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2024-02-02 03:44:00陈胜凤陈嘉琪朱芷嫣杨一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归属感主观幸福感

陈胜凤,陈嘉琪,朱芷嫣,杨一玲

(广东药科大学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是未来护理行业的后备军,是促进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调查显示,我国护生的抑郁、焦虑和应激症状的发生率均偏高[1],分别为28.7% 、41.7%和20.2%。护生在临床实习时期可能由于面临多种压力而出现心理问题[2],其中主观幸福感水平是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则心理健康状况越好[3]。因此,关注和提高实习护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对监测与促进其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临床归属感是指医务人员在临床环境中被群体接纳、尊重等需要得到满足,且个人的专业和价值与群体保持和谐的一种经历[4]。临床实习时期是从护生向临床工作员工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实习护生形成临床归属感和开始为未来职业做出抉择的重要阶段。临床归属感水平高低会影响未来就业意向。研究发现,归属感水平低者,更倾向于放弃护理职业[4]。由此可见,关注实习护生的临床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了解其主观的影响因素,从而促进护生的心理健康和职场胜任力,对提高其对未来工作的职业满意度、工作绩效和稳定护理队伍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临床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提高实习护生主观幸福感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实习护生能从学校顺利过渡到临床实践提供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 年7—12 月在广东省3 所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全日制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本科实习护生;进入临床轮转时间大于1 个月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中途结束实习者;中途转院实习者;实习过程受到处分者;因病假、事假等原因长期不在岗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此问卷为研究者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制而成。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担任班干部、就读护理专业原因、实习时长、与带教教师或其他同事关系、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情况、毕业后就业意向、人格类型(A 型人格、B 型人格、C 型人格、D 型人格)共9 个问题。

1.2.2 临床归属感量表(Belongingness Scale-Clinical Placement Experience,BES-CPE) 田靖等[4]对Tracy Levett-Jones等人编制测量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归属感水平的临床归属感量表进行了汉化。该量表有3 个维度,分别是自尊(第1、3、4、6、7、9、10、14、17、21、22、23、24、27、33 条目)、沟通(第8、12、13、15、16、25、26、28、29、30、34 条目)以及效能(第2、5、11、18、19、20、31、32 条目),共34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赋予1~5 分的分值,分值范围是34~170,分值越高,表明临床归属感越强。其中条目10、14、22为反向计分。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0。

1.2.3 主观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mm,GWB) 本量表由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编制、段建华[5]翻译汉化,共计18 个条目6 个维度,分别是精力(第1、9、14、17 条目)、松弛与紧张(第2、5、8、16 条目)、对健康的担心(第10、15条目)、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第4、12、18 条目)、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第6、11 条目)、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第3、7、13 条目)。条目1、3、4、8、9、10、11、12、13、14 赋予1~6 的分值,条目2、5、6、7 赋予1~5 的分值,条目15、16、17、18 赋予0~10 的分值。其中第1、3、6、7、9、11、13、15、16 条目采用反向计分,量表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以得分1~24 分、25~48 分、49~72 分、73~96 分、97~120 分依次划分为主观幸福感低、较低、中等、较高、很高5 级水平。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

1.3 资料收集方法

将量表录入问卷星软件,研究者联系3 所医院护理部负责人并将问卷链接发送,向其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及问卷内容,经负责人同意后向实习护生发放问卷。向填写问卷的人详细说明问卷填写目的与方法,严格遵守保密原则。设置问卷的线上填写时间、提交次数及提交标准,以保证问卷填写质量。最终通过问卷星收回202 份问卷,为保证问卷的质量,对于本次收取的问卷采用双人核查的方式,去除错填或漏填的无效问卷5份,剩有效问卷197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5%。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问卷星导出数据,经研究者筛查剔除无效问卷后,将数据导入SPSS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实习护生一般资料;应用(±s)描述护生临床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的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应用t 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了解一般资料对临床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影响;应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分析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调查

本研究调查对象以女性为主,占81.2%;调查对象年龄20~24 岁,以22 岁居多,占41.1%;担任班干部的人数占50.8%;就读护理专业原因方面,主要是自己意愿和高考调剂,各占45.7%和29.4%;实习时长≤3 个月、4~6 个月、≥7 个月的人数占比均匀,分别为25.4%、36.5%、38.1%;与带教教师或其他同事的关系分值集中在7~8 分,占比50.8%,分值为0~2 分的占比仅为1.0%;毕业后就业意向为从事护理工作的占比最多,为61.4%;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情况中,尚不存在不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情况,仅交流必要信息的占52.8%;认为自己人格属于B型人格的最多,占65.5%。

2.2 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197 位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总分为(121.83±14.81)分,最低分为67 分,最高分为162 分,其中效能维度条目均分比其他维度高,为(3.85±0.48)分。实习护生主观幸福感总分为(73.87±10.47)分,最低分为43 分,最高分为98 分。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维度条目均分最高,为(5.11±0.98)分;而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条目均分最低,为(3.21±0.81)分,见表1。

