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亮
10月26日,85后航天员江新林与汤洪波、唐胜杰进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举国瞩目中领命出征。江新林也是中国空间站项目启动以来,年龄最小的航天员。此前他开过坦克、駕驶过战斗机,如今又登上了太空飞船。这位出自贫困农家的子弟,是如何完成“人生三级跳”的?
好好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江新林1988年出生,家乡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乔庙村,他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农民父母不想让孩子继承自己“土里刨食”的生活,从小就对孩子们讲:“好好学习才能改变命运。我们小时候家里太穷了,没机会上学,但一定会尽全力供你们好好读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家中幼子的江新林,并没有被父母溺爱过,他每天放学后和哥哥姐姐一样,放下书包就拿起镰刀,去地里割草喂牛羊。但这并没有耽误他们的学习,江新林姐弟四人的成绩都在班上遥遥领先。
大姐二姐先后考上高中那一年,江新林家原本就贫困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见父母天天为孩子的学费发愁,作为长子的哥哥便利用暑假机会,外出打工给弟弟妹妹挣学费。江新林也主动跟着哥哥来到城里,成为工地上年纪最小的工人。
这段艰辛的打工经历,深刻地印在江新林脑海中,每每回想起来,他就更能理解父母的嘱托:“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从小学到高中,江新林一直成绩优异,但他却是个性格低调的人,喜欢把奖状放在学校或是夹在书本里藏起来。而不像别的学生那样,拿出来向同学们和家长炫耀。“身为一名农村学子,每天花着父母的血汗钱坐在课堂上读书,我本来就应该拼出好成绩。”江新林这样认为。
考上高中后,他的成绩稳居全班第一,大姐更成为村里唯一的大学生。
快高考时学习十分紧张,江新林每晚12点之前没睡过觉。父母忍不住劝小儿子:“想玩的时候你就玩一玩,别学得太累呀!”江新林一脸认真地反问:“马上都要高考了,还让我玩?我要超过我大姐。”
但接下来,与江新林同年参加高考的二姐考得不太理想,想复读一年。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是:父母还要供大姐读本科,实在没能力同时再供俩孩子读书了。
江新林思考一番后,决定报考军校,给家里减轻负担。2006年,江新林被原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录取,成为一名坦克驾驶学员,由此开启了他向往的军旅生涯。
四年军校生活中,最让他刻骨铭心的记忆是到甘肃嘉峪关实习:酷暑难耐的炎夏,地表温度高达50℃,滚烫的坦克车内车窗紧闭,只有一个小风扇呼呼转着。坦克车开起来后扬沙飞到车内,被风扇叶加速打到脸上生疼。而且坦克操纵起来特别重,还“嘎吱嘎吱”响,驾驶这个“铁家伙”需要上肢有力量。
在大漠中“炼”成航天员
2010年江新林毕业分配时,正赶上空军从军校毕业生中选招飞行员。获知消息后,他内心产生了更高的理想追求。“比陆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飞行员的情怀和理想。”江新林被这句空军招飞的宣传语打动了,最终通过考核,进入了空军航空大学。
江新林在军校的那些同学们,这时都已经毕业成为军官,在各自岗位上开展工作。从一名装甲兵变成了飞行学员的他,却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要从头开始学飞行专业理论,以及飞机驾驶技术。
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江新林成为班里第一个“单飞”的人。他很享受驾机翱翔蓝天的快乐,第一次驾驶战斗机时,江新林操纵着控制杆在云端自由自在地飞,有一种“天大地大任我翱翔”的快感,心胸和视野都变得开阔了。
但飞行员是一个光荣和危险共生的职业,堪称“刀尖上的舞者”。在一次训练中,江新林遭遇了不小的考验。那天,当他驾驶飞机在跑道滑行,把油门加到最大准备起飞时,却见发动机转速指针突然摇摆不定!
