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名字”开展小学一年级主题式趣味识字活动

2024-02-03 13:33韩凤
江西教育C 2024年1期

韩凤

摘   要:汉字是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其形、音、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提示中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识字内容,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据此,笔者进行了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名字”为媒介的主题式趣味识字活动,巧借“名字”的形、音、义有效设计拼读、识字、释义等趣味活动,引导学生在读汉字、识汉字、用汉字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趣学拼读”   “趣识字形”   “趣释字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在他们学习语言文字的初始阶段,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美好情感,显得尤为重要。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运用的识字方法虽多,如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等,但学科教学的目的性过强,缺少轻松的氛围,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中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识字内容,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基于此,笔者开展了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名字”为媒介的主题式趣味识字活动,旨在从形、音、义三个层面有梯度地开展识字教学活动,以达到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兴趣的目的,实现“寓教于乐”。

一、开启“趣学拼读”之旅

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是常用的识字方法之一。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辅助工具,对学生后期的自主识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汉语拼音学习的基础,很容易出现识字困难的情况。例如,四声学习是汉语拼音学习的第一个难点,尤其是第二声和第三声的发音很容易因发音不到位而出现混淆。在课堂上,经过反复跟读,学生往往会看起来学得很顺利。可是,一下课,问题便逐渐显现,如声调辨不清、发音不到位等。这时,很多教师会采用以具体汉字的音来反向带动拼音学习的方式,如通过识记“鹅”来记住“é”的发音,使“é”这一发音变得更具体、形象。

不仅在四声学习中,在拼讀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应借助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的事物,从而更好地辅助学生的拼音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中不同汉字的发音不仅涵盖了汉字的四声,也融入了不同的拼读方法。教师可以以“姓名”为媒介,引导学生在趣味活动中不断练习拼读自己和他人的名字,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化被动拼读为主动拼读。这种拼读练习不仅可以带动学生提前学习拼音,还可以创造良好的氛围,增强汉语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学生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就能逐渐凭着语感自行拼读出来,这时的拼读才显得更简单,更能体现拼音的工具性和实践性。

(一)制作名字卡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示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知识。笔者任教一年级语文科目时,会带着学生做“名字卡”,在上面绘制一些简单的图案,并用拼音写上自己的名字。完成名字卡片的制作后,便让这些卡片在教室里流通起来。

教师可以以卡片为元素,布置“名字乐园”。“焦点效应”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体验,低年级学生渴望被教师、同伴认可。当学生的专属名字卡在同伴眼前“亮相”的时候,他就成了教室的焦点,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此外,黑板报也是一种宣传工具,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报的宣传性、教育性,开辟出“名字乐园”,将“人人都想成为焦点”这一心理效能进一步强化。

在开学初,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拼读自己的名字,并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引导学生带上自己的名字卡,到讲台上做自我介绍。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名字卡张贴进黑板上的“名字乐园”,邀请名字卡的主人扮演“小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教小伙伴拼读,在无形之中营造出一种自主学拼音的氛围。当学生学会拼读彼此的名字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玩具、宠物、动画人物等事物的名称,以这些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的自主拼读。

(二)促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开学伊始,学生彼此之间并不熟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拿着名字卡去交朋友。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同桌“结对子”,或者与前后座的同学一起练习,逐渐扩大交友圈。这种互动式交友练习可以在课间进行,也可以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久而久之,学生会将这种游戏带到生活中,拼读练习也会变得有趣很多。

(三)拼音找主人,“音”和“形”的初次会面

名字卡在教室里流通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将“音”和“形”对接,实现“音”和“形”的“初次会面”。教师可以随机选取若干学生的名字,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汉字,从而潜移默化地发挥拼音的工具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读拼音找主人”的游戏,即将名字拼音和对应汉字分别写在不同的卡片上,让学生以配对的方式进行小组活动,率先完成配对的小组获胜。此步骤不要求学生快速认字,而是注重对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对汉字的“音”和“形”有一个初步感知。

