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莉
位于沈阳市沈河区的五爱市场(五爱街)是中国最著名的批发市场之一。2002年,《五爱街往事》的作者三胖子(三姐)辞去公职,进入黄金时期的五爱街。她对五爱街的最初印象是:“热闹得像盆沸水,喧腾得跟个刚出锅的白馒头一样。人与钱都像是刚从生产线上下来,新鲜的,冒着热气儿,最重要的是刺激。”但在五爱待得时间长了,三姐感觉它像个巨大的赌场,无数人抱着发财梦涌到这里,有人暴富,也有人血本无归……20年后,当她把有关五爱街的人和事写出来后,她又觉得“五爱就是人间。五爱就是人生。五爱是生命也是生活。五爱是片段也是整体”。她在自序中提到,自己也曾想过要将五爱系列写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画卷,但是后来发现不行。“我笔下的小人物,他们平凡、渺小、卑微且肤浅。经历创伤与痛苦,内心饱受相遇的快乐与分别的悲伤的煎熬。他们争取也妥协,遍体鳞伤却依旧蚁一样努力搭建在他人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的人生。目的只有一个,如同当初投身这里当个体户一样——他们只是想活着,和更好地活着。”全书12篇故事,三姐记录下了时代沉浮下的世相百态。《五爱街往事》不仅是关于五爱街的故事,更是关于时代变迁和人性的故事。
我是在杨本芬阿姨的处女作《秋园》中第一次看见“豆子芝麻茶”这个词。这是湖南地区的一种特色茶饮,用茶叶、姜、盐、(炒熟的)豆子和芝麻冲开水配成。家里有客人来,一碗豆子芝麻茶是考验主妇的麻利程度和好客与否的重要标准,是一种生活日常。豆子芝麻茶持续出现在杨本芬的作品中,如今,这五个字终于成为她第四本作品的名字。不知道离家多年并在城市生活的杨本芬现在有没有常喝豆子芝麻茶,但它在她的生活中肯定有着特殊的記忆。在新作《豆子芝麻茶》中,杨本芬一如既往地运用温柔悲悯的笔触,书写“小人物”的故事。她将目光投射到三位女性的婚姻上,讲述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的选择与担当。此外,她还回忆了与妈妈和哥哥一起经历的往事,以及两位至亲离世之际的锥心之痛。《豆子芝麻茶》的封面有这么一句话:“这不是奇迹,只是一个习惯了努力的人,在继续努力。”83岁的杨本芬仍笔耕不辍。杨本芬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写东西,跟别人打麻将、追电视剧、跳广场舞是一样的,都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时间。我喜欢写。写作就是表达,我是个喜欢表达的人。生活中我也没有别的爱好,幸亏能写点东西,带给我一个出口。否则那么多东西堆在心里,沉甸甸的。”
写作不仅是生活的出口,也可以创造出一个平行世界。作家颜歌是80后,曾获得全国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8年,颜歌的长篇小说《五月女王》拉开了“平乐镇系列”的序幕,还有随后的《我们家》《平乐镇伤心故事集》等,她营造出一个原汁原味的川西小镇平乐镇。而平乐镇上的人间烟火、方言民俗等,又都源自颜歌的故乡——四川郫县(今郫都区),那是她文学创作的生活源泉。《平乐县志》是颜歌的长篇小说新作,据说是其“平乐镇系列”的最后一部。《平乐县志》完全用四川话写成,具有非常浓郁的川西语言格调,小说戏仿古典的叙事风格,讲述了一个事关家族、地方历史、女性成长、官场政治、时代发展等多义主题的现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