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彬 韩雨蒙
摘要:林风眠被誉为二十世纪初中国美术史上的领衔人物,其画作既结合了西方绘画流派的风格,同时又继承了中国古典国画的特征。作为中西合璧下的艺术创作者,他以独具匠心的创作方式拓展了现代国画美学与艺术创作设计的新道路。本文分析了林风眠的几幅经典仕女图,从画作的颜色运用、画面构图、人物造型以及绘画手法着手研究,试图从作品中探寻其所蕴含的技法美学。
关键词:林风眠;仕女图;中国画;色墨技法
林风眠是中国画界的传奇人物之一,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而闻名于世。其中,他的仕女图作品更是备受瞩目。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林风眠的艺术之道,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传承的重要性。他作为致力于发展艺术教育、复兴中国艺术的先锋人物,注重艺术的多样性与开放性,执着于探寻艺术革新的道路,为艺术而战[1]。本文试图从林风眠的作品和生平中,将他追求纯粹的绘画形式与美学技法加以呈现。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林风眠的艺术作品不仅是对传统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他通过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将中国画的精髓传达给后世。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作为二十世纪初期的年轻画家,林风眠在赴欧学艺后思想与格局变得更加开放。深入学习欧洲绘画的各种表现流派后,他受益颇多。他希望通过绘画创作来抒发他的表达欲与批判欲,在此基础上,追求中西融合是他毕生的艺术理念,虽西方与中国两者在绘画表现方法与画面意境上有所差别,但在情感表达上却如出一辙。完成学业后回国的林风眠开始大量创作,他的作品吸收、解构、重组了西方艺术流派中的元素,开创了画坛上的新一代设计风潮,他是真正将本国民族文化和西方艺术文化融合的先驱者。作为现代绘画大师的他,不但将传统的艺术形式融入创新绘画,作为卓越教育家的他,还通过传播他独创的美学思想培养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为我国现代美育之路扬起了船帆,亮起了明灯。
(一)林风眠仕女图绘画中色墨技法的运用
色墨技法是中国画创作中的基本技法,国画中最讲究笔与墨、笔与色的造型表达[2]。将用色与用墨二者融合统一,使得其互补,才能激发国画作品中的气质与格调。墨分五色,也分六彩。林风眠着重使用水墨、浓墨与彩墨,他将浓郁敦厚的色彩注入水墨画之中,采用“墨迭色、色迭墨”的着色技巧,融汇了西方印象派的表现技法,如光影表达、冷暖色调对比等,形成画面颜色与画面层次交织层叠的丰富画作。林风眠的风格也被称作“风眠体”,他的仕女图从颜色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水墨画,以豆蔻年华的少女为模特,多用白色、青色等淡色颜料。整体色调淡雅轻快,绘画时先用毛笔勾勒,再染以墨色,风格类似于传统的仕女图画像,在人物性格表现上多体现生动灵巧的个性。另一类是彩墨画,色调整体偏暗雅深重,多用靛蓝、中黄、赭石、朱砂等颜料,饱满的色彩也使情绪呼之欲出,他通过对色彩的利用和颜色对比让观者与画中人共情,以表达情感上的深远细密。
1.水墨仕女画的技法分析
图一为风眠典型的水墨仕女图《梳头仕女》,前景中女子削肩窄背,低头看向画面右下角,身穿淡墨色衣裙,外罩薄纱,坐于凳上,抬手修整自己的秀发。中景桌面上放有一个细长简洁的小花瓶,远景用晕染墨色的手法浅浅铺上了黑白灰大色块。林风眠用流畅的弧线勾勒出仕女的外轮廓,仕女右侧的衣袖,看似一笔简单草率的勾抹,却让中心靠左部分墨色加深,颜色逐渐由两侧变亮,体现出颜色的变化性[3]。但与传统国画不同的是,他的线条力度不追求笔力千钧,而是用顺畅灵巧的线条呈现出体量感,巧妙地用曲线概括不同的身體结构,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仕女曼妙的身段。
风眠在绘画过程中将稀释过的墨汁置于画面上,以大规模的晕染,让水粉、国画颜料等色彩入墨。通过笔触大小的变化与墨色饱和度的变化描摹出了仕女服装上的透明感。在画面背景上用墨色渲染,使之呈现饱含水分的通透感。通过龙蛇竞走的笔触和五墨六彩的颜色变化,表现了人物的质感以及画面空间的虚实变化[4]。
2.彩墨仕女画的技法分析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林风眠在绘画上进入高产期。受海外留学和西方现代主义表现形式的影响,他将仕女的形象概括为简单的几何形结构,背景也以简洁的垂直线分割,没有过多的装饰语言。图2为林风眠于1954年创作的《白衣仕女》,该作品将东方仕女的文雅大方不遗余力地展示在大众面前。
全图采用了林风眠典型构图中的方形构图,通过寥寥几笔将背景分隔成垂直的、具有黑白虚实的三部分。通过多次叠加笔触肌理,营造出了仕女如孩童般冰肌玉骨的肤质。在白色颜料下的重彩笔触,经不同程度的遮叠,让整张画面显出有条不紊的层次变化。
