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A级景区空间结构演变及可达性研究

2024-02-03 04:55孟建伟王旭辉张宏立林英华3通信作者
技术与市场 2024年1期
关键词:内蒙古景区空间

孟建伟,唐 兵,王旭辉,张宏立,林英华,3通信作者

1.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2.聊城大学历史与文化旅游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3.聊城大学黄河学研究院,山东 聊城 252000

0 引言

旅游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出行的欲望愈发强烈,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的比重不断提升,使得旅游经济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地位上更加重要。旅游景区是发展旅游产业、开展旅游活动为主要功能的空间地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根本物质条件[1]。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印发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价》标准严格执行,通过等级反映某一区域旅游的发展水平,旅游景区等级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旅游地资源吸引力的大小、旅游接待能力的优劣以及交通可达性的强弱,而旅游景区的知名程度和品牌效应也将是区域旅游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代表旅游质量和水准的A级景区的空间结构(包括分布格局、分布数量)是影响游客行为和地区旅游效益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交通是实现游客在旅游空间上转移的重要载体,也是联系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纽带,在分析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旅游景区与交通之间的关系,对景区的可达性进行研究,是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2],对于推动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和因地制宜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

关于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和可达性研究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国外学者对于旅游空间分布的研究从早期将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和方法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定性分析,逐步向运用数学模型和地理学方法的定量分析转变,Thomas et al.[3]基于分形理论对旅游空间格局的行程过程进行了探讨。国内对于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朱竑 等[4]以中国2 286个A级旅游景区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随着我国旅游景区的逐渐发展,形成了“中间疏、两端密”的分布格局。无论是在空间分布还是在时间变化上,A级旅游景区都与人口分布、区域的地形地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在研究尺度上做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分别从地理分区[5]、城市群[6-7]、省域[8-12]和市域[13-14]的层面展开,对于高等级的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又有了较多的关注[12,15]。国外学者对旅游交通研究相对成熟,Andreasen et al.[16]认为可达性被看作限制流动性的关键性因素,城市交通系统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有限的可达性,对出行的流动性具有一定的约束。Medlik[17]指出出行距离的远近、时间消耗的长短以及金钱成本影响着游客对于路径的选择。Shaker et al.[18]则以巴基斯坦阿尤比亚为例探讨了交通网络对于保护区旅游业的影响。国内对于景区可达性的研究体现在对象和尺度上,在研究对象方面,曹芳东 等[19]运用耦合关联模型探讨高速公路流和景区旅游流之间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在研究尺度上,研究聚焦于省域[20-21]和市州[22-23]。

对于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的研究,刘丽梅 等[24]于2016年运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等分析方法对内蒙古旅游空间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内蒙古263个A级景区等级呈现不均衡的两核集聚分布,且规模度和优越度低的结论。周海涛 等[25]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空间“热点”探测、核密度、重心迁移等方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景区时空分异特征,从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社会经济、资源禀赋、政策制度等方面构建影响指标体系,分析影响景区分布的因素。董宝辉 等[26]以内蒙古124家4A级以上的高等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计量分析方法、最邻近系数法、地理集中指数和区位熵等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内蒙古全区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针对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分布采用计量地理方法,并取得一定成果,随着国家对于旅游资源等级评定工作的开展,内蒙古的A级旅游景区数量有所增加,现有研究未能将内蒙古所有旅游景区进行全覆盖,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因此本文以内蒙古A级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其分布特征,并将旅游景区的可达性纳入研究范围,解释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可达性,为制定内蒙古旅游发展战略提供相关实证和理论依据。

2 研究区域

内蒙古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同地方流传的民间轶事、历史故事及不同时期的建筑群和防御工事、皇家园陵都给内蒙古旅游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2017—2019年这3年旅游业收入逐年增长,内蒙古旅游业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平均为23.8%,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20年以来,疫情对于内蒙古地区的旅游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后疫情时代激发旅游新活力势必会让内蒙古旅游经济再上新的台阶。

