部优势(Strengths)

2.1.1 供给支持政策持续涌现 自1989 年“老龄化”一词首先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来,老龄事业及其服务体系逐年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养老服务人才供给的相关政策也逐渐出台。2021 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老年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行动”“鼓励高校自主培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人才”。2022 年国家卫健委等15 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要求“加大老年健康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强化老年健康照护队伍建设”。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养老服务政策,建立养老服务人员的补贴、培养、管理相关制度。

2.1.2 产教融合趋势不断加深 产教融合是高校拓宽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联结产业链与教育链之间的枢纽,产教融合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就业,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储备和引进高素质人才、获得企业发展的智力支持。现阶段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日益增加,为实施产教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在目前政府深化“放管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新模式的背景下,高校借助项目合作等多样化形式进一步深化与养老相关企业及机构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大有可为。

2.1.3 各地探索实践纵深发展 立足老龄化需求实际,许多地方高校在政府指导下积极开展政校合作,并探索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20 世纪末,我校率先开办养老服务专业,培养了养老服务人才三千余名,构建了“课堂—实践—培训”一体的教学模式,为省内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树立了标杆。2010 年,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率先在西南地区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并于2016 年被确立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2020 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率先独立开设了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开展了校企联合培养“养老规划师”的实践。同年10 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全国首个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为本科院校养老服务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江苏经验”。

2.2 内部劣势(Weaknesses)

2.2.1 专业师资力量匮乏 由于目前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起步晚且发展缓慢,高校中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教师绝大部分来源于其他相关专业。养老服务类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门类多、专业跨度大,其他专业教师教授养老服务类课程时专业转型面临的困难较多,存在老年学理论知识不够系统、知识体系不完善、技能不够扎实的情况,且其一般鲜有与老年服务相关的从业经验,对行业前沿及发展情况缺乏了解[1]。在教授一些专业课程时,许多高校不得不从其他医院的老年病科室或者养老机构请“外援”,但存在讲解晦涩难懂、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实践丰富但知识系统性不足的问题。

2.2.2 人才培养“叫好不叫座” 目前养老队伍人才培养规模不足与人才流失率高仍然是养老服务类人才供给的痛点问题[2]。一方面,各地高校先后申请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扩招相关专业学生,但却面临“学校热、学生冷”的局面,甚至存在降分都难以招满的情况。且尽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学校不断增加,高职院校从1999 年的2 所上涨为2022 年的200 余所,但与我国目前高职院校1 521 所的数量相比,占比仍很小。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养老服务相关人才到岗率低,养老机构中,年轻毕业生跳槽、离职、转行等人才流失现象普遍,甚至有调查显示,到岗3 年的学生流失率以年均近25%的增幅递增[3],部分养老机构面临人才断层的窘境。

2.2.3 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健全 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目前养老服务行业劳动强度大、福利工资低、人才流动率高、职业地位低等原因,养老服务人才职业成就感与认同感的培养受到较大制约。晋升体制的不畅通、职称评定机制的不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不清晰也影响了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归属感。此外,从整体层面而言,我国现阶段高校、职业培训机构、养老企业与机构尚未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人才教育体系[4],学生课上所学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路径,校企之间长期的合作还有待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推进。

2.3 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2.3.1 健康老龄化持续发展 健康老龄化的核心是维护和发展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外部环境适应能力,涵盖老年健康护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预防保健等多项内容。随着健康老龄化的逐步落实,我国健康老龄化建设获得了显著成效。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2—2021 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59 亿元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截至2022 年第一季度,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36 万个,床位812.6 万张。《“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提出了促进我国健康老龄化发展的九项任务,建立了多层次、多主体、多阶段推进健康老龄化发展的目标,标志着我国健康老龄化发展步入新阶段。

2.3.2 养老服务需求旺盛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后是老年群体旺盛的养老服务需求,且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逐渐由生存型需求向发展型、享受型需求转变[5],养老服务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养老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显。在此基础上,饮食、医疗保健、身心护理等方面的养老服务随之逐步提升,但其服务供给的优质化、精准化和个性化仍存在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此外,城市化进程的逐渐推进与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在日益旺盛的养老服务需求推动下,“家庭—社区—机构”三方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渐兴起,也在呼唤更多的养老人才供给,以促进养老服务产业蓬勃发展。

2.3.3 医养结合模式兴起2022 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强化人才培养培训、引导人才投身于医养结合、扩大老年照护服务队伍等实现“多渠道引才育才”。通过养病与养生、住院和住家、医保和商保、医护和陪护的结合,促进老年人在生活方方面面条件上的提升。截至2022 年,我国医养结合机构数量超6 000 家,为养老服务人才的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医养结合不仅需要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协同,还需要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和老年群体之间的合作,为多维度、多层次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优化养老服务人才供给提供了新思路。