流畅的线条和以白色勾勒出的外轮廓线条加上用白色颜料渲染出来的半透明纱质的阴影,营造了一种逆光下的场景。白色仕女端坐窗前,恬静、空灵、柔美。两道弯眉似新月、一对凤眼黑睛微藏、鼻子小巧秀气、小嘴如樱桃般红润,长笔勾勒出了一张饱满的椭圆脸型,用笔成熟老练。流动的线条勾勒出了女性身体的曼妙,饱含了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这幅彩墨仕女图体现的是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理解和审美体悟,他将仕女的客观造型与自身的主观意识合二为一,置于画面中,用西方之美学形式展现东方之美学情思。
(二)仕女图中构成元素与构图的运用
林风眠画作构图常用三大类型:其一是对角式构图,仕女基本躺卧在画面对角处;其二是画面中央以“S”形曲线为整体构图;其三是仕女双腿呈莲花坐,盘于如金字塔般的大三角形构图中。
在仕女图中,点、线、面元素的运用同时构成了整张画面[5]。点,对整张画面起到平衡的作用,不同点之间的形态、大小、明暗、虚实给画面带来不同的效果。通过线的粗细、长度、厚度、弯曲程度,构成了画面的基础语言。通过面的交错、穿插、透叠、轮廓、虚实等变化,营造了国画的不同画面境界。仕女长裙上的装饰点、各种弧度的曲线代表飘带、由人物的前中后景组合成整张画面,体现了国画中点线面的运用。
图3中的《敦煌伎乐》是林风眠敦煌系列绘画中画面最成熟且保留最完整的画作,也是在仕女图系列中人物最多、画面效果最震撼的一幅,其绘制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整张画作由四张四十厘米尺寸的宣纸拼接制成,长约一米六,高约一米三,画面中共绘制了十位超凡脱俗的敦煌乐女。画面左下角三位乐女席地侧坐,纤纤玉手分别弹奏着古琴、拨动着琵琶及吹奏着竹笛,画面中间身着冷色调蓝色长裙乐女在舞蹈。在画面后部分,共有六位乐女。她们三两成群,有弹奏竖琴的;也有吹箫的;还有婆娑起舞的,各个乐女神采飞扬,霓裳羽衣,舞蹈飘逸潇洒。十位乐女面貌云泥之别,在其肤色上,也有冷暖黑白之分。上挑的丹凤眼加上似樱桃的小嘴,眉清目秀,嘴角微微上扬,这都是林风眠笔下仕女画的典型人物特征。画面中的人物线条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在飘逸的服饰与披帛下,乐女变得更加不食人间烟火,清丽脱俗。整张画面中的颜色运用也很恰当巧妙,九位乐女的着装都以赭石等暖色为主色调,而在其裙子领口及袖口部分,飘扬着的披帛大多为饱和度更高的熟褐或玫瑰紫,薄如蝉翼的薄纱外罩又以浅色系的黄或粉白调和。林风眠在这张画作中体现了他用色的果敢与细节处理的精细,在冷暖色交替反复的平涂中,整张画面被赋予了微妙且丰富的层次变化,使之达到完美的平衡与和谐。
这张画面中侍女的形象、手部特征、穿戴的饰品、弹奏的乐器等,皆能在世界文化遺产敦煌壁画中找到其原型。如敦煌第八十五窟出现的《思益梵天请问经变》,这是在喜爱敦煌元素的条件下,再通过他反复研究、参考、探索,才最终完成并达到的创作高峰。
林风眠的独特国画技法中呈现的是当代国画美学的创新,他期待并致力于从西方的现代画派中提取精华并将构成元素放入中国画中,以发展新的国画创作道路,在他的国画创作中体现了中国戏曲、侍女元素,同时也在构图上体现了西方立体主义的空间概念。
他的艺术不是完全写实地再现生活场景,而是通过画笔抒发心中的感想。他的作品在色彩的表达与形态造型上的表现,不再局限于形似,而是创造了意境上的神似,以色造境。中方与西方、油画与水墨、柔美与坚毅、安寂与奔放,相对立的概念总能在他的画中融为一体,这些细节也成就了他别出一格的特色风格。他的创作不仅让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传统跨向现代,同时也将中国的民间艺术融入绘画,通过创新中国绘画中色彩与墨色的融合运用、构图设计上的巧思和绘画材料上的多样应用,使国画朝着多元化发展。
作者简介
林彬,女,汉族,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首饰艺术。
通信作者
韩雨蒙,男,汉族,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专任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首饰艺术。
参考文献
[1]王莉莉.林风眠的美育思想及对个人创作的启示[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2.
[2]平瑶.从“玉女”到“欲女”—林风眠人物画题材嬗变的文化内涵[J].中华文化论坛,2012(1):117- 123.
[3]潘月兰.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与创作方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14):60-62.
[4]史韬.论林风眠仕女画对中国传统仕女图的继承与发扬[J].大舞台,2014(11):39-40.
[5]国亚东.用图像学分析《韩熙载夜宴图》国画作品[J].艺术大观,2020(1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