表1 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得分情况(±s,分)Table 1 Clinical belonging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cores of nursing interns(±s,score)

表1 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得分情况(±s,分)Table 1 Clinical belonging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cores of nursing interns(±s,score)

项目 条目均分最低分最高分分值范围 总分临床归属感自尊沟通效能总分主观幸福感精力松弛与紧张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总分27 17 20 67 75 55 40 162 15~75 11~55 8~40 34~170 53.32±6.87 37.74±6.07 30.77±3.81 121.83±14.81 3.56±0.46 3.43±0.55 3.85±0.48 3.58±0.44 10 3 1 6 3 4 43 27 26 15 22 11 17 98 3~28 3~26 1~16 2~22 2~11 3~17 14~120 17.83±2.96 15.28±3.74 7.21±2.15 15.32±2.94 6.41±1.61 11.82±2.22 73.87±10.47 4.46±0.74 3.82±0.93 3.60±1.08 5.11±0.98 3.21±0.81 3.94±0.74 4.10±0.58

2.3 不同特征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比较

临床归属感在是否担任班干部、就读护理专业原因、实习时长、与带教教师或其他同事关系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就读护理专业原因、与带教教师或其他同事关系、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毕业后就业意向、自认性格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belonging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cores of nursing intern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s,score)

表2 不同特征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belonging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cores of nursing intern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s,score)

变量 临床归属感t/F P性别年龄分类得分男女1.864 0.640 20 岁21 岁22 岁23 岁24 岁0.896 0.468是否担任班干部就读护理专业原因是否2.448 0.015自愿选择家人选择高考调剂其他≤3 个月4~6 个月≥7 个月0~2 分3~4 分5~6 分7~8 分9~10 分不沟通仅交流必要信息在工作之余也有交流从事护理工作不从事护理工作考研(护理专业)考研(非护理专业)不清楚A 型人格B 型人格C 型人格D 型人格125.89±15.804 120.89±15.804 121.29±21.102 120.73±13.919 124.09±15.163 119.16±13.331 121.29±10.594 124.34±15.061 119.24±14.160 126.54±13.690 117.82±14.041 117.78±15.457 119.50±10.279 115.60±15.810 123.65±14.743 124.23±13.099 94.50±27.577 111.56±9.315 111.03±12.210 121.57±11.997 131.81±14.501-120.31±16.423 123.53±12.640 123.53±14.313 118.11±14.504 119.69±16.566 132.75±18.500 116.29±12.160 124.19±14.589 121.37±13.954 118.24±17.913 128.80±23.167 6.055 0.010实习时长6.272 0.002与带教教师或其他同事关系17.697<0.001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2.336 0.128毕业后就业意向2.177 0.073您认为自己的性格属于1.181 0.318得分77.84±11.442 72.95±10.049 72.71±10.922 74.12±11.165 74.16±11.367 73.23±7.979 74.86±9.263 73.66±11.412 74.08±9.457 77.33±9.751 71.20±10.631 70.83±10.115 70.00±8.602 71.52±10.778 75.63±11.204 73.75±9.284 70.50±2.121 65.67±6.928 68.55±10.168 74.39±9.669 77.72±10.883-71.88±10.485 76.10±10.048 75.90±9.762 65.78±7.225 71.59±11.346 71.00±14.142 70.83±10.627 73.74±8.474 75.08±10.710 68.33±10.924 67.00±10.050主观幸福感t/F P 2.596 0.010 0.119 0.976-0.283 0.450 6.592<0.001 2.306 0.102 5.966<0.001 8.279 0.040 3.720 0.006 3.367 0.020

2.4 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

临床归属感的自尊、沟通、效能3 个维度得分及其总分与主观幸福感的精力、松弛与紧张、对健康的担心等6 个维度得分及其总分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见表3。

表3 临床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clinical sense of belonging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3 讨论

3.1 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归属感处于中等水平

197 位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归属感总分为(121.83±14.81)分,总均分(3.58±0.44)分,提示实习护生的临床归属感处于中等水平,该结果与以往学者[6]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调查对象实习所在医院均为“三甲”医院,教学管理者在重视临床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注重护生医院实习的体验感受有关。临床带教教师对实习护生在工作中的鼓励和指导、在生活中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为患者尽心负责的态度等成为提高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的影响因素[7]。随着人们素质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实习生包容度也在提高,部分患者不仅会让实习护生对其进行护理操作,更会鼓励护生多动手参与临床实践操作,提高了实习护生的工作热情,进而提高了实习护生的临床归属感。在新冠病毒感染的背景下,人们对医务人员有了新的认识,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在一线工作的实习护生对此更是有着直观的感受,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进一步提高[8],其临床归属感也随之提高[9]。

