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金融强国: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4-02-02 08:32陆岷峰欧阳文杰
社会科学辑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金融服务现代化

陆岷峰 欧阳文杰

一、问题的提出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1〕,将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视为建设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强调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从提高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方面健全金融体系。2023 年10 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2〕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工作部署的首要措施中便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会议同时提出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背景下,构建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3〕

金融强国建设目标集中表现为一系列衡量指标,包括金融市场发达程度、金融体系运行水平、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金融全球化水平与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这是金融强国内涵的基础层面。以上述指标为依据建设金融强国,最终目的是通过强有力的金融体系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增强综合国力。〔4〕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既是建设金融强国的目的也是路径。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金融体系现代化的基础,其核心在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金融强国的建设路径与建设目标需要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相结合,产业是金融体系发展的基础,金融体系必须配合产业发展的需要。〔5〕

在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要求下,我们该如何构建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提高金融生态系统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适配性,如何从产业和金融相互促进的层面加强金融强国的内涵建设?

有学者认为,我国的现代金融体系应具有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6〕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中承载资源流动与配置的关键功能体系和运作工具,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需要从金融市场价格机制、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和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着手推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7〕在金融机构主体、金融服务方式、产业发展领域和企业主体类型方面,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和金融需求,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如在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商业银行进行的改革创新。〔8〕这些观点为建设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对现代金融的体系结构和理念进行了深度阐释。

我们需要把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目标对应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际需求和未来要求上,分析现代金融体系的体制机制、运行逻辑、组织建设和产品功能等。孙智君等将现代化金融体系视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金融与结构、组织、技术和政策等元素共同构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重点,而打造现代化金融体系又要在产业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等金融服务领域加强建设。〔9〕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回应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怎样的金融服务体系问题,但是对金融模式的构建和运作等问题未展开进一步讨论。

本文立足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建设目标,思考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和运转对金融服务的新要求,创新性地以丁伯根法则、现代金融体系理论、金融约束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探讨建设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的理论逻辑和框架,尝试回答现代化金融体系的建设路径和运行机制等问题,将研究视阈更多地聚焦金融市场要素、金融市场组织体系及其运作机制,尝试构建符合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要的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

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结构内涵及其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立足中国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结构内涵,厘清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的金融需求,以及维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功能运转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分析当前金融体系的短板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为建设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确立目标要求和方向路径。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结构内涵

从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10〕到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11〕,中国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总体来看,中国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动态产业体系,既具有时代适应性和竞争力,是当代领先的产业体系,又具有战略前瞻性,是面向未来发展需要的产业体系,是以创新技术和新比较优势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新型产业体系。〔12〕

中共二十大报告对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了阐述,从结构内容上来看,包括新型工业化、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再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新体系、数字经济和基础设施等方面。〔13〕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成要素的相关研究指出,中国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对基础设施、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子体系进行系统化升级改造,在结构布局上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战略上的安全性;对企业竞争力、产业链完整性和韧性、新兴产业集群优势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建立运转高效、协作顺畅、活力迸发的现代化产业组织体系;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和资源环境等主体与要素进行梳理、整合,构建产业技术体系和现代化创新生态体系;加大产业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等领域建设力度,提高现代化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14〕从国际比较方面来看,图1、图2和图3反映了我国与欧美主要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差异。与欧美等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道路不同,我国不能走脱实向虚的产业发展之路,我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要以实体经济为主体,以制造业为中心,要保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高的比重,充分发挥制造业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作用,通过制造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打好保证国家安全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产业基础。〔15〕

图1 主要发达经济体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图2 主要发达经济体服务业占GDP比重

图3 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变化

(二)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内涵特征的把握关键在于明晰其特征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对相关金融资源投入的需求,二是在现代化产业体系运转过程中对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的要求。

1.技术进步与产业创新要求金融支持创新生态的形成与良性循环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要义之一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目标,关键在于推动重大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重大技术进步包括可广泛应用型新技术和专业型应用技术创新。以具有竞争力和创新性的产业技术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要创新链和创新生态支撑。

