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探究

2024-02-13 11:31乔洁乐腾岳贞
农业与技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核算价值生态

乔洁 乐腾 岳贞

(河北地质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旅游带动了乡村产业的繁荣,乡村生态产品备受青睐。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推进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早在201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已提出了“生态产品”这一概念[1];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2];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3];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双化协同”的提出,为我国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困境指明了方向[4];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并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5]。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难题亟待解决。当前,我国已在福建、浙江等多地进行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份的开展。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与生态环境利益导向机制相等同,即“谁保护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谁破坏谁赔偿”。农村普遍拥有大量天然普惠的生态优势及生态产品,其价值实现对于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减轻地区发展不平衡、探索乡村振兴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都具有深远意义。

1 乡村生态产品的内涵、分类

优质的气候、空气、水源、农林牧副渔、农村生态文化衍生品及系统服务等资源,都归属于乡村生态产品。乡村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需要多方面工具的有效干预,在尊重生态及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生态资源资产化、资本化的创新,提供给社会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服务,进而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乡村生态产品本身具有排他、竞争、产品供给主体差异等属性,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态产品可分为天然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3类。天然公共物品,包括宜人的气候、新鲜的空气、清澈的水源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类物品天然存在、人人享有,以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准公共物品,包括乡村旅游度假区、国家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古迹等,竞争性与排他性因时因地而转变,通过资源资产化、资源资本化等方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私人物品,包括农林牧副渔等乡村绿色有机产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竞争性,通过市场交易方式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从乡村生态产品所表现出的物质方面、服务方面、文化方面及自然方面的不同形式来看,又可将其分为以上4类生态产品,其中生态物质、生态服务、生态文化3类产品的基础是自然生态产品[6];从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角度来看,又可将生态产品划分为物质供给类生态产品、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和文化服务类产品[7]。

2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遇

“两山”理念的践行和绿色发展的推动,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政策进展的关键。乡村振兴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推动三产融合。乡村生态产品的激活,作为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数字化赋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共同富裕扎实推动多个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自然观。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两山”理念的具体表现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结晶[8]。在资源充足、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下,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需要自然资源价值增值化、资源变资产、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当前,社会公众对生态的认知程度在不断提升,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成为重中之重。

以河北省太行山区为例,乡村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实现对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意义极为深远。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生态农产品种类繁多,发展潜力巨大,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绿水青山”之地。作为河北平原的生态屏障和石家庄、保定、雄安新区等地的主要水源地,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地位凸显。30多年来,该地区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减少土壤流失、有效保护耕地,发展形成了苹果、核桃、红枣等一大批规模、效益、品牌兼具的特色果品产业集群带,有效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致富,区域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然而由于交通、设施、文旅融合度、公众认知度等原因,乡村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依然面临变现、交易等多重难题。只要因地制宜、紧抓机遇,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实现具有自身特色的太行山区生态产品价值指日可待。

3 制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问题

3.1 公众对生态产品价值的探索及认知不足

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相融合发展,是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生态产业化以保护乡村生态系统功能为前提,发展生态产业,开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活动;产业生态化以绿色低碳要求为前提,改造农业生产方式及产业结构,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协调发展、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

当前由民众直接付费的生态产品主要体现在生态旅游、有机农产品、国家森林公园等项目。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市场化表现较为明显,包含政府购买服务、碳汇交易、休闲产业、生态补偿等;在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地区,当地政府及居民面临经济、环境双重压力,难以创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条件,甚至有些地区出现生态破坏的现象。

3.2 “政府+市场”协调合作有待加强

3.2.1 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力度不够,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决定了生态保护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生态补偿需要做到精准补偿,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同时,还要做到区域协调发展与均衡。生态农产品价值的实现需要政府的保驾护航,如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技术支持、规范土地流转、建立统一市场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模式体现在政府主导型的生态补偿方式,其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及地方性财政收入。鉴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独有特性,生态保护呈现出周期较长、投资巨大、见效缓慢、资金短缺等现象,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3.2.2 以市场为主导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投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

市场交易手段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生态农业旅游呈现向上发展的趋势,全国各地乡村旅游非常旺盛。然而传统生态农产品存在品牌不够响亮,特色不够鲜明,交易环节较多,电商技术应用不成熟,专业人员缺乏,交通配套不足等诸多问题,生态溢价不足;另外,制约生态产品价值有效实现的因素还体现在以市场为主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较长投资回报周期及较低投资回报率。