内蒙古地区幅员辽阔、东西跨度广、旅游景点分布多,交通的便利性成为影响出行因素之一,地区所包含的景区数量和质量影响着人们对目的地的评估,而景区之间的可达性是实现游客流动的前提,游客在了解景区可达性的基础上对出行目的地进行选择。但受制于游客出行时间的限制,且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旅游景区大空间尺度的跨越,因此探讨景区的时空分布和可达性对游客空间流动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平衡地区之间旅游资源的分布,指导旅游合理开发;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地区路网、优化出行路线,为旅游和交通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3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内蒙古A级景区数据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截至2022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已有A级旅游景区428个。将旅游景区作为点要素,通过百度坐标拾取器提取各旅游景区的经纬度坐标,部分景区无准确坐标位置的,选取其最近标志性地点进行坐标提取,底图数据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获得,在ArcGIS 10.8中导入坐标采用Xi’an 1980地理坐标系对景点要素进行可视化处理,再通过投影工具将点要素转换为墨卡托投影坐标,建立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数据库。

由内蒙古A级景区按等级数量变化趋势(见图1)可知,自2000年公布第1批A级景区到2022年年底,内蒙古A级景区数量呈现出逐年的增长趋势,从最初的1个增长到428个,2016年A级景区数量增长了57个,涨幅最大。按照不同等级景区的增长数量来看,5A级景区增幅最小,在20年的时间里仅增加了6个,4A、3A级景区增幅较大,在2016年增幅达到最大,数量分别为29个和17个,2A级旅游景区呈波动式增长。

图1 按等级划分内蒙古A级景区数量变化趋势

3.2 研究方法

3.2.1 最邻近指数

最邻近指数表示点要素在空间上的邻近程度,将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以点要素呈现,测量每个点要素与最近邻的点要素之间的距离,再计算所有最近邻距离的平均值最邻近指数。

3.2.2 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是用于测度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

3.2.3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用于探究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均衡程度。

3.2.4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能够直观地反映旅游景区集中和离散的程度,用景区的点要素利用自适应带宽的核密度分析方法对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分布密度进行研究。

3.2.5 标准差椭圆

标准差椭圆原本是用于分析研究空间分布方向性和趋势变化特征的,本文则用于反映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方向特征及时间变化趋势。

3.2.6 可达性分析

可达性是空间中确定地点到另一地点的方便程度或者难易程度的定量表达。景区可达性则是指从一个景区到另一个景区的便利程度。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景区空间分布总体特征

从总体来看,内蒙古A级景区总体呈现“疏密交错”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市域的分布上,各市拥有的A级旅游景区数量差异大,其中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以及鄂尔多斯市A级景区数量比重占到了全区的47.66%,个数分别为53、47、57、47个。按照景区的等级划分,拥有5A和4A级景区最多的城市均是鄂尔多斯市,其次阿拉善盟、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各分布1个5A级景区。各地市之间的不同等级的景区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4.2 景区空间分布的类型

通过ArcGIS 10.8空间分析软件,计算内蒙古整体及各地市之间的最邻近指数。从内蒙古整体来看,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最邻近指数2010年、2016年、2020年分别为0.709、0.533、0.377,最邻近指数小于1,p值为0.000,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变化趋势呈现出显著集聚性特征。从地市层面来看,呼和浩特市最邻近指数为1.460,p值为0.000,呈现出显著的分散型分布特征;乌兰察布市最邻近指数为1.05,p值为0.034,小于0.05,说明该城市空间分布特征上呈现随机分布;其他地市之间的最邻近指数均小于1,p值在0.00~0.05,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些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集聚分布。

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得出内蒙古A级景区的基尼系数为0.979,表明内蒙古A级景区呈现集中分布,这与地理集中指数和最邻近指数结论基本一致。但是分布均衡度C为0.021,因此景区的空间分布的均衡度低。