2.4 外部挑战(Threats)

2.4.1 各主体之间协同不足 健康老龄化趋势下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非一日之功,涉及科技、财政、医保、教育等多个领域,除需要各个相关政府部门各尽其责、勠力同心实现跨部门合作与监管之外,还离不开高校、企业、行业组织等多个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各养老服务行业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多主体协同效果有待提升,且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养老服务产业及其人才供给相关的补贴、奖励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职责不清晰、协同不够、执行力不足等原因,相关责任主体不够清晰,部分养老服务领域仍然存在管理混乱、补贴难以落到基层等情况,相关政策尚未能在实践中扎根落地。

2.4.2 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缓慢 养老服务行业作为公认的 “夕阳市场、朝阳产业”,拥有发展前景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超过我国人口数量1/4 的用户群体,但在目前我国GDP 贡献占比中却仅为7%,参与市场供给的源动力相对乏力,发展也较为缓慢。保险公司、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医疗保健机构是现阶段我国参与养老服务产业投资的三大社会力量主体,资本雄厚,体系庞大,但受制于资本回收周期长、成本高、盈利模式单一等因素,许多养老机构面临着运营困难、挣扎生存的窘境。此外,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官方医疗机构向“医养融合”转型也相对缓慢。

2.4.3 养老服务职业偏见制约 与养老服务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旺盛的火热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养老相关专业招生频频遇冷的窘境,其中对于养老服务的职业偏见是重要原因。此种偏见主要表现为:认为养老服务是体力劳动无须专业支持的专业认知偏差、认为养老服务是“伺候”老人的保姆工作的身份认知偏见以及认为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男性是“伪娘”的性别观念偏见,此类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养老服务职业尊重感和职业价值感低、从业者性别结构失衡的矛盾,再加上福利待遇不高、职业晋升渠道狭小、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加剧了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降低了人才的持续从业意愿。

3 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人才供给的优化策略分析

在目前经济层面的“未富先老”,社会层面的“未备先老”,健康层面的“未康先老”等趋势逐渐加剧的背景下,优化养老服务人才供给的质量与增加养老服务人才供给的数量成为满足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重、难点所在。基于SWOT 分析不难发现,高校想要在优化养老服务人才供给上有所作为,就离不开与政府、行业、企业、其他院校等多方的合作,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需联合多方力量,探索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人才供给新机制。

3.1 政校联动:激发人才供给发展活力

养老服务人才的供给困境不仅是教育部门的问题,更涉及民政、人社、卫健委等多个部门,是多个部门、多级政府、多个主体共同建设健康老龄化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高校作为养老服务人才供给的关键节点,需要把握健康老龄化契机,配合政府的顶层设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探索建立政校联动机制。一是明晰健康老龄化政策实施中的高校定位与扮演角色。高校在国家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中扮演着倾听者、实施者、推动者、反馈者等多重角色。高校要对养老服务专业相关帮扶政策开展深入研究,在政府健康老龄化政策的实施落地中充分发挥能动性,在专业设置、学费减免、入职补贴、培训教育、教师评聘等方面对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加大校内政策倾斜力度[6],引导、吸引学生在养老服务行业生根发芽。二是拓宽专业人才上升渠道。高校需在政府指导下,逐步参与到“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相互衔接的养老服务类学历体系建设中来,针对不同养老服务相关细分领域提供服务型、管理型甚至研究型人才,增强养老服务专业的吸引力,为养老服务类专业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高校要在深入研究养老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在破除职业歧视与偏见、增强职业认同上下功夫,为养老服务类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主动更新自身知识及技能体系,满足社会需求。三是积极优化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生源结构。面对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难的问题,高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当前高校扩招的政策,适当放开招生地区、人数、人群限制,向财政申请建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增加招收中职生的计划数,通过学费减免、就业补贴、奖助学金等方式吸引失业劳动力、退伍士兵、农民工等积极报考。

3.2 行校联动:把握人才供给核心内涵

学会和协会作为我国社会社团组织的核心机构,是推动养老服务行业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经济发展、学术交流的两大助力,对于健康老龄化的举措落实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标准建设、资格评定、人才培训和企业及机构相关的执业监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现阶段养老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高校在与养老服务行业相关的学会与协会组织的合作中仍有很大的作为空间。一是对标行业标准调整养老服务类专业教育教学目标。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高校应建立健全与养老服务行业、产业的交流机制,积极加入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等全国性或地域性的行业协会与组织,深入参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标准拟定、教材编制、资格认证等活动,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人才职业资格的评定机制,促进本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职业化进程。二是明确养老服务行业人才的供给目标。基于健康老龄化趋势,高校应该立足自身特色专业资源,明确在医疗保健、家政、保险、文化产业等细分领域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素养,针对相应的优势细分专业领域,明确全能型、专业型、特殊岗位人才供给方向,增强多类型养老人才对于行业需求的适应性。三是依据行业需求促进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目前健康老龄化趋势下,养老服务需求从医养照护、饮食起居等生理层面的需求,逐步向智慧养老、技能知识学习、旅游、社交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这就要求高校立足市场需求及自身特色优势,推动与现实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相适应的“理论+实践”课程开发、促进符合高校养老服务人才特点的特色专业建设,并不断加强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培养过程的管理及持续性质量监督评价[7]。

