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利卡的绘画风格经历了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变。20世纪40年代,在这段时间他以速写的方式记录下了残酷的生活,这些速写成为他最早期的作品。1944年,阿利卡进入耶路撒冷工艺美术学校接受包豪斯式的现代教育,开始用素描描绘战争的残酷生活和人们的不幸命运。20岁时,他到了巴黎,领悟到了局部作画需要一气呵成和留白的意义,并受到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早期他的画以抽象画为主,后来转向了写实绘画,以肖像画著称。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抽象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后来他转向了写实的道路,认为绘画的实质不在记忆和重构,而在观察。在色彩上,他坚持用严格的固有色。后期他进行了长达八年的素描创作,这是他转向具象绘画的重要时期。他的绘画总是以独特的视角来表现日常生活,采用即兴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关键词:抽象;具象;色彩;构图
阿利卡1929年出生于罗马尼亚。在20世纪40年代期间,他的画受到战争的影响,更加偏向于写实,记录了自己的生活以及身边人的生活,这些画成为他最早期的作品[1]。1944年,阿利卡进入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工艺美术学校接受包豪斯式的现代教育,开始用素描描绘战争的残酷生活和人们的不幸命运[2]。这才是阿利卡艺术生涯的真正开端。20岁时他到了向往已久的巴黎,他对湿壁画进行了研究,领悟到了局部作画中一气呵成和留白的意义,这对他后来的写实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他也受到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他是以色列现代艺术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代表着那个时期的艺术表现。早期他的画以抽象画为主,后来转向了写实绘画,以肖像画著称。
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抽象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这时期表达主观感受的艺术家越来越多,使得能理解抽象艺术的观者越来越少。他认识到抽象绘画只是在重复相同的形式,所有的作品都像是一幅画,他领悟到绘画的实质不在记忆和重构,而是观察[3]。他选择了写实的道路,他认为一幅画必须一次完成,绝不允许拖到第二天,他认为太长时间会使绘画的欲望消失殆尽。在色彩上,他坚持严格的固有色,他的画也是在白色光线下创作的,以避免光源色对物体的影响。这是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转型时期[4]。
20世纪60年代,他进行了长达八年的素描创作,这是他转向具象绘画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他在巴尔来扎学校学习素描,主要是人物画和静物画。这方面的主导教师是德国表现主义画家阿斯克姆,阿斯克姆的教学方法体现在他对学生的教诲中:“想想,你可能在壮年的时候就死掉,所以你现在就要创作最完美的作品。”这个时期阿利卡留下的作品有比较成熟的技艺,他在画的角落里的表现尤为出色,总能被观察者注意到。
阿利卡的绘画总是以独特的视角来表现日常生活,他意识到绘画不仅是记录现实生活,更多的是还原“真实生活”。后来他就采用即兴的手法来绘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阿利卡看来,艺术的实质在于观察。他描绘的题材大多取自周围的日常生活,室内室外的所见之物以及一些为人所不注意的细小的角落,他坚信微小的事物同样可以具有大意义。
阿利卡(Avigdor Arikha,1929—2010年)是以色列出生的画家和素描家,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为特点,极具力量和特点。他的作品主要围绕人物和静物展开,以精细的线条和配色凸显他的造型技巧和艺术语言。
阿利卡的艺术语言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画面的构图、色彩的运用和线条的特点。在画面的构图上,阿利卡以静物、人物为主题,借助物品或人物的位置、比例和空间关系来确定画面的结构。同时,他更多地使用了自由構图,强调了人物造型的独立性和个性化,营造一种节奏感和动态感。阿利卡观察事物视线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观察视线会高于事物的水平线,在人物和静物的画中,这种高视点的视线尤为常见。二是画家喜欢将画面内容倾斜于画布,这种点线面的倾斜营造了一种自然朴素的氛围,在他的人物画中,人的形态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倾斜,比如说头微微倾斜,肩膀微微倾向一边,画面内容始终有一定的倾斜程度。这种倾斜程度使得画面更加自然,没有刻意为之的感觉。三是阿利卡在构图时喜欢截取边角,往往不取用事物的完整形态,这种取景给观者一种神秘感和纵深感。边角化在阿利卡的构图中占据了大部分,这是阿利卡表达真情的重要方式。阿利卡认为画画不是画客观真实,而是画真实。