创新链和创新生态的功能实现和机制运转以及各关键环节与核心主体的要素配置需要金融资源和金融服务的支持。第一,在创新链前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阶段,由于研究环节离市场化、产业化阶段较远,其经济价值难以完整体现,一般由财政资金支持,但在加快推进产业体系创新的目标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需要金融资源的长期支持。第二,创新链中间部分的中试环节具有较大风险,资金的消耗量也较大,需要多元化的金融资源支持,这要求金融机构提高对投资不确定性的风险容忍度。〔16〕第三,在科技成果进入创新链后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阶段时,其经济价值得以充分展现,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得以发挥,需要金融机构在评估其商业化价值的基础上,为规模化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第四,从整个创新链与创新生态运转层面来看,在前端科研的公共品属性和后端市场的商业化属性之间,需要建立与整个链条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模式,以推动价值激励从后端向前端传导,确保系统中的资源与价值相匹配。

2.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要求金融资源配置的逻辑转换与需求匹配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发挥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功能。一是转变金融资源配置的逻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改变过去对资产驱动型资金投放模式的过度依赖。二是金融服务要与企业的转型升级需求相匹配。要加大对企业应用新兴产业技术以及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例,我国大型企业的数字化支出规模为3万亿元左右,且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资金需求巨大,尤其需要外源性的资金支持(见表1)。三是要对绿色金融结构体系进行补充,发展转型金融。绿色金融重点支持低耗能绿色产业发展,而在“双碳”目标的刚性要求下,绿色金融的支持标准趋严,碳排放较高产业的低碳转型资金需求难以满足,需要相应的转型金融的支持。〔17〕

表1 大型企业数字化支出情况

3.数字生态与数据互联要求金融运行系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端化和智能化的产业体系,产业链各环节在多元化的联接互通中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协作。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对产业体系的系统化改造能力逐步增强。随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见表2),以及数字经济在三大产业中渗透程度的加深,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数字生态逐步建立,数据互联互通成为产业信息交互和产业协作的重要方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数字化发展使得产业及相关企业的金融需求表达方式也渐趋数字化,越来越多的金融需求隐藏在企业互动的数据之中,产业数字生态协作产生的金融需求也需要资金以数字化的方式流向相关需求节点,金融服务介入产业运转的方式手段和工具通道也需要数字化。这要求金融运行系统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与企业建立数字化方面的联系,利用数字化智能系统识别、捕获企业的金融需求,并在智能风控系统的支持下以数字化方式向相关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建立产业与金融的数字化协作生态。〔18〕

表2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状况

4.组织重塑与生态协作要求金融服务具有高度适应性与普惠性

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等产业组织形态为基础的产业组织体系愈加强调生态化协作,微观企业的连接方式和协作方式的变化也促进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协作方式的创新。在产业组织体系的生态化建设方面,一是要协调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要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以满足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二是要协调好地方产业之间的结构分布与资源配置,处理好地方竞争与区域协作之间的关系。既要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发展特色产业,也要加强区域之间的产业协作。这需要金融系统做好跨区域资源配置的协调工作,各类、各层级的金融机构要突破区域经营和业务壁垒的限制,满足区域产业协作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是在整个产业体系生态化运作方面,要发挥金融系统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通过金融运作引导资源流向更具生产效率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同时为其他地区和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方向指引和资金支持。

(三)金融体系的建设短板及其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制约

在我国产业体系的优化发展进程中,金融体系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金融发展取得的成就推动我国成为金融大国,但与金融强国目标还存在差距,金融体系的短板影响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成效。

一是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水平尚需提高,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和智能金融等新兴金融服务模式的发展还需进一步深化。现有的金融服务模式和运营水平难以适应数字化趋势下实体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不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和创新生态的形成。目前,在金融体系中银行占优势地位。商业银行传统的基于实物资产抵押的资金投放逻辑不符合以科技创新与应用为核心的科技企业、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限制了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建设现代化金融体系需要改进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金融服务思维,适应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逻辑。

