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忠
课堂是体现学校管理文化、教育观念、师生素养、教学水平的重要窗口。无论是新课标下中高考评价从关注知识与技能转向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还是国家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民办学校生源结构变化以及“双减”政策带来的变革,都表明新一轮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思课堂的推出,无疑为学校的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学习“金字塔”表明,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境,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让学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是学思课堂建设的主要目标。
让学思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建立满足功能要求的新的课堂形态。为了避免课堂结构模式化、教条化,我们将课堂结构要素化,致力于建设既有统一的教学范式,又体现学科特点,并能融入教师个人风格的“双语课堂”。
学思课堂要具备五个基本要素,即目标导向:分解、分层并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目标;任务驱动:科学且针对性强的学习清单;体验感悟:切实有效的学习活动设计;合作探究:合作共进的学习组织;素养提升:具有激励性的学习评价。
通过五个要素的实施,基本建立起了“我自学”“我展示”“我质疑”“我探究”“我评价”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新型课堂。
学思课堂推出后,我们结合初中的教学实际,确立了三步走的主题式推进策略,第一步“学堂”建设;第二步“思维型”课堂建设;第三步“差异化”课堂建设。三个阶段各有侧重,评价标准因阶段而异,不同阶段要求又彼此融合。
1.变讲堂为学堂,体现以训练为主线
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开展学思课堂的达标创优活动,比较好地解决了主导与主体、讲与练的关系问题,初步实现了“变讲堂为学堂”的目标,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传统课堂老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少(被动接受),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针对这种现象,首先,我们在时间比例上提出硬性要求,一节课必须有学生练的环节,且训练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0分钟。其次,解决讲与练的质量问题。在“讲什么、怎样讲”的问题上,要求教师做到“五讲”:讲在知识的重点处(依课标而定),讲在生活的链接处(生活经验),讲在学生的疑惑处(着力解决学习中疑难问题),讲在思维的生发处(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辨能力),讲在情感的升华处(素养立意、思政渗透)。在讲清、讲透、讲活的基础上实现素养提升。
在“练什么”的问题上,我们出台了《校本作业编写方案》,经过近三年的完善,现行校本作业的三大板块,因科目、年级、课型实际而异,与课堂有机融合,助力学生的课堂学习,实现了减负提质的目标。“课前自学”一般是一些必知必会的内容,在课前或课堂前几分钟完成,目的是让老师了解学情,落实先学后教的要求;“课堂演练”在课堂的推进过程中使用,要求必须给学生留下时间思考、动笔,落实以训练为主线的要求;“课后反馈”目的是检验当堂学习效果,评价目标达成情况。
2.变知识型教学为思维型教学,体现以思维为核心
在“学堂”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时,我们及时提出“思维型”课堂建设的要求,开展学思课堂之思维型课展示研究活动,意在研究学与思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让师生在经历了形式上的变革后,从内涵上深度推进学思课堂建设,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传统课堂教知识的多,思维训练少;求同思维多,求异思维少;预设的多,生成的少。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课内推行“问题式教学”,强调学必有疑,疑必有问,问题来自于学生。同时,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促进知识的运用与迁移。
功夫使于课下,本事使于课上。为保障学思课堂的持续推进,我们构建了“三级教研”体系,优化教学研究,将弄清“九点”(重点、难点、考点、知识分化点、目标分解点、易混易错点、激趣点、思政渗透点、思维训练点)作为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并形成教案首页。同时,在教学设计时,强调问题设计,并形成问题链,助推课堂深度学习。
课内课外相得益彰,学与思和谐统一,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为此我们开展“学品”建设,进行学法指导。作为寄宿制学校,我们改变周末和假期作业的布置方式,主要布置实践性作业、自主探究性作业,让学生的思维有源头活水。
3.变“一刀切”教学为差异化教学,体现以因材施教为主策
关注學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意在研究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学校在2021年出台了《差异化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在目标、任务、评价等方面,落实因材施教要求,并将此要求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2022年,我们尝试走班教学,目的也是以此促进不同的个体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
在作业方面,实施“三分”作业即分类、分层、分时,分类指的是将作业分为“主作业”“辅作业”“自主作业”;分层指的是作业的设计要有梯度,体现差异化;分时指的是对作业的量和完成时间进行了规定。
在学思课堂建设中,活动推进,以赛促研、以研促学,教师全员、全科参与,多次组织学思课堂推进会、研讨会;开展学思课堂随笔、案例、作业设计大赛;专家引领是学思课堂深入推进的重要措施,每年都邀请省、市、区教科研中心专家走进学校,现场指导。我们高兴地看到了教师教学观念与方式的优化,看到了讲堂变学堂的显性效果,看到了“思维型”课堂引领下课堂教学的迭代升级,看到了“以教师的发展引领学生成长”理念的落地。近三年,有30余名教师参与了太原市名师工作室的学习与研究,20多名教师在省、市、区课堂等各类大赛中获奖。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习品质明显提升。2023年中考扭转了前两年的颓势,非毕业年级也在市、区统测中名列前茅,全面实现了“质量攻坚年”的目标。《“双减双新”背景下的学思课堂建设和“三分”作业设计》荣获太原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钻研一经苦数载,登顶高峰放眼天。学思课堂符合认知规律,顺应课改潮流,着眼考改要求,助推了质量与素养提升。我们相信只要在学思课堂建设的路上不懈追求,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作者系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初中校长)
责任编辑郭维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