3.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权、使用、评估、认证等制度不够完善

生态金融体系的健全直接关系到生态产业、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由于当前生态金融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多渠道生态融资模式受限,进而影响到生态产业的长足发展及生态农产品价值的有效实现。实际生产过程中,生态产权难以界定清楚,价值核算方法并不统一。如,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的核算,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界定等;核算内容体系与核算方法直接影响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最终结果。考虑到数据来源的差异化较大,使得生态产品价值更加难以准确量化。乡村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相对权威、系统、严谨的计算模式。除去私人物品,其他绝大多数归属于公共产品,产权和受益主体均无法准确界定,价值评估困难,核算结果争议较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权、使用、评估、认证等制度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3.3.1 景观欣赏型生态产品价值的评估存在不确定性

以河北省太行山区为例,其自然景观属于体验经济,特征体现为公益性、外部性。景观欣赏型旅游业,在游客体验景观价值的过程中,会同时产生食、宿、行、游、购、娱等附属经济价值,受游客喜好、年龄、性别等多重因素影响,价值存在不确定性。

3.3.2 公共资源开发边界具有模糊性

生态资源的开发存在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绿水青山”既是生态资源,也是公共资源。以乡村旅游民宿为例,村民、游客、资本等均享有使用权利。在开发过程中,村民处于相对劣势地位,价值分配明显失衡。在使用公共资源进行价值分配的过程中,统筹规划的缺失导致公共资源开发利用无序,当地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社会公共利益受损。开发主体间频繁出现的无序竞争,更是导致价值分配不公,资源过度重复开发,乡村内生发展困难,市场开拓无法持续等现象丛生的原因所在。

3.3.3 生态补偿制度至关重要

生态补偿制度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自然保护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其重大意义突出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面。乡村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是外部化向内部化的转化,也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3.4 相关理论研究、基础数据等支撑保障体系仍较为薄弱

目前,关于生态产品价值的相关理论研究、基础数据等支撑保障体系仍然相对较弱,国内各生态资源领域的理论研究进展程度差异较大,自然、经济、社会尚未有效融合,相关理论方法不够系统成熟。在进行生态资源资产产权管理时,存在产权界定不够清晰,市场定价不够充分,理论与实践出现偏差等问题。实际核算过程中,相关理论研究、基础数据支撑、价值核算体系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统一、不全面;而对相对统一的生态产品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进行价值核算,其结果也不尽相同,支撑保障体系仍显薄弱[9]。

4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与路径

4.1 融入数字技术完善宣传推广,提升公众认知度

资源的开发整合、产品议价能力的助推升级、农民收入的持续稳步提升、农村三产融合的有力推进等都赋予了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意义。当前,乡村旅游日渐回暖,形势生机待发。就其具有私人属性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而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品牌影响力,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方面都是必备条件;就其具有初始禀赋公平性和空间分布均衡性而言,农民想要相对公平地参与收入及财富的分配、再分配及三次分配,可以选择按劳及按要素进行结合分配的方式。因此,要进行广泛科普和大力推广,提升公众认知程度,进而有效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共同富裕。

4.2 通过“政府+市场”联动,实现农业生态产品价值

政府与市场的有机协调,主要体现在以实现优质、优价为手段的物质类农业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以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为手段的文化服务类农业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以及以生态购买为手段的调节服务类农业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10]。

4.2.1 完善优化生态补偿制度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生态产品的保护补偿。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亟需充分发挥中央的统筹规划和协调作用,有效开展公益性生态产品的市场化交易活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跨行政区域的生态补偿制度,在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充分有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如,健全和完善生态产业、绿色消费政策、文化旅游产业等相关制度。

4.2.2 加强税收调节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税收的支持。税收在保护生态环境、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通过不同税种的实施影响企业和个人行为,对环境保护及生态系统健康维护起到保障作用。

4.3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制度,统一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也是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际生产过程中,明确生态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真实准确地反映生态资源价值的构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生态资源价值核算的研究。生态产品价值的准确核算,对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发展生态资源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等意义深远。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应以产品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依据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明确口径、数据、指标、算法、公式等,构建科学合理的价值核算制度和统一的价值核算方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科学依据。与此同时,要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4.4 完善理论研究,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资金与政策的持续投入。面对当前生态产品价值相关理论研究、基础数据等支撑保障体系仍较为薄弱的现状,亟需相对完善的制度来确保民众积极加入环境保护工作,亟需相对健全的交流平台来确保民众畅通交流,亟需基础数据和信息的规范完整、精确及时。这对盘活集体经济的资源性资产、促进“三农”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都具有推动作用。

持续增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发挥生态农业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对实现“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资源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极具发展意义[11]。只要坚持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打造一个布局合理、产业链条完整的新发展格局和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生态体系,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赢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核算价值生态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