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能增加幸福感,但有种情况例外

2024-02-05 01:16欧阳云霜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1期
关键词:丧偶亲密关系人际

欧阳云霜

来自英国雷丁大学的研究者对178名35岁以上的参与者进行了长达21天的追踪研究,要求他们用日记记录每天的独处时间和与他人互动的时间,同时填写压力、生活满意度、自主性和孤独感量表。做相关分析后研究者发现,平均而言,独处时间越长,孤独感受越强烈、不满足感越高。但是,如果一个人是主动选择独处、减少社交,不仅不会降低幸福感,还会让他们感到放松、充实、无压力。

“独处空间对很多人来说是生活琐碎的避难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敏婷介绍说,“适当独处能够让人从社交压力中解脱出来,在紧张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喘息之机,有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独处期间,我们可以不受干扰地、投入地做自己想做和喜欢的事,获得彻底的放松,有助心理能量恢复。一个人能够自由自在地思考和探索,还会激发创造力和灵感,带来生命的喜悦。”

鉴于独处拥有诸多心灵治愈力,张敏婷建议有条件的人应每天都拥有一小段独处时间,至少每周有一两次独处的机会。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做顿饭、出去散散步、整理一下衣柜、阅读一章节书、做一个旅行计划、翻阅旧照片等,都能带来宁静与惬意。如果工作、上学、孩子等占满你的生活,上班路上独自散步15分钟,孩子睡觉后花20分钟安静地休息、冥想一会,学习间隙简短地写篇日记等,也是很好的“充电”方式。

有人想要“一个人静静”,而有的人却渴望人际的热闹与温暖,那些被动独处的人最可能感到寂寞、孤独。张敏婷说,被动独处通常有3类情况:一是“没啥朋友”,指人际关系数量不足,如缺乏亲密好友、独居老人没有亲戚往来、个性孤僻不善交际等,造成“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的孤独;二是“不需要我了”,尤其是那些突然离开了社会关系的人,如离职、离婚、丧偶、退休等,会有被社会抛弃的感觉;三是“没人能懂我”,指人际质量不高,虽然亲友不少,但达不到自己内心想要被理解、被关注、被满足的要求。长期体验这些孤独感的人,患精神心理疾病风险更大、认知能力衰退更严重、身体免疫系统衰弱,寿命也可能因此缩短。

因此,总感觉自己孑然一身的人,要有意识地及時干预与调节,减少孤独的侵蚀,以免发展成更严重的身心问题。张敏婷建议:

1.提高独处能力。把一个人的生活过好,增加自身的生命质量,向外的需求会相应减少。多关注积极的事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让自己活得更加充实、有意义,能自己与自己作伴。

2.主动接近人群。只要够主动积极,抱着真诚、尊重的态度,结交朋友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减少孤独感,不能守株待兔。多参加社交活动,与朋友、家人或同事聚会、聊天或一起做些有趣事,增加社交互动。也可以加入兴趣小组或爱好社团,如健身俱乐部、读书俱乐部、老年大学等,找到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提升社会归属感。

3.建立亲密关系。缓解孤独最强的“药”是爱,包括亲人间的爱和伴侣间的爱。家人间,尤其是两代人间多做一些生活分享,彼此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和陪伴,用家庭温暖消解孤独感。存在离异、丧偶情况的,调整心情一段时间后,可积极寻找合适伴侣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重新体验爱意、感受幸福。

(摘自《生命时报》)

猜你喜欢
丧偶亲密关系人际
Outpatient hybri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with SOUTE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followed by endoscopic suturing of the mucosal defect: A case report
丧偶后的老人该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亲密关系不会真的无疾而终
聪明的人善于经营亲密关系
丧偶老人多孤独 银发找伴顺自然
搞好人际『弱』关系
暴力 亲密关系中的致命毒瘤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如何拯救一段“丧偶式”婚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