阿利卡创作了许多具象绘画佳作,作品《玛丽亚·凯瑟琳》是阿利卡最著名的肖像画,人们会被其直率的表现所震撼并感到惊恐。他的绘画技法轻巧而流畅,给人一种草草书写的感觉,同时展现了纯真自然的效果。他坚持使用固定的色彩,画室也以白色光线为主,以避免光源对物体的影响。他选择的色彩简洁明了,通常只用四种颜色。在阿利卡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古典绘画的痕迹,不时也可以看到委拉斯贵支、丢勒、凡·爱克和荷兰画派对他的影响。
从图1的《毛巾与被单》中可以看出,作者选择衣柜作为绘画的主题。阿利卡并没有完整地描绘衣柜的全部细节,而是选择展示视线所及的部分。衣柜的门板和内置的隔板上摆放着各种颜色的衣服,右边的三个黑色隔板将衣服分成了四个区域。这些衣服堆叠在一起,从顶层到底层都被生动地描绘出来。左边的门板则采用了整体的大色块,使整幅画面看起来不会杂乱或压抑。阿利卡通过独特的构图和个人化的色彩处理,给画面带来了极大的活力,与其他静物画家有所区别。他在绘画时没有事先设定构思,也没有在画布上做草稿,而是将目光聚焦在某个角落,然后自由地展开创作,这样的方式排除了先入之见。
阿利卡受到贾科梅蒂的影响,在创作中,他以真实存在的事物进行创作。从阿利卡的著名代表作《山姆的勺》(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画面中只有一把勺子放在有几道褶皱的白布上,没有过多的色彩和物象堆叠。这把勺子是阿利卡女儿的礼物,是阿利卡与贝克特友谊的象征。这幅作品创作于贝克特去世一年后,勺子成为三个人之间联系的见证,即使阿利卡与贝克特已经分隔两地,但这个勺子仍然连接着他们。在这幅作品中,勺子是客观的存在。在创作过程中,阿利卡不禁怀念起与贝克特一起喝酒、谈论艺术和人生的时刻。这些瞬间的强烈情绪会慢慢淡化,并转变为其他情感,但绘画的力量却在此刻展现出来。作品中勺子所蕴含的情感是永恒的,作为被记录下来的客观存在,勺子中包含着永恒的记忆,被留在《山姆的勺》中。
阿利卡在作画时注重真实感,作画时他必定会有真实的参照物,他从不凭借记忆或者想象来进行艺术创作。他认为唯有亲眼所见并且描摹下来的,才算得上是真实的。唯有描摹真实的事物,才能让人清醒地意识到事物的存在。他想用画笔记录下那一刻短暂而真实的情感,用作品保留转瞬即逝的真实情感。他经常说:“任何视觉对象都要在瞬间被感知,但同时也包含着理性的把握。”[5]他的作品给人一种率真、简朴的感觉。
阿利卡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內容:人或静物。在人物绘画中,他更多探索人物的性格与心理状态。他尤其喜欢使用富含表情和动态感的人物形象,用线条和配色刻画出人物的情感和理念,体现了阿利卡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阿利卡的静物画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他的静物画向我们展示了他绘画艺术技法的高妙,通过细心观察,形象表现这些静物,甚至能让我们从中感受寂静的力量和精神的对话。他认为很微小的事物,也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微小的事物上赋予真情,让观者可以与之共情,只有被赋予真实情感的作品才能深入人心。
阿利卡的创作素材来源于他的日常生活。像勺子和扫帚等物件,都可以是绘画对象。阿利卡画的事物看起来很平常,但总能给人一种含蓄的美。阿利卡受到贾科梅蒂的影响,在创作时,常以真实存在的事物为对象进行创作。
通过对阿利卡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的探讨,我们不仅了解了阿利卡的艺术表现方式,还感受了他的心理之美、文化之美和艺术之美。阿利卡的艺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抽象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交织的艺术世界,阿利卡后来成为以色列最为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阿利卡对以色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以其开创性的艺术创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尤其是以色列当地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仅在以色列国内,在全球范围内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作者简介
李羽双,女,苗族,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画坦培拉。
参考文献
[1]颜晓超.阿利卡具象表现绘画语言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8.
[2]张晨钰.阿利卡具象表现绘画艺术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9.
[3]刘艺璇.阿利卡“求真”绘画艺术表现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1.
[4]王炜.平凡中的真实—阿利卡绘画题材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5]陈志强.浅析阿利卡绘画中的用笔[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