二、观名字之“形”,导向“趣识字形”之径

王宁教授提出,在学生识字的初始积累阶段,他们没有任何系统可以依托,完全机械化地识记汉字,并且以大轮廓的整体识记为主,不使用任何理性分析。这是一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绘图式记忆,立足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识字时,要有序推进,不能一味“灌输”。

(一)辨形认读

一般而言,学生都认识自己的名字。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从一沓名字卡片中找出自己的名字,并给用时最少的小组颁发小红花奖励。教师还可以请胜出的小组分享经验,鼓励学生记住同桌及小组其他成员的名字。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在名字卡片中寻找自己和小伙伴的名字,是辨形识字的过程,能够促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汉字。

(二)定位识字

在学生辨形认读的基础上,教师应促使学生学会自主识字,从若干组名字中提炼出部分生字,让学生先在名字模板中找到对应的字,然后依據名字推导出该字的读音。活动之初,教师可以先选取两至三个名字,接着逐渐增加名字的数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量。新课程标准指出,在第一学段,学生要认识有关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方、自然万物等方面的常用字;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对此,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且相对简单的事物名称,将它们扩充进名字模板中,从而逐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累生字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给学生的长远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三)以点带面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公共场所等真实社会场景中的文字。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同样的方法去学一学、认一认其他事物、人物的名字,包括一些店铺名称、广告标语等,并将自己识得的生字做成识字卡,教给班级里的其他学生。这时,教师可以将黑板报上的“名字乐园”更改为“识字乐园”,将学生平时生活中识得的汉字张贴在上面,营造出自主识字的氛围。

为了增加自主识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更关注字形本身,教师还可以和学生玩一些趣味游戏。以“一起来找错”游戏为例,教师可以出示一组名字,其中有一个名字中间有一个错别字,让学生选一选哪个才是正确的名字。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出示的名字组合都应是学生在之前的自主识字中已经学过的汉字。如果难度太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三、揭开“趣释字义”之纱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一个汉字从古文字发展为现代汉字,这个过程凝聚着中华文化的智慧,有着独特的价值。对汉字寻根溯源的过程,不仅是了解字义的过程,也是与文化对话,建立民族文化自信的过程。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当他们遇到同音字时,往往会因区分不清而胡乱应用。这时,教师需要带着学生揭开汉字“神秘的面纱”,以故事、儿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巧妙融入字义的解释。

(一)名字解说员

从古至今,中国人取名颇为讲究。一般而言,名字是由长辈赐予。名字沿用至今,虽然不同的时代会呈现不同的特点,但“有所寓求”这一特点却不曾改变。家长通过取名,对孩子寄予希冀和美好的祝愿。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做 “名字解说员”,说一说自己名字的寓意。通过讲解自己名字的特殊含义,学生对文字本身会产生更多的兴趣。每次交流过后,教师应在黑板上呈现大家一起交流的汉字,并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有一个学生叫“嘉怡”,教师在教学中补充道:“‘嘉’有‘美好、夸奖、赞许’之意,这是父母美好的祝愿。”

(二)智慧巧取名

人有名字,物品也有名字。例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卡通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找一找“冰墩墩”“雪容融”的寓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讲一讲其形象设计和名字的关联之处,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取名的智慧。随后,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试着给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宠物等取名,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取名。

(三)“我来猜一猜”

“猜一猜”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之一,在小学低段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和学生玩“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探究文字背后的含义。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电冰箱”“洗衣机”等物体的名字,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物体有什么功能;也可以向学生展示“桶”和“筒”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依据手电筒的外形,猜一猜“手电tǒng”的“tǒng”应该是哪一个字。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实现了直观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转化,也将汉字的“形”“音”“义”更巧妙地融合起来,强化了对汉字的记忆。教师以名字为媒介,能够让学生感受字义的无限妙趣,为学生的自主释义铺平道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让学生借助字典去释义。

总之,新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学生应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关注生活,是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语文学习应从知识本位走向生活本位。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突破教材的束缚,使教学内容向生活靠拢,积极营造在生活中学汉字、用汉字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汉字之初,就对汉字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璜土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