在临床归属感的3 个维度中,沟通维度的条目均分最低,为(3.43±0.55)分,与滕玉芳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在临床工作中,人力资源紧张、任务繁重,带教教师要在完成每日工作量的基础上保证自己所带教护生的教学质量,导致带教教师与护生的沟通减少,加重了护生的孤独感,进而导致临床归属感降低。因此,在临床中护理管理者可以对人力资源及工作分配进行调整,给带教教师适量减“负”,进而增加带教教师与护生的沟通交流时间。护理实习生自身也应主动与带教教师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问题及时沟通。

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在是否担任班干部、就读护理专业原因、实习时长、与带教教师或其他同事关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担任班干部的人往往被要求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等,在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突发事件,这对实习护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进行考验,担任班干部的护生往往表现得较为出色,更容易从中获得成就感。因此,担任班干部的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水平更高[11]。护生可能出于对护理专业喜爱或较高的就业率等因素而选择护理专业,相较于非自愿选择的护生,此类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更高。有研究指出,职业认同感与临床归属感呈正相关[9],因此,自愿选择护理专业者比非自愿选择者拥有更高的临床归属感。与带教教师或其他同事越亲近,在团体中受接纳的程度越高,对所处团队的认同感也会增高,临床归属感也随之增高。随着临床实习时间的增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深,实践操作更加熟练,处理与带教教师的关系更为得心应手,促使临床归属感提高。所以,实习护生在校期间应积极主动竞选班干部,在一次次组织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有利于护生更快适应临床环境。对于尚未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社会媒体应对护理人员进行正向报道,提高护士社会地位,增加填报护理志愿的人数。对于刚进入临床的实习护生,可以开展岗前培训,让护生提前熟悉临床的工作节奏与规章制度。

3.2 实习护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

本次调查的实习护生主观幸福感总分为(73.87±10.47)分,提示实习护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较高水平,该结果与张佳宇等[12-14]的研究结果一致。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条目均分中,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的分值(3.21±0.81)分最低,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的分值(5.11±0.98)分最高。实习护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就读护理专业原因、与带教教师或其他同事关系、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毕业后就业意向、自认性格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发现,男护生的主观幸福感比女护生高,与程华玲等[15]的研究结果相反。可能原因是比起男护生,女护生更容易对遭受痛苦的患者产生共情,导致女护生的主观幸福感低于男护生。王翠竹[16]研究指出,主观幸福感水平与是否主动选择护理专业有关,主动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可能因为主动提前了解临床实习相关事项而更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和临床的工作模式,幸福感更高。与带教教师或其他同事的关系越好,带教教师或其他同事对实习护生的关心程度越高,实习护生越是感受到自己被他人关心重视,主观幸福感越高[17-18]。与患者及其家属在工作之余也有交流的实习护生可能在工作中遇到亲切健谈的患者,所处科室的工作量适宜,工作氛围轻松愉悦,主观幸福感水平增高。毕业后就从事护理工作的实习护生主观幸福感高于考研和对未来就业意向不清晰者,因为对未来的清晰规划,毕业后就从事护理工作者对这份职业可能会抱有积极热情的态度,主观幸福感水平更高[19]。B 型人格较容易满足现状,生活张弛有度,情绪较为稳定,这一类护生心理调节能力和承受可能更强,导致主观幸福感强于其他人格。

3.3 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

在本研究的相关性分析中,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r=0.997,P<0.01),即临床归属感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也随之增高,反之亦然,该结果与刘凤等[7]研究结果一致。由表3 可知,临床归属感中自尊、沟通、效能3 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有很强的相关性(P<0.01),该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20-21]。分析原因可能是临床归属感水平高的实习护生,在医护群体被认可、被尊重等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当遇到困难时临床带教教师或其他同事可以为护生提供支持或帮助,成为实习护生暂时的“避风港”。同时,临床归属感水平越高者,将更快融入临床工作环境和氛围中,由此也将更顺利地完成工作,进而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临床实习时期是从护生向临床工作人员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实习护生开始为未来职业做出抉择的重要阶段。为防止护理人才的流失,这一阶段的护生应当引起相关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本研究结果提示教育者和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高实习护生的临床归属感水平进而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学校可以在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前为其开办讲座,请往届师兄师姐演讲、为护生答疑、提供实习经验;在校期间安排见习,在提高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也可以提前熟悉临床环境。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应为临床带教教师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带教水平;让护生评选优秀带教;完善教学评价制度,使护生的建议得到及时反馈。护生自己要端正实习态度,积极主动沟通,找到与带教教师相处的合适模式。

4 结语

本研究提示,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归属感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处于较高水平,二者呈正相关。本研究为提高实习护生的主观幸福感和临床归属感提供了新思路,多途径对护生临床归属感进行培养,如早期临床实践、开设临床技能进修课程、创新教学思路等,促进实习护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升。本研究仅采用了便利抽样法,抽取了广东省3 所“三甲”医院的本科护理实习生,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扩大样本量,在其他地域抽取样本,以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科学性。

猜你喜欢
归属感主观幸福感
价值感与归属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10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48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英语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 08:53:32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海峡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10:40:34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6
幸福感
小说月刊(2014年7期)2014-04-18 13:11:30