二是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还未进入高级化和智能化阶段,既影响金融系统的创新水平,也影响金融服务难题的解决。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并未全面实现数智化,欠发达地区以及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步伐缓慢,部分机构甚至还未启动智能化运营的探索工作。金融系统的数智化建设和运营水平不协调,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等数字化基因较弱主体的互动性不强,金融科技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存在风险隐患。金融科技应用水平不高导致金融机构与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产业或企业对接不顺畅,无法满足其数字化发展的需要,中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农业经营风险评估与管理、长尾客户开发等难题也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

三是金融服务的普惠化程度和生态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金融市场供需两侧的发展难题共同制约着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服务的普惠化程度和生态化建设方面存在短板。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仍然不高。产业金融和商业金融发展失衡,对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协作的金融服务质效有待提升。

四是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不强,金融领域的部分风险隐患和风险事件对实体企业发展造成冲击。近年来,P2P 平台爆雷、平台资本乱象、地方小型商业银行破产以及房地产金融危机等金融风险事件相继发生,金融混业经营和金融风险交叉的影响范围呈扩大趋势,不仅使金融监管面临挑战,还存在金融风险外溢的风险。这会对实体企业的资金链造成冲击,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五是金融国际化水平有限,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不足。在金融开放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且存在贬值压力,我国对外投资收益表现不佳,金融国际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不足影响实体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产业链的国际环节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导致实体企业抵抗国际政治经济风险的能力不强。

三、构建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的理论逻辑与思路框架

丁伯根法则等理论是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对构建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起到指引作用,为路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框架。

(一)丁伯根法则: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模式

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对国家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认为要实现一定数量的政策目标,就需要与之对应的不少于这些目标的有效政策工具,这被称为丁伯根法则,该法则在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为政策工具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19〕根据丁伯根法则,我们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与其对金融服务的要求相对应,可以得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需要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模式,因而需要推动金融服务模式改革。

(二)现代金融体系理论:确定构建现代化金

融生态系统的关键元素

陈云贤将现代金融体系概括为六大子体系,包括金融市场要素体系、组织体系、法制体系、监管体系、环境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体系;〔20〕王彩萍和李建平则在此基础上对现代金融体系理论进行了丰富。〔21〕以上研究为本文构建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提供了参考(见表3)。

表3 现代金融体系的理论框架

(三)金融约束理论:明确有为政府在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建设现代化金融体系需要推动金融的充分发展。在金融规模、金融功能、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在全社会的渗透率取得较大发展成效的条件下,现代化金融系统的构建才具备基础条件。麦金农和肖提出的“金融自由化”发展思想以金融市场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主张减少甚至取消政府规制对金融市场的干预,鼓励金融市场的自由发展〔22〕,这一理论为经济和金融的市场化提供了路径参照。在20 世纪90 年代,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失败,导致该理论受到质疑。

赫尔曼、穆尔多克和斯蒂格利茨等人发现市场具有不完全信息特征,并将其运用到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的融合分析中,他们认为金融市场的竞争是不完全的,主张政府应对金融市场发展进行适度干预,在不否定金融自由化发展意义的前提下,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23〕。这一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制定金融发展战略更具指导意义。我国的金融发展历程表明,金融市场发展过度自由化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构建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代金融服务模式需要克服金融市场化过程中过度的逐利取向和道德风险等问题,也需要引导金融体系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提高金融体系对实体产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和普惠性。这需要发挥政府对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四)公共选择理论:关注政府的行为动机与区域协调发展

