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效应”持续释放

2024-02-06 18:51郑焕钊
瞭望东方周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繁花海派文旅

郑焕钊

2024年1月6日,在上海影视乐园(车墩影视基地),游客被《繁花》的海报吸引,电视剧是在此基地的实景中拍摄( 刘颖/ 摄)

最近,王家卫导演首都电视剧《繁花》成为文化热点,也带动了“繁花效应”。黄河路晋升打卡热地,和平饭店推出“繁花”定制套餐,排骨年糕外卖搜索量暴涨,《繁花》原著小说各版本在实体书店热销……随着电视剧《繁花》热播,“繁花效应”正在上海持续释放。

“繁花效应”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在于:如何让文化更好地发挥保存历史记忆、传承文化传统的重要作用?如何让以影视作品为载体的文艺力量更好地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与文化记忆?

“繁花效应”的产生,得益于王家卫颇具个人风格的怀旧上海影像。与金宇澄原著小说中对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上海的交叉叙事不同,电视剧《繁花》集中聚焦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浪潮中以黄河路为中心的商战上海。

剧集着重刻画了一个小市民的传奇——依靠外贸与股票,从“阿宝”变成“宝总”,更以阿宝为中心,讲述了一代人“煌煌大时代,人人争上游”的群像故事,描摹了一个个人与时代相互成就的上海。

剧集以光影斑斓的霓虹灯塑造了夜间绚烂的黄河路,以金黄色为主色调对人物和器物进行古典式布光,人物为“争一口气”的奋进与个人情感的落寞相互交织,形成了充满情绪张力的怀旧复古风格,满足了人们对那个“黄金般”的时代的感怀。

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看,该剧之所以受到热议,是因为切合了人们对那个犹如冒险家乐园般的时代的凭吊。正如网民评论所言:“追《繁花》不是为了学什么炒股秘笈,也不为剧中的商战,要的是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原来,我们曾经是如此的意气风发,如此的大手笔。并且,不是在100年前。”

上世纪90年代是《繁花》主体观众的童年或青春年代,因而充满着怀旧的美好。“东方夜放花千树,一边凋零、一边怒放”,剧集透过对阿宝、李李们以及至真园、金美林命运的讲述,挖掘了复杂的城市历史经验与时代记忆。

“繁花效应”再一次显示了影视文化对于城市文化塑造的意义。影视作品以其风格化表达、视觉化再现和叙事性建构的方式,让城市空间、历史记忆与个体情感以具体、直观、饱满的方式交融呈现,成为塑造城市符号的独特媒介。影视作品细致入微的细节表达和情景表现,更不断掀起人们对城市空间关注的热潮。

从更深层次看,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 面对城市发展的同质化和模式化,如何保存城市记忆、传承城市文脉、塑造城市独特品质,已成为思考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回顾过往,《罗马假日》《西雅图不眠夜》《卡萨布兰卡》等经典影片早已成为城市文化符号构成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卧虎藏龙》之于黄山、《钢的琴》之于沈阳、《狂飙》之于江门、《去有风的地方》之于大理……都显示出影视IP的打造对城市文旅发展所带来的推动效应。

影视剧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化积淀,是对市民生活的一种现实关照。以上海为例,2021年底上映的沪语电影《爱情神话》就以幽默风趣的风格,描绘了一幅当下鲜活的海派市井男女世情的烟火群像。电影透过对普通都市男女在日常生活与情感生活中如何度过平凡而浪漫的时光的探讨,对上海市民精神品格的精准表达,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这种对于市井文化、人文生活的表达,又引发了人们对于城市品格的讨论。

与此同时,《爱情神话》取景于“上只角”地段这一颇具文化底蕴的老上海中心,徐峥扮演的老白穿行于徐汇区和静安区遍布优秀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的小马路,打开了不同于新天地、陆家嘴的另一种城市空间,由此掀起海派文化“考据热潮”。

凭借着高效的文化资源整合力和强大的文化传播力,优秀影视剧会带动更多人爱上一座城市,并且推动这座城市的文化发展。在《爱情神话》《繁花》成功的基础上,目前上影集团正启动“海派盛宴计划”,推进《爱情神话2》《拼桌》《我与AI的缓慢战斗》等一系列海派影视开发项目,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聚焦上海女性、新型社交与科技生活的不同主题,展现更为多元的上海文化形象,开启“《繁花》‘绽放’之后,将有百花盛开”的文化新局面。

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文旅电影”等概念也呼之欲出。在业界看来,“文旅电影”“文旅电视剧”“文旅综艺”以文化的力量,推动文旅资源的整合与联动,既丰富了影视作品的表达空间,也丰富了城市空间的文化内涵,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毋庸置疑,影视作品不仅能以艺术手段更好地打开城市历史经验与空间肌理,更以其创造性叙事为城市增添新的故事和情感,极大地拓展了城市文化的广度、深度和厚度,推动了城市文化形象的传播。

从更深层次看,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面对城市发展的同质化和模式化,如何保存城市记忆、传承城市文脉、塑造城市独特品质,已成为思考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繁花》引热议、和平饭店现爆款,其实是大众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的体现。

正是借助于优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不断讲述和反复传播,上海这座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明珠般的城市,不断展现其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多样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从《海上花列传》到《繁花》,近百年来风云变幻的上海,滋养着独具况味的“海派”文学艺术,而以文学艺术为中心的文化力量,也不断塑造着不同阶层对上海的印象与记忆,投放着大众对上海的憧憬和想象。

在数字化时代,随着注意力资源日益成为稀缺品,借助优质影视作品对城市文化进行不断讲述和反复传播,正是连接城市与大众情感、激发城市文化发展动能的关键纽带,也是打破流量漩涡中城市刻板标签的有效方式。“繁花效应”再一次展现了文化对城市记忆的启封、保存和传承的意义。

(作者系暨南大學文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繁花海派文旅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海派剪纸
繁花之梦
文旅照明的兴起
海派赏石概述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
心有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