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超
为什么现在有些学校的课间,不能像很多成年人回忆的那样在校园里跳皮筋、丢沙包、踢毽子呢?我想,除了老师占用下课时间、厕所设置不太合理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课间活动存在一些很难避免的安全隐患,而学校最怕孩子们出安全问题,因此,“课间圈养”成了不少学校保障安全的无奈之举。
社会层面,相关部门要完善立法,从法律层面为学校撑腰。据了解,多地已经出台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从法律层面对事故各方责任进行了严格界定,为校方管理进行松绑。这就给学校解除了后顾之忧,只要提前做好安全预案、安全教育、安全提醒,尽到该尽的职责,出现意外时学校无须过度担责。
学校层面,校方要把安全教育做牢做实,不断强化。我校领导充分利用安全演练等大型活动为学生普及安全知识;作为班主任,我也会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安全老师则会在安全课上更系统、更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多管齐下、常抓不懈,把安全意识牢牢植入每个孩子心中,让他们知道哪里有危险,如何去防范。
除此之外,老师还需引导学生尝试有益的课间活动,而非让学生随意在楼道跑跳打闹。我校鼓励孩子带便携的活动器具到校,如跳绳、毽子、各种球类等,用于课间活动;校园设有专门的活动区域,有双杠、双间肋木、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为孩子们的课间活动提供多样化选择;我校还开展了劳动教育系列活动,下課后,孩子们会在自己班级的专属菜园为植物浇水、松土等,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家庭层面,家长不能一边要求学校让学生多进行课间活动,一边又对学校的安全责任无限上纲上线。既要认识到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要明白校园安全隐患有着诸多偶发性而难以完全杜绝。只要不是学校主观过失导致的安全事故,家长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与容错率。家长的非理性过分关注,往往会导致学校开展相关工作时缩手缩脚,而最终受损害的还是孩子的身心健康。
破解“课间圈养”问题,需要多方联动,携手合作,才能让孩子们的课间十分钟丰富多彩。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城区东吕匠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