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物科学专业行业企业课程建设

2024-02-05 07:25闻爱友靳二辉刘晓丹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双师应用型校企

张 峰 闻爱友 靳二辉 刘晓丹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

创新驱动发展[1]对应用型大学探索建立符合新时期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从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转变为更加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社会人才培养水平和产业需求匹配度有待提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2]。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因此,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应将校企合作和协同育人作为重要切入点,通过校企合作和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以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3]。本文分析了猪生产学行业企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并阐明该课程建设目标,从“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及课程体系建立3个方面阐述该课程“双师协同”教学模式的建设及其内容,以提升专业技术型、学术研究型和自主创业发展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大“双师型”教师建设力度,支持涉农高校选派教师到农林企业挂(兼)职锻炼,选聘科研院所、企业一线专家任兼职教师或导师,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4]。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办学特色,培养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并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5]。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改革目标的基本路径,开设实质有效的校企合作课程则是重要载体[6]。

猪生产学课程主要介绍养猪生产与管理等知识,是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动物科学专业学生掌握养猪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其具有专业基础实践的操作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并能从事畜牧生产与技术推广、畜牧场建设与规划、畜牧经营与管理及动物疫病防治等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猪生产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均聚焦于对服务行业企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7]。因此,在办学定位及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下,猪生产学行业企业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2 课程建设目标

与企业共建的猪生产学课程采用双线、双师、双阵地和双机制的课程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3个维度(图1)出发,着力达成以下目标:以生猪产业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灵活运用线上线下融合、企业现场实践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互联网+”和创新创业理念[8];合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紧密联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突出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生态文明、职业道德等方面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6,9]。

图1 猪生产学行业企业课程教学模式

3 “双师协同”教学模式建设及其内容

基于猪生产学行业企业课程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围绕理论知识体系构建与行业能力塑造,开展校企合作需求传递。在校企“双师协同”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在企业实习见习、现场观摩和从事生产实践等,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互补[10],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11]。“双师协同”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双师协同”教学模式

3.1 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猪生产学行业企业课程建设过程中,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极为重要,其能有效优化教师队伍知识技能结构,丰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教育资源,扩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12],并能促进校企融合,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及企业科技水平,实现“产学研”融合和可持续健康发展[13]。

(1)建立猪生产学行业企业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激励机制。吸纳校内优秀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加入“双师型”教学团队[11],适当给予企业教师课时费,将企业教师纳入学校的评先评优体系等,通过上述方法[11]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激发校企教师的工作热情。

(2)健全“双师型”教学团队成员的选拔和培训体系。一方面,选拔学历高、理论知识扎实和沟通能力强高校教师[11];另一方面,针对行业企业教师,选择热爱教育事业、品德高尚,并有多年行业工作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企业教师须通过学校考评[14]。

(3)产学研融合促进校企“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产学研融合是校企加深合作的基础,也是行业企业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路径。从猪生产学课程理论教学出发,结合教师科研工作和企业生产经验[15],为相关共性难题提供解决思路。在解决企业生产问题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16]。

3.2 构建“双师型”课程思政资源库

社会经济发展与企业转型升级要求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兼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和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17]。因此,在猪生产学行业企业课程建设中,探索“双师型”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融入点,对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养、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尤为重要[18-20]。高校教师从猪生产学课程理论知识讲授和养猪产业的发展角度入手,着重加强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企业专家授课时讲解相关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例如,猪品种的育种、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产业规模化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猪肉市场的供求关系等[21]。

3.3 建立“双师型”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动物科学专业猪生产学行业企业课程建设的基础在于结合行业企业协同教学模式[22],因此,可以将猪生产学行业企业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教学、应用教学及创新拓展3个模块。

3.3.1 基础教学模块高校教师参与的课程授课内容:从畜牧业发展的角度,介绍原始畜牧业的出现,讲解如何驯养野猪,分析猪的地位与感情等,并向学生介绍猪的起源与进化;结合具体实例介绍猪的生物学特征,运用生产中的管理要点介绍猪的行为学特点;从种质资源保护的角度介绍地方猪种的分类、种质特性和猪的营养需求水平。企业专家结合企业的发展,向学生介绍养猪业的发展与现状。

3.3.2 应用教学模块以企业专家授课为主,结合企业生产现场实时实景实践进行教学。授课内容:通过实景教学,讲述不同阶段猪的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结合企业生产状况,介绍种猪配种工作的组织;以不同企业规模和公猪的养殖模式介绍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结合生产实际,通过现场教学,介绍母猪的妊娠诊断、产仔过程中母猪的征状及表现和仔猪接产技术;结合猪瘟的防控和企业现有安全体系,介绍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等。结合企业生产实践开展教学,可以打破课堂限制,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技能与岗位结合、学习与现场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3.3.3 创新拓展模块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及技能大赛等为抓手,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联合协同指导,设置科研训练项目和专业技能比赛,加强学生的科研素养训练。

4 结语

猪生产学行业企业课程的建设从养猪生产基础理论知识、养猪生产技术、养猪生产工艺与管理以及养猪生产实践应用4 个方面进行,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着力塑造依靠专业就业的专业技术型、依靠考研深造的学术研究型和依靠个人特质的自主创业发展型3 类动物科学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双师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