建立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进行干预,因此政府的利益也应纳入考量范围,应健全地方政府的利益平衡机制,这直接关系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的建设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展开竞争,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各地区是落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主体,是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成果落地实施的主要空间,金融服务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也需要地方政府的有效协调。在构建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政府利益分配问题,健全政府、产业和金融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会反映公众的利益诉求,但是政府只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理者,在制定政策时政府有其自身的利益考量,可能与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冲突,政府的逐利动机以及关键决策者的价值追求也会对政策制定产生重要影响。〔25〕构建现代化金融服务模式需要正视并重视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对战略推进的影响,应将政府的逐利行为规制在合理的制度框架内,使其有利于现代化金融服务模式的构建。做好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协调工作,谨防地方政府之间的过度竞争对社会公共利益带来损害。

通过对上述四大经典理论的分析,明确了构建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金融生态系统的必要性,确定了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和总体框架,厘清了有为政府对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关注并协调好各级、各地区政府部门的利益关系(见表4)。

表4 主要理论及其指导方向

四、构建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

建设金融强国需要提高金融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适配性,提高金融体系赋能产业发展的效能,构建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在策略安排上,分为两个维度:一方面,围绕现代金融体系的六大构成要素打造系统化的金融生态结构体系,充分考虑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对金融体系运转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围绕“政府—产业—金融”三大结构主体,构建适应我国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现代化金融生态运行机制,注重市场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的平衡,充分考虑政府参与的必要性和政府利益的协调问题。

(一)围绕产业发展要素的高端化需求完善金融市场要素体系

产业体系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包括提高投入要素的科技含量、新兴高端要素的供给水平以及金融要素的配置效率。

1.建设功能完备的科技金融系统,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循环作用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提高产业体系的技术水平,推动新兴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应用。技术从研发到测试再到商业化应用离不开现代化金融服务的支持。要建立功能完备的科技金融系统,包括风险投资、科技信贷、多层次资本市场、科技保险、产业投资基金和政府基金等金融板块。一方面,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助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为创新技术在产业体系中的深度应用提供精细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系统升级和转型发展等方面的资金难题。

建设科技金融系统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要将政府金融资源和市场金融资源充分结合,在调动金融市场资源的同时,合理利用财政资金、科技政策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政府资源,打造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系统;二是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发力,重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为中小微科技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建立渠道,也为科技创新资金退出市场打开通道;三是创新产业金融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产业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深度参与和技术理解力优势,开发具有高度产业适配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案,提高产业和金融的利益关联性,实现互利共赢。

2.推动数据资产市场与金融市场深度融合,激发金融产品创新活力

产业体系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的过程中,数据成为产业发展的要素之一,产业生态也是数据要素的重要来源之一。推动金融体系与数据资产市场深度融合,一是要加强对数据资产市场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为数据搜集、整理、挖掘、价值评估和交易流通等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二是要推动金融数据系统与数据资产市场融合,金融机构作为数据资产的重要生产者与使用者,是数据资产市场的重要主体,数字金融、智能金融发展也需要数据要素的驱动。因此,应将数据资产市场纳入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加以建设。三是要围绕数据资产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将数据资产作为底层资产标的来设计金融产品,开拓产业金融发展的新空间;将金融产品或服务嵌入数据资产,通过算法选择金融产品,以智能金融适应产业数字化的发展。

3.优化金融市场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促进产融互动

一方面,优化以利率和汇率为核心的价格机制。在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中,关注其价格运行机制的层次性与灵活性。在利率市场化前提下,为实体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不能简单遵循市场定价原则,而应将资金定价与产业利润挂钩,针对新兴产业、农业等产业的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定价机制,谨防扭曲的价格机制对金融资源错配的放大效应。优化汇率价格机制的关键是保持人民币汇率预期稳定,以满足实体企业国际化发展对汇率风险可控的要求。从长期看,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

另一方面,优化竞争机制既要遵循市场竞争的底层逻辑,也要考虑到不同产业、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以及不同金融机构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即兼顾金融机构的利益诉求和产业服务平等化要求。对“三农”相关主体、小微企业仍需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对为小微企业、农户等提供金融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应肯定其补充金融服务生态的作用,通过为其提供合理的政策工具缓释其生存压力。