4.3 景区空间密度特征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内蒙古A级景区的分布密度变化情况,本文分别选择了2010年、2016年、2022年3个节点,运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对内蒙古A级景区的集聚状况进行进一步分析,运用自然断点法将密度等级分为5级,生成内蒙古A级景区空间分布图,可以看出内蒙古旅游景区呈现“一核中心,次核心分散分布”的分布特点,核密度集中区也呈现出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为核心的逐步扩散的形态,且在2010—2022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呼伦贝尔中部、赤峰中南部以及兴安盟东南部为次核心的旅游景区的集聚区,高密度核心区一直保持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附近没有变化,高密度空间覆盖范围已扩散至巴彦淖尔的大部、阿拉善盟的东部地区,说明随着内蒙古旅游景区评定工作的不断推进,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等经济发展强势的地区对周边带动辐射作用提升,周边的旅游景区和旅游设施更为完善,旅游服务更加成熟,且呼和浩特作为一个相对大型的交通疏散中心拥有着完善的交通网络系统和充足的客源市场,并向周边旅游地区集散,使得各地旅游景区空间联系显著增强,但整体上内蒙古旅游景区分布是不均衡的。

4.4 空间分布的差异性

为了更好地反映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不同年份的变化情况,本文将2010年、2016年和2022年的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情况导入ArcGIS 10.8,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内蒙古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差异,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是非均衡的,长短半轴的差距较大,则景区的方向性强,数据呈现的离散程度大,随着时间的变化,在空间上大体分布在西南—东北方向的地区,与内蒙古地区的形状保持一致,且离散程度较大,2010年长半轴的距离均大于2016年和2022年,说明该年度所入选的所有景区空间分布上的方向性最强,而2010年短半轴的距离均小于2016年和2022年,说明该年度数据呈现的向心力最强;平均中心从2010—2016年期间发生了偏转,说明内蒙古A级景区的分布重心随着时间的变换向西南方向转移,在2016—2022年期间保持稳定;2010—2022年期间椭圆扁平率基本保持在0.64左右,说明期间内蒙古旅游景区的分布范围基本保持不变。

将不同等级的旅游景区分别导入ArcGIS 10.8中,分析不同等级下的A级景区分布的方向性,从低等级景区到高等级景区,空间分布方向大体分布在西南—东北方向的地区,且扁平率大致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说明不同等级的旅游景区分布范围逐渐减小。不同等级景区分布重心的位置不同,从低等级到高等级分布重心呈逆时针逐渐向南—西南方向分布,整体的分布范围逐渐由东北方向向西南方向偏转。分布范围2A级景区长短半轴的长度差最大,该等级的景区分布方向性最强;3A级景区长短半轴的长度最短,且长短轴长度差小,该等级景区分布方向性最弱,数据呈现出一定的向心力。

4.5 可达性分析

将内蒙古路网数据导入ArcGIS 10.8中,参考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铁路设计规范,对不同等级的道路赋予行车速度,铁路100 km/h、国道70 km/h、省道60 km/h、县道40 km/h、乡镇道路30 km/h。运用ArcGIS 10.8网络分析工具,使用OB成本矩阵对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可达性进行评价。

内蒙古A级景区可达性大体呈现出“中间强,两边弱”的格局,其中可达性较好的地区位于内蒙古中部、中西部以及东部的少部分地区,中部地区覆盖了锡林郭勒盟地区的2/3,中部的乌兰察布、中西部地区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市全部覆盖,可达性好的地区A级景区分布也集中,呼包鄂地区作为内蒙古经济发展领先地区,拥有高密度的道路体系,并且所分布的大量铁路、高速公路以及省道以满足该地区庞大交通量。赤峰的中部及南部地区的可达性较好,该地区南部毗邻北京,素有“北京的后花园”之称,与北京经济往来密切,两地之间的要素流动需要以便捷的交通为基础,这也使得赤峰市的部分地区交通道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辽东南部和兴安盟的西北部地区显示出较好的可达性,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分布于省份的交接地带,与辽宁和吉林2个省相邻,地区之间存在联动,但是由于本身经济发展落后,与其他城市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内部可达性也不再明显。

