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华
“商场如战场,争取时机乃取胜之道。”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曾经这样说道。
穿越世纪的名言,放在如今的汽车市场依然适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新能源车企们疯狂“内卷”,不论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车企,不论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从续航、智能化、场景配置再到价格、开发节奏,无一不是竞争的目标。
2023年销售成绩单,再次刷新行业座次,但这还远不是终点。近日,在小鹏汽车的新车发布会上,创始人何小鹏说,未来三年车市会继续“内卷”,没有企业能稳操胜券。
2023年初,各家企业都定下了宏大的年度销售目标,然而,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仅有比亚迪、理想等為数不多的公司完成了销售目标,约八成车企未完成。
2023年,比亚迪全年销量达302.4万辆,同比增长61.9%,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300万辆销售目标,连续两年摘得国内汽车销量冠军和全球新能源销售冠军。
销量领先的背后,得益于超前布局。2022年3月,比亚迪停止生产燃油车,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成为全球首家放弃燃油车的企业。比亚迪在各细分领域如中低端、中端、中高端及豪华品牌的全面超前布局,赢得了市场先机。
过去一年,理想汽车风光无限,“套娃”式造车在细分市场大获成功,成为新势力品牌中最耀眼的明星。2023年,理想共交付新车37.6万辆,同比增长182.2%,超额完成2023年30万辆的销售目标,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为125.3%。月销量也大幅增长,特别是自去年年中开始,理想月销量实现3万辆,此后又增至4万辆,直到去年12月突破了5万辆。
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六的企业分别为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广汽埃安、理想、长城,年销量分别为302.44万辆、112.3万辆、48.7万辆、48万辆、37.6万辆、26.2万辆。理想是其中唯一的新势力品牌。
与同时期起步的理想比,尽管年度销量实现增长,小鹏和蔚来已经大幅掉队,年销量分别为16万辆、14.16万辆,均未完成20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
2023年,小鹏、蔚来一度陷入销售瓶颈,上半年月销量甚至跌至万辆以下。在经历多轮降价和调整以及推出新车型后,下半年,两家车企销量逐步回暖。小鹏月销重回2万辆,蔚来虽较上半年有所改观,但月销仍在2万辆以下徘徊。蔚来李斌近期反思称,去年最大的教训是销售发力太晚,有很多意向订单跟进不充分,导致最终流失。
哪吒成为一众车企里唯一年度销量下滑的品牌。2023年,哪吒全年销量12.75万辆,同比下滑16.2%。然而,2022年,哪吒以年销量15.2万辆位居新势力品牌销售冠军,比理想的销量还要多出近2万辆。为此,哪吒CEO张勇作出检讨,表示2023年做得不好,主要是新老产品切换时没有衔接好,新产品上市定价过高。
年销量10万辆以下的品牌中,问界是不容忽视的力量,2023年全年实现销量9.4万辆。问界是华为和赛力斯于2021年共同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去年上半年问界销量一度不佳,直到9月,改款车型新M7上市,上市25天大定突破5万辆。随后销售价46.98万元起的M9上市,市场热度依然不减。去年12月,问界销量突破2.4万辆,势头强劲。有分析认为,今年新势力的销冠可能将在理想和问界之间决出。
此前业内人士分析,2023年中国汽车整体销量有望突破3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约775万辆,同比增长36.5%;渗透率(即新车销售占比)35.8%,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将达到40%。
这几年,传统车企加快向新能源转型,纷纷成立自主品牌,如上汽、广汽、吉利、长安等,凭借产品竞争力强、配置高、性价比突出,均取得不俗表现。
广汽的自主品牌埃安持续领先,2023年销量突破48万辆,同比增长77%。吉利旗下的极氪汽车,2023年销量达11.87万辆,同比增长65%,新款车型极氪007近日上市,20.99万元起售,不论是价格还是配置,均被认为是可以和即将上市的小米SU7抗衡的产品。
以燃油车占据主流市场的合资品牌,如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正迎来拐点。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由年初的2.7%增长至7.9%。
上汽大众公布的新能源品牌ID.系列数据显示,去年12月,ID.系列车型销量突破1.9万辆,连续6个月实现单月销量破万;2023年累计销量达10.97万辆。
上汽通用去年12月份新能源车销量达1.9万辆,同比增长312%,去年全年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125.2%。2023年,一汽丰田全年销量达80万台,其中电动化车型累计销售28.5万台,占比35.6%。
合资品牌进军新能源车市场的步伐在加快。广汽丰田第九代凯美瑞开启预售,除了传统的燃油版本外,增加了混动版。长安福特2024款电马上市,这是一款寄予厚望但很不成功的纯电车型,于是针对中国市场进行大幅改款,希望改变销量低迷的局面。长安福特董事长杨大勇此前表示,将提升新能源产品的中国本土研发比重,营销服务将从单一燃油车的服务体系转型到覆盖全序列车型的服务体系,为未来的新能源发展做好完整、连续的布局。
除了传统的合资品牌加大投入外,外资也选择与国内车企联合的方式,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去年7月,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达成合作,将在中国B级汽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品牌新能源车型,计划于2026年推向市场。去年10月26日,玛莎拉蒂母公司Stellantis集团宣布将投资约15亿欧元收购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
盖世汽车研究院总监王显斌对支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各家车企搭载的配置差异化并不太明显,竞争的核心仍然是价格,今年价格战将更加激烈。目前,特斯拉和哪吒已经拉开了今年的降价大幕。
王显斌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白热化竞争中,或将出现不少合资并购案例,以大众、丰田为代表的外资车企将加大布局,“行业要出清,产业链不能总是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