(二)深化金融市场组织体系改革,提高金融体系对产业变革的适应性

1.发挥数字平台优势和新型金融组织功能,构建多元化的数智化金融体系

面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复杂、多样的金融需求,叠加产业体系数字化程度的加深,金融体系中各类组织机构的数字化程度和数字化运营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要搭建新型金融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新型金融服务组织功能,完善金融市场组织体系。大力发展平台金融和智能金融,依靠金融系统内部科技力量、外部金融科技公司等,打造集约化、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平台,将技术服务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新型组织机构纳入金融服务网络,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在综合性数字平台上集聚。提高金融体系的组织能动性和服务水平以及金融组织体系对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

2.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强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

构建现代金融市场组织体系要加强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其关键在于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囿于金融改革的条件限制,部分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部分股份制金融机构的公司管理层缺乏制度意识,公司既存在产权不明晰的弊病,也有治理乱象的存在,如个别金融机构缺乏对主要领导权力的有效监督,对金融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冲击。应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优化委托代理关系,建立高效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中国特色的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章程。

3.优化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布局,为产业国际化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为了满足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在全球配置资源所需的配套金融服务需求,应加强在金融领域的全球化布局。既要将金融服务的物理网点和网络延伸到全球范围,也要提高金融机构开展国际业务的能力,还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体系和海外金融市场,确保企业国际化发展能够获得优质的金融服务。

4.加强金融体系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增强金融体系组织战斗力

在深化金融市场组织体系改革的进程中,组织结构的调整、组织功能的优化和组织空间的拓展等构成了组织体系改革的主要方面。为保证改革措施落地实施以及金融组织体系健康运行,服务理念转变和组织能力不断提高,还需要加强金融体系的党组织建设。一方面,在关键领域、关键主体、关键项目和关键活动中增强党组织的力量,确保金融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另一方面,推动金融业务与党建活动深度融合,既要找到党建与金融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在金融组织体系中的作用,也要认清金融行业的特征,尊重金融体系的运行规律,增强党建引领在金融领域的专业性和适应性。

(三)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和监管改革,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走深走实

1.提高金融法治化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完善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随着金融市场组织形态和业务复杂性、多变性的不断提高,金融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需要提高金融立法的时效性与系统性以及监管部门对金融业的规范性管理水平。金融立法要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惩戒金融脱实向虚和侵蚀产业发展利益的行为。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立法与司法权限,增强地方的执法力量,提高金融执法队伍的专业性,促进金融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提高金融执法对金融违规事件的反应灵敏性与处置及时性,增强金融法治效能。

2.大力推动监管体制改革,构建驱动金融现代化发展的监管机制

在监管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过程中,要落实落细金融监管要求,加强金融监管系统的专业性建设,对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不同产业领域的金融服务要制定差异化的金融监管方案,防止监管套利行为和监管漏洞的出现。注重监管科技的运用,将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以算法的形式植入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系统,提高监管体系对数字金融、智能金融的监管水平。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与监督力度,将金融监管与党建活动相结合,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走深走实,防范金融腐败和金融体系的价值观扭曲,增强金融服务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四)优化金融市场环境,打造开放包容的金融文化

1.加大金融素养教育与金融业务培训力度,促进产融双方深度融合

一方面,建立健全金融教育体系,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主、农业企业经营者等主体的金融教育,增强其运用金融工具、金融产品以及国内外金融法律法规的能力,提高实体企业应对国内、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持续推进金融体系内部的业务培训,使体系内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并熟练掌握数字金融、智能金融等新兴金融业务;加强产业知识学习与实践调查,促进金融体系主动对接产业体系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提高金融体系服务产业体系的专业性和精准性;加强产业端的金融教育,推动产融两端相互理解,促进企业和金融机构深度融合。