3.3 校校联动:促进人才培养优势互补

席卷而来的健康老龄化浪潮催生了“夕阳红”照耀下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各地高校纷纷建立了养老服务类专业。但受制于专业建设起步晚、教学资源不足、教育基础薄弱等因素,高校的养老服务类专业出现了内涵发展不足的普遍问题,单靠高校自身力量难以获得长足发展,开展校际合作、建立高校之间的联动机制是大势所趋。(1)可通过借鉴示范性高校专业建设经验,加强教育合作,引入外部资源。通过跨地区校际合作,促进优势资源整合,加强优势学科群建设,提升养老服务类人才的专业水平,如福建武夷学院与台湾玉山大学合作打造的“校校企”闽台联合培养养老服务类人才项目,通过“三互(互招、互认、互聘)”深入开展校校合作,为跨区域养老人才的校际合作树立了标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与德国易北大学实行养老服务类专业的中外联合办学,对接国际优势资源,提升了养老服务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2)可通过建立由开设养老服务类专业的高校组建而成的院校联盟,实现教学科研成果的共建和共享。通过集中各校优势资源,加强高校间学术交流合作,不断促进养老服务类专业改革,探索养老服务类专业高等教育改革新模式。目前已有高校在此方面做出了尝试,2022 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下,12 家开办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携手组建了全国养老服务管理高质量院校联盟,为养老服务类专业的发展发挥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3)还可借鉴集团化办学模式,形成合力,探索建立养老服务相关教育集团。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由起示范作用的高校牵头,实现强校带弱校、老校带新校,集中产教融合、信息、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形成品牌效应,如2017 年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了山东省养老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管理学院等多所高校参与其中,其教育成果得到了山东省教育厅、民政厅等多个部门的肯定与表彰。

3.4 校企联动:加强人才培养社会参与

供给侧改革与健康老龄化交融发展的背景下,产教融合、医养结合是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增强学生对经济社会就业环境的适应性、优化高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供给、推动健康老龄化政策稳步扎根的有效举措。在此基础上,促进校企联动对于实现产教融合、医养结合在人才结构、质量、水平上的供需平衡具有重大意义。促进校企联动深化校企合作,一方面校企可协同建立教师培养机制,实现高校教师与行业专业人员的双向流通。在聘请医疗、养老相关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补充校内专业师资力量、安排企业专业人员承担部分实践教学任务,并对其教育教学效果进行监督评价的同时,鼓励引导专业教师在养老领域深耕和深造,持续夯实养老服务专业教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进入国内外一线优质企业、机构开展深入的学习和锻炼,更新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对“双师型” 教师在年度考核和职称竞聘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8],激发其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实行工学结合,建立并完善现代学徒制。借助“订单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协商拟定教学计划,将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融入专业理论教学与企业内具体工作实践中,实现校企共担养老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在有效克服高校课程内容的滞后性、促进养老相关专业群建设的同时,缓解企业在关键岗位上的人才稀缺,增强高校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实现多方共赢[9]。此外,还可积极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2019 年被教育部批准为5 个“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领域之一,为促进产教融合、加强养老服务类专业的社会力量参与提供了良好基础。“1+X”证书制度要求高校在养老服务类专业教育教学中,将专业技能标准与教学标准相贯通,将专业技术规范与课程内容相衔接,将专业技能考核与课程结课考试相结合,能有效促进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同频共振、提高人才质量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

4 结语

健康老龄化赋予了高校促进养老服务类人才供给平稳发展的使命,促使高校协同多方探寻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之路,也让高校养老服务类专业迎来了不可多得的时代发展契机。从内部环境来看,高校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具有政策支持、产教融合趋势、优秀经验借鉴的优势,也需应对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叫好不叫座”、培养机制不健全的内部劣势。从外部环境来看,高校养老服务人才供给培养面临着健康老龄化、医养结合及养老市场旺盛需求的契机,也需应对主体协同不足、产业发展缓慢、职业偏见制约的困境。因此,高校优化养老服务人才供给需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在供给侧改革的时代方位指引下,协同政府、行业、其他高校、企业等多个主体,不断激发人才供给活力,强化人才培养的社会参与,促进人才培养优势互补,从而助力健康老龄化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老龄化供给养老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养老之要在于“安”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