这时的飞行速度,已经接近每小时200公里,眼看着战斗机就要抬升前轮起飞了。江新林必须在几秒内作出决断,否则就错过了停止起飞的时机,造成可怕的后果。来不及犹豫,他果断收光油门,放减速伞,刹车减速……最终将即将失控的飞机,安全停在了跑道上。事后,他还因为处置正确及时而获得了嘉奖。
在此后八九年间的驾机生涯中,江新林共安全飞行1000余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因工作积极,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好,他还被任命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副大队长。
2018年,国家启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计划时,江新林正在外执行任务。教导员特意打来电话,通知他报名。一路过关斩将,江新林幸运地走到了最后。但在等最终结果的阶段,江新林还是心无杂念,一如往常地进行着飞行训练。宠辱不惊、处事沉稳,正是一名优秀飞行员必备的素质。
2020年9月,江新林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后,他要在一年内学完30多门理论课程。这让江新林犯了难:高中时他严重偏科,需要背知识点的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是江新林的弱项,物理、化学则是他的强项。
但别无选择,一年内他要学完全部科目,并通过考核才行。江新林只能咬牙去啃“硬骨头”,把大量的知识点逐一理解消化吸收,晚上12点前从没关过书桌上的灯。
在转椅训练中,江新林一开始感觉很不适,反应特别强烈。尤其是在前后摆头的时候,冒虚汗、恶心、头晕的症状会加剧,他感觉都快要呕吐了……结果考核成绩是二级,相当于良好。
但对于这个成绩,江新林并不满意。他选择加练“打地转”:每天回到宿舍后,他都会一只手抓着另一侧的耳朵,原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坚持练习一两个月后,他的不适反应减轻了,训练成绩也从二级提高到了一级。
2022~2023年间,江新林和队友们又进行了海上生存训练,以及空间应用实操训练等,几乎每一天都被各种“高能训练”填满。他说任何岗位都需要付出,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需要从思想、心理、身体、知识、技能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训练、打磨和锻造。
登上“神舟十七”前一刻才告诉家人
2023年10月,经全面考评,江新林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即将与汤洪波、唐胜杰一起,去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35岁的江新林,也成了中国“天宫”项目启动以来最年轻的航天员。
但他没有把这一喜讯告诉家乡的父母,始终对他们“封锁”着消息。这是基于他所执行任务的保密性,再则也怕爹娘担心自己。直到江新林即将出征时,远在河南老家的父亲才从电视新闻上获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中,居然有他的小儿子!
“新林,你被選上了吗,真的要去飞天了?”父亲给他打来电话,激动询问道。“是的,爸。”江新林微笑回答,声音平静。父母在电话那头叮嘱江新林:调整好心态,别太激动,稳稳当当地飞上天!江妈妈说她并不担心儿子这趟“出远差”,因为她相信国家,相信孩子的能力。
只是在临挂电话前,母亲提出了一个要求:“妈盼着咱家18口人,能合拍一张全家福。”平时江新林在北京工作,已经很久没顾上回家乡了。母亲说,上一次全家团聚还是在他结婚时,那时拍的全家福是14口人,现在已经变成18口了。“放心妈,等我出征一回来,就带着李芳和俩孩子回家乡看你和俺爸,拍一张新的全家福。”江新林在电话中用河南话宽慰母亲。
他妻子李芳是一名教师,始终全力支持着江新林的“飞天”事业。当他外出执行飞行或训练任务时,李芳就独自承担起家庭责任,照顾一双儿女的成长和教育。
10月26日,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江新林与汤洪波、唐胜杰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我们将不负时代,以奋斗的姿态奋力奔跑。”在飞向太空之前,江新林郑重地宣誓。随后,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江新林他们被送入了太空……
为方便江新林的父母观看发射直播,村里还提前为他家安装了宽带网络。当江爸爸、江妈妈和乡亲们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到小儿子出征太空的直播画面,不禁泪湿眼眶。
乡亲们则充满自豪地说:“新林不光是咱村唯一考进军校的人,这下还飞上天啦,厉害!”“家里4个孩子3个都考上了大学,现在还出了一名航天员,新林爸妈了不起啊!”
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包括江新林在内的三名航天员,均通过直播镜头表示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0月26日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七号乘组入驻“天宫”。这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也意味着我国实现了30战30捷的目标。
对于自己为期半年的太空驻留生活,江新林依旧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干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