5 建议

1)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促进地区间的联动。对于内蒙古整体来说,应当加大高等级景区的培育,打造高等级旅游景区品牌聚集区,打破高等级景区空间分布的极端化。锡林郭勒与阿拉善地区拥有辽阔的地域面积,但分布的旅游景区相对较少,较大的空间跨度和分散的景区分布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应当重视两地景区多样性发展。阿拉善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是我国沙漠化区域之一,可以立足沙漠特殊地域景观融合了蒙古族草原文化特色,依靠月亮湖、通湖草原、额日布丹霞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古岩画、广宗寺等历史景观资源发展旅游,打造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旅游服务是发展旅游业的重点,同时加大对于两地旅游资源的挖掘。其次,需要形成地区之间的联动,在旅游旺季时,旅游热门地区推出旅游规划线路,通过两地优惠联票的方式鼓励游客到其他地区游玩,实现优势互补。

2)完善交通网络,提升景区的可达性。呼伦贝尔和巴彦淖尔地区幅员辽阔,且呼伦贝尔的A级景区数量排在内蒙古各地市的榜首,交通网密度低制约了地区旅游发展,因此需要对道路修建和完善进行规划,提升旅游景区与交通的协调发展;同时设计完善的交通系统,优化公共交通和景区服务交通、私家汽车之间的衔接,提升游客自主选择性。

6 结论

本文通过收集内蒙古自治区A级旅游景区坐标信息导入ArcGIS 10.8,运用计量地理学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内蒙古A级景区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对景区的可达性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自西向东总体呈现出疏密交错分布格局,各地级市之间分布的景区数量差异较大,分布最多的呼伦贝尔市拥有57个,最少的乌海市拥有23个。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和大部分地级市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空间特点,但在分布的均衡度上不佳。2010—2022年期间,内蒙古A级景区的分布核心基本保持不变,形成了以呼包鄂为核心集中分布,其他次核心分散分布的格局。内蒙古地区拥有适于发展旅游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随着时间的发展,伊利、蒙牛等工业园区的工业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农业旅游资源和党史主题的红色旅游资源也进一步地涵盖,这些资源也主要集中在了中西部和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阿拉善盟和中部地区的锡林郭勒盟旅游业发展局限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上,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匮乏,且暂时没有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进一步挖掘,无法形成完善的旅游景区格局,导致两地景区分布数量严重少于其他地区。

2)内蒙古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大体为东北—西南方向,基本与内蒙古地形保持一致,离散程度大,2010—2022年分布重心逐渐向具有经济发展优势的西南的呼包地区转移,一方面说明在A级景区的评定上向经济发达地区侧重,加上呼包鄂城市知名度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前来,并向邻近周边地区扩散进行旅游活动,通过对景区资源的挖掘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依靠自身丰富的经济总量对旅游景区进行有效的反哺,不断地提升景区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期给与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从不同等级来看,除5A级景区外,其他等级景区分布范围基本保持不变,分布重心自低级向高级逆时针分布。这也暴露了内蒙古旅游景区的等级结构上存在着一些弊端,5A级景区的数量少,且分布在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和西部的阿拉善等地区,尽管上述景区拥有着相对较高的知名度,但像呼伦贝尔市和阿拉善盟、兴安盟地区的龙头景区难以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对于内蒙古旅游景区等级结构的发展应予以重视。

3)内蒙古A级景区的可达性大体呈现出“中间强、两边弱”的格局。呼伦贝尔和阿拉善地区地处内蒙古东北部和西南部的偏远地区,两地路网密度低,每百平方公里道路仅为4.1 km和4.18 km,在经济发展上与呼包鄂地区尚有差距,与赤峰地区相比缺乏像京津冀城市群庞大的客源地,加上其本身不是大交通枢纽的集散地,使得这些地区的景区交通可达性成为了旅游者着重考虑的因素。

猜你喜欢
内蒙古景区空间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空间是什么?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创享空间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