2.培育开放包容的金融文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的顺畅运行需要良好的金融文化作为润滑剂,要加强金融文化宣传与教育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建立范围广泛、运转高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在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前提下,鼓励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通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将红色文化融入金融文化体系中,通过红色主题教育,增强金融体系为人民服务的底色,以守正创新价值观引领金融文化建设。

(五)打造现代化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推动金融系统与金融制度现代化发展

1.利用数字科技与数字平台搭建数字化金融系统

加强数字技术的应用,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科技,搭建现代化金融服务系统,促进金融体系与数字化平台、产业互联网等对接,推动金融系统与数字化产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立产融双方在数字化层面深度融合、互动的金融系统。

2.围绕数据资产交易系统开拓数据要素市场

加强金融服务对数据资产交易系统的支持,以数据资产定价和数据金融产品为核心,构建高水平开放的数据资产交易系统,以数据要素供给和数据要素应用为关键环节,加强金融体系与数据要素产业链对接,提高金融体系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水平。〔26〕

3.依托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建设全球化金融体系

增强金融体系制度型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以金融高水平开放为关键举措建立现代化金融制度体系,在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国际投资和资本流动等方面提高金融开放水平。高度重视金融国际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以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心,增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联系,稳定人民币汇率,提高市场透明度,充分把握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机遇,以数字人民币开拓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局面。

(六)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构建“政府—产业—金融”共建共享的协调机制

通过要素、组织、法制、监管、环境与基础设施六大子体系的建设,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的框架基本建立。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的运转需要高效的运行机制作为保障,机制的好坏决定了金融体系是否能有效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

1.确保市场机制的主导地位,促进其功能有效发挥

现代化金融体系的运转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主要包括市场化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通过这三大机制驱动金融市场要素体系和组织体系运转。充分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供求的动态平衡。充分利用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和数字技术助力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利用数字化技术增强资金价格信号的传导作用,帮助资金供求双方实现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与对接,降低金融体系与产业体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利用数字化服务平台和数字化金融产品提高金融产品的覆盖面、使用效率和监管水平。

2.构建“政府—产业—金融”互动的利益协调机制

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基于市场利益形成的关系较为稳固,但是金融利润来自对产业利润的分割,产融双方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需要公共部门介入来协调利益分配问题,在确保产业利润不受侵蚀的前提下,兼顾金融系统的商业可持续性。介入利益协调的政府部门也有其利益诉求,应该将其利益诉求纳入利益协调范围。因此,应建立“政府—产业—金融”共建共享的利益协调机制。

一是深入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收益权限。在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的情况下,鼓励地方发展“股权财政”。将地方的财政收入更多地与地方企业的生产经营绩效和纳税表现挂钩,即将地方政府与地区产业发展进行利益捆绑,使地方政府有动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二是关于区域之间的产业竞争问题,应当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通过金融资源配置,推动各地开展良性的产业竞争,避免产业同质化发展和过度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对于不具备条件的产业发展规划,收紧金融支持;对于急需发展、规划合理、资金需求量大的企业,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金融体系协调地方产业发展,合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地区间产业发展的良性竞争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是加大政府对产业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造条件。通过政府产业基金、政府担保等形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基础性资金支持,免除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加大对“三农”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金融资本化水平,为金融机构深入农村创造条件。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为金融体系和产业体系提供数据要素支持,推动数字经济、数据要素赋能产融互动。

五、结语

构建金融强国需要建设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而提高金融生态系统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求的适配性又是金融强国的内在要求。打造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加强金融与产业的融合互促。金融促进现代化产业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构建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需要达到一系列的目标要求,当前金融体系的短板又制约了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构建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要从金融市场要素体系、组织体系、法制体系、监管体系、环境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入手,打造适应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体系框架;加强金融体系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增强金融组织体系的战斗力;打造开放包容、健康活泼的金融文化;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构建“政府—产业—金融”共建共享的利益协调机制,驱动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高效运行。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金融服务现代